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劉發泉先生所編《但盡凡心》系列小品,是師大附中研習佛學時的輔助資料,其中有相當多動人的小品故事。第五集中有篇〈材與不材〉相當有意思,值得我們深思~(以下皆為原文)
材與不材
有一次,莊子帶著學生去民間考察,來到一座山林,看到一群工人正在砍樹,帶頭的工頭,端詳一棵大樹後,回過頭告訴工人說:
「這一棵不用砍啦!」
莊子很好奇,這棵那麼高大的樹,為何他不砍,工頭告訴他說:
「這棵樹雖然高大,但是它的材質無法利用,那就省點力氣,別去砍它!」
莊子聽後感嘆地說:
「此木以不材,得終天年!」
當天夜晚,莊子投宿在一位好朋友家,主人為了表示歡迎,想殺隻鵝來做菜,僕人來報告說:
「鵝有兩隻,一隻會叫,一隻不會叫,請問主人,要殺那一隻?」
主人回答:
「當然殺不會叫的那隻!」
莊子的學生們聽後,心裡起了一連串的疑問,就向莊子請教:
「山中之木,以不材待終天年;主人的鵝,卻以不材而遭殺戮。請問老師,我們做人處事,應該如何去拿捏處理,才能恰到好處?」
莊子對著眾多學生,笑著說:
「我們要在應該發揮才能的時候,就要盡情地去發揮,但在應該隱藏的時候,就千萬不要露出任何鋒芒。唯有如此,才能保住自己的天年而不被殺害。」
附註:
莊子給學生的答案,聽起來是:不要執著於材,也不要執著於不材,但看當時的情況來做決定,這是一般世間法的說法,不夠徹底究竟。若在禪宗裡,就乾脆多了,下面這一則故事,更耐人尋味。
話說有位禪師告誡眾弟子們說:「禪不在有邊,也不在空邊,更不在中間。好好參去,參到桶底脫落時,就可以悟道了。」
有位徒弟,他的工作就是每天要從好遠的山腳下,挑水回寺裡飲用。心想:「師父這一則禪語,不正是為我而說嗎?」但是他左參右參,就是參不透。有一天,他照平常一樣去挑水,也許他參得太入神吧!一不小心,跌了一跤,此時扁擔從中間斷成兩半,水桶也因為水的重量,如上瞬間的衝撞,桶底脫落,滿滿的一桶水,落得一滴也不剩,就在那剎那間,他悟了師父講的那句話頭。真所謂:「有無本來空,中道何曾中,有無中不著,何來空中空。」
師大附中老師編出如此寶書,卓俊辰校長視而不薦,卻去推薦朱學恆的書,真是教育界的怪現象。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心願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寬大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抱銅柱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浣花溪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杯子與水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大船與小船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天助互助者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認錯未必輸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最棒的玉米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握拳與放手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提早五分鐘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與紅塵有約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心量的大小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一百元的價值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求人不如求己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原來你也很富有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家裡的兩尊菩薩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生氣時不做決定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好人把好事做壞了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黃庭堅的前世今生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放下!放下!再放下!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得不到」和「已失去」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佛祖,為什麼不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