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劉發泉先生所編《但盡凡心》系列小品,是師大附中研習佛學時的輔助資料,其中有相當多動人的小品故事。第九集中有篇〈煩惱是智慧的源頭〉相當有意思,值得我們深思~(以下皆為原文)
煩惱是智慧的源頭
日本在十六世紀後期豐臣秀吉時代,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茶道高僧,叫做千利休,集茶道之大成,創立了最大眾化的「一派茶道」,在日本流傳最廣,影響最深,因此也被日本人尊為茶道宗匠。某天,有人問他:
「喝茶的方法,有什麼奧妙之處?」
他說:
「喝茶的時候,夏天要覺得涼爽,冬天要覺得溫暖;每次把茶泡得更好喝,這就是茶道的奧妙了。」
附註:
所謂茶道,就是有關沏茶、飲茶的禮儀,有一整套形式,用以修心養性,增進友誼和學習禮法。千利休提出茶道的根本精神是「和、敬、清、寂」,稱為「四規」,是茶道的最高境界;因為能運到「和、敬、清、寂」,就能進入「茶味禪味,味味一味」的最終境界。「和、敬、清、寂」亦成為茶道的宗旨,而遠四個字所包涵的茶道本義:
「和」是指人與大自然的調和。
「敬」是指由主客之間互相尊敬開始,以致於對任何事物都抱有謙敬之口。
「清」是指心無雜念,要令自己心意純樸清淨,無人世俗念,而連到禪的意境。
「寂」更是由上述意境達到與大自然融合為一,無始無終的那種安祥寧靜的感覺。
所謂的茶道奧妙處「和、敬、清、寂」,也是促使我們由煩惱通向智慧的方法。也就是說,煩惱的時候,要能生起智慧:悲哀的時候,還要感到清涼。每一次的煩惱都能使生活智慧提升一些,這就是覺醒的奧妙。
人生的旅程就好比爬山,站在一個山頭往回看,儘管你已走過一段很長的路,但你會看到人生裡,還有很多的山頭要爬;但是不管你選擇要爬哪一個山頭,首先你必須從你站的山頭走下來,到了谷底,你才可能去爬另一個山頭。當煩惱來的時候,就好像我們正站在山谷的陰暗中,如果我們繼續往山上爬,很可能後來爬的這座山比原來那座還高。所有人生煩惱的山谷,都可能是一座智慧高山的起點。現在我們站在煩惱的地方往上爬,有一天終就可以登上智慧高山的山頂。所以煩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糟;有煩惱的折磨,才能激發我們的般若智慧現前,成就無上菩提果。可見煩惱是智慧的源頭啊!
師大附中老師編出如此寶書,卓俊辰校長視而不薦,卻去推薦朱學恆的書,真是教育界的怪現象。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心願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寬大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抱銅柱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浣花溪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杯子與水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大船與小船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天助互助者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認錯未必輸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最棒的玉米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握拳與放手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提早五分鐘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與紅塵有約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心量的大小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一百元的價值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求人不如求己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原來你也很富有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家裡的兩尊菩薩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生氣時不做決定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好人把好事做壞了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黃庭堅的前世今生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放下!放下!再放下!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得不到」和「已失去」
【延伸閱讀】分享]《但盡凡心》佛祖,為什麼不幫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