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g.udn.com.tw/upfiles/B_YO/yoyoman/PSN_PHOTO/053/f_10317053_1.jpg)
由陳文卿老師所著的《伴你成長》,是《我們教了孩子什麼?》的姊妹作。
陳老師在序中提到:
有個小孩讚美媽媽的小花園好漂亮。
媽媽說:「它們的美,是我天天向花兒『潑冷水』的關係。」
孩子一臉疑惑!
媽媽解釋道:「你想想如果媽媽每天都澆熱水,花會怎樣?」
孩子不假思索:「會死掉!」
媽媽:「假使有一天你像花兒要被潑了一身『冷水』,你可願意?」
孩子:「嗯……。」
「伴你成長」單元,刊載於明倫,已有三年多的時間,每次提筆為文,總有潑人「冷水」的感覺,因為它所要傳達的意念,多麼不同於流行的價值取向,它教孝興悌,行仁由義,要蔬食惜字,不斷反觀自己,卻從不叫人爭名得利。字字句句寫來,似乎像一盆盆冰冷的水,潑灑在稚嫩的心田上,孩子若能歡喜接受,將是筆者莫大的鼓勵。
《伴你成長》續的其中這篇「蔬食」,就值得為人父母師長者多多思考。
蔬食
肉食傷生,有形毒,無形債,何時清淨?
蔬食衛生,惡因除,善業增,永保安康!
孩子們:
家裡的汽車油沒了,我們得趕緊到加油站補充油料,好讓它動力充沛,繼續上路。肚子餓了,自然要想辦法填飽胃腸,補充營養,才有足夠的體力,迎接人生的下一場戰役。如此日復一日,一餐忙過一餐,有沒有想過小小一張嘴,一輩子要吃下多少東西?
以壽命八十歲來計算,正常三餐,我們得為近九萬頓飯而奔忙。如果把這九萬頓所吃的食物堆積起來,實在是相當驚人的數量,所以,有個問題,你不得不好好想想!該吃什麼東西?哪些食物對身體才有正面的影響?
俗語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吃錯了東西,輕則沈積毒素,遲早出事;重則傷身害病,有時甚至會要人命。因此,為了健康,蔬食是最明智的抉擇:「蔬菜」,能幫助身體排毒淨化,抗發炎、防癌,強化身體機能再生,有著返老還童的神奇妙用。「水果」,是大自然送給人類最美好的果實,容易吸