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02 06:06:30瀏覽1849|回應0|推薦10 | |
「席力圖召」位於呼和浩特舊城玉泉區石頭巷北端 「席力圖召」旅遊示意圖 從山門到大殿形成一條中軸線,兩側對稱佈置側殿、倉房、御碑亭、鐘鼓二樓 大殿為九間的木結構建築,歇山式屋頂,頂蓋綠色琉璃瓦 大殿內佛祖聖像 由經堂佛殿組成的大殿,為寺內主要建築 十點半繼續參觀位於呼和浩特舊城玉泉區石頭巷北端的「席力圖召」,門票10元(現已漲為30元);「席力圖」蒙古語意爲「首席」或「法座」,席力圖召是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由土默特部僧格都楞汗興建。據史料記載,明萬曆九年(西元1582年),土默特蒙古部阿勒坦汗死後,其子僧格都楞繼承汗位。他執政後,效仿他父親的作法,決定邀請三世達賴索南堅措到內蒙古右翼各部傳播宗教。 三世達賴接受他的邀請。為了迎接索南堅措三世達賴的到來,僧格都楞于萬曆十二年(西元1585年)為他建了這座小喇嘛廟-席力圖召。後在清康熙、雍正、咸豐和光緒年間,經不斷擴建和修繕,成為呼和浩特地區規模最大的喇嘛教寺院,並掌握著這個地區的黃教大權。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康熙皇帝又賜名爲「延壽寺」。此後二百多年,席力圖召一直處於受欽命、得欽寵的崇高地位。 三世達賴來到呼和浩特傳教期間,西藏方面派高僧希迪圖噶卜楚專程來協助他。1588年,達賴三世圓寂,遺囑命令希迪圖噶卜楚替他坐床傳教,並指示在辦完舍利(遺體)事宜後,到東方尋找他的呼畢勒罕(轉世)。希迪圖噶卜楚遵從他的旨令,在席力圖召坐床,並負責蒙古右翼地區的佛教事務。西元1589年,希迪圖噶卜楚同右翼蒙古大汗商量,選取阿勒坦汗之孫嘉雲登堅措做了四世達賴。 期間,希迪圖噶卜楚親自給四世達賴講授佛教經典,一直把四世達賴教養成人。于明萬曆三十年(西元1602年),由希迪圖噶卜楚護送四世達賴到西藏舉行坐床典禮。傳說在典禮儀式上,希迪圖噶卜楚曾坐在達賴喇嘛的法座上,法座的藏語名稱席力圖,他被稱為席力圖呼圖克圖。返回呼和浩特以後,希迪圖噶卜楚便將他主持的寺廟改名為席力圖召。這位希迪圖噶卜楚就是席力圖一世。 為了報答希迪圖噶卜楚的執教之恩,四世達賴曾授于他「烏汝勒克、班弟達固巧爾氣」的稱號。也有資料認為,席力圖召的名字就是來自他的這個封號(即有權坐床之意)。席力圖一世活佛希迪圖噶卜楚熟悉蒙、藏、漢三種文字,精通佛教典籍,曾將藏文《般若經》譯成蒙古文。 現今所見的席力圖召內建築群,占地1.36萬多平方公尺,為呼和浩特七大召廟之一。是採用中原傳統的佈局,即從山門到大殿形成一條中軸線。兩側對稱佈置側殿、倉房、御碑亭、鐘鼓二樓。寺內建築凡五進,山門前後還建有木牌樓及天王殿。由經堂佛殿組成的大殿,為寺內主要建築,原為九間的木結構建築,歇山式屋頂,頂蓋綠色琉璃瓦。1943年佛殿、九間樓被焚,至今未能複修。 四牆採用藏式結構,築成帶有小窗的厚牆,牆面用藍色琉璃磚鑲嵌,井夾以黃色琉璃磚,以組成各種圖案花紋,絢麗奪目,富有強烈的藝術效果。脊上有鎏金鋼寶刹,相輪,飛龍和瑞鹿與朱門彩繪相輝映,這是該區現存最為瑰麗的古典藝術建築物。席力圖召建築宏敞,風格獨具.雖經四百年風雨和動亂,仍保留較完整。廟的東北角原有乃春廟,規模較大,可惜在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失火焚毀。 