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分享]《但盡凡心》天助互助者
2013/03/06 10:29:22瀏覽1199|回應0|推薦1


由劉發泉先生所編《但盡凡心》系列小品,是師大附中研習佛學時的輔助資料,其中有相當多動人的小品故事。第三集中有篇〈天助互助者〉相當有意思,值得我們深思~
(以下皆為原文)

天助互助者

有一位農夫,因他所種植的玉米品質很好,連續好幾年都得到政府所頒發的「傑出農民獎」,同鄉鄰里也很讚賞他。

有一次,新聞記者來訪問他:

「請問您是怎樣努力,才能種出那麼好的玉米?」

他笑咪了眼說:

「其實我也沒做什麼,只是每年把優良品種的種子,分贈給我的鄰居左右去種而已!」

「為什麼您要這麼做呢?」

他又繼續解釋道:
「因為我的鄰居左右所種的品種,如果是屬於次等的,在花粉傳授時,我的玉米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就長不出好品質的玉米來;所以我會很在意我的鄰居左右所種玉米的種子,是否也和我的一樣好。」

這就是佛家所說的:創造相同的業因,才會有共同的果報。

附註:宇宙萬有,無論是人畜花木等生物或山河大地等無生物,都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性所構成,而構成這些的原動力,實在是「業」。所謂的業,就是從我們的身、口、意三處所發的三業。一切的行為、所作、行動、作   用、意志等身心活動,都在因果關係中,由過去延續下來,而形成一股力量,成為善惡、苦樂因果報應,及前世、今世、來世等輪迴的思想。

在佛教的教理上,盼望經由大家共同的努力,創造出一個「理想的業因」,這個業因,就能形成一個理想的淨土,這個淨土可以是未來的「西方阿彌陀佛極樂淨土」,也可以在現世裡就能實現的「人間淨土」。

前面所舉的故事,這位農夫的作法,就是製造一個「理想的共同業因」,而創造出美好的玉米生長淨土環境。若他只為一己之私,不願意將自己優良品種的玉米種子提供出來,「共同業因」的條件必不充足,自然「理想的玉米標準」就無法達成。

老子在《道德經》上說:「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已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也正在說明其中道理的妙趣哩!

師大附中老師編出如此寶書,卓俊辰校長視而不薦,卻去推薦朱學恆的書,真是教育界的怪現象。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心願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寬大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抱銅柱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浣花溪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杯子與水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大船與小船
【延伸閱讀】
分享]《但盡凡心》天助互助者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認錯未必輸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最棒的玉米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握拳與放手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提早五分鐘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與紅塵有約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心量的大小
【延伸閱讀】
分享]《但盡凡心》一百元的價值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求人不如求己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原來你也很富有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家裡的兩尊菩薩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生氣時不做決定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好人把好事做壞了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黃庭堅的前世今生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放下!放下!再放下!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得不到」和「已失去」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佛祖,為什麼不幫我?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oyoman&aid=736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