寺內大殿廣場東面的漢白玉石塔,是內蒙古地區覆缽式喇嘛塔中最完整的一座,通高約 白色石料的塔身上,紋飾都用五彩,色調對比鮮明,顯得格外光彩奪目 漢、蒙、藏四種文字的「平定噶爾丹紀功碑」立於大殿前列,以表揚席力圖四世對清廷的功績 寺院西北角有一小院,是佛爺府,爲歷代席力圖活佛的居所 寺內大殿廣場東面的漢白玉石塔,是內蒙古地區覆缽式喇嘛塔中最完整的一座,它全用白石雕刻壘砌而成,通高約 覆缽上面的塔刹,用石刻出十三相輪,再覆以銅制日月兩輪和鎏金寶蓋,以及雲紋耳飾。白色石料的塔身上,紋飾都用五彩,色調對比鮮明,顯得格外光彩奪目,不愧為大陸北方建築藝術的寶貴實物和清代覆缽式塔的代表作。其實,一般藏傳佛教的佛塔大多皆為磚造,只是在塔身塗以白漆故名為「白塔」;但這座白塔,本身皆為漢白玉疊砌而成,所以極為珍貴稀少。 康熙三十五年(1969年),康熙皇帝第二次親征噶爾丹,抵抗沙俄侵略,西征凱旋回軍路經呼和浩特,康熙皇帝駐蹕此召。當時的席力圖四世為康熙皇舉行名為「皇圖永固,聖壽無疆」誦經法會,康熙御賜《唐古特經》一部,《藥王經》一部,還有珊瑚數珠,紅珠寶石。又因席力圖召的大殿正在此時新建落成,於是賜寺名為「延壽寺」;並在寺內將滿,漢、蒙、藏四種文字的「平定噶爾丹紀功碑」立於大殿前列,兼以表揚席力圖四世對清廷的功績。 在雍正十二年(西元1734午),因席力圖五世與清廷保持密切聯繫,被授封為掌印劄薩克達喇嘛,總理「歸化城」喇嘛教務;當時的掌印劄薩克達喇嘛實權很大,可以直接上奏清朝皇帝,席力圖活佛既累代掌印,召中權力更為集中。由於財力也比較雄厚,在清代後期,仍有增修。咸豐九年(西元1859年)還曾經重修殿基,增高數尺。十分可惜的是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席力圖召發生火災,將廟倉及葛根住所幾乎全部燒毀;光緒十七年(西元1891年)加以重修後,較以前更加壯麗,便是今天席力圖召的外觀。 席力圖召經堂這一藏漢結合形式的建築,對後來內蒙古藏傳佛教寺廟建築的影響是深刻的,堪稱是這類建築的典範之作,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在寺院的西邊有一座年代更為久遠的古佛殿稱「甘珠爾廟」,相傳建於明代以前,可能就是當時席力圖召的前身。它的西北角有一小院,是佛爺府,爲歷代席力圖活佛的居所。依查閱資料,1979年呼和浩特政府撥钜款對席力圖召進行了全面修葺,但席力圖召此後再未整修過,難怪處處衰敗景象,令人好生難過。 近日,在大陸媒體看到一則新聞,內蒙古自治區文物部門在呼和浩特舊城區發現了席力圖召家廟的古建築群。席力圖召家廟起初是供席力圖召的喇嘛居住。家廟主體建築是三進院內大殿,為歇山式建築,二進院內的天王殿為前後廊硬山式建築,保存較為完整,踏步石尚存。據瞭解,席力圖召家廟自上世紀60年代改為民房後,被私搭、改建和亂建,現在多數建築已岌岌可危,隨時有倒塌危險。 在大陸旅遊各地廟宇,我比較不常捐香油錢,這是我個人一些認知無足道也,但在席力圖召我卻捐了100元,因爲它實在太破舊,真的需要整修,而且喇嘛也不如內地的和尚會做生意,所以我盡己之力幫助他們。 寺院的西邊有一座年代更為久遠的古佛殿稱「甘珠爾廟」,相傳建於明代以前 席力圖召處處衰敗景象,令人好生難過 更多相片請點閱(內蒙古呼和浩特席力圖召風光) 背景音樂- 愿望之歌 禅悦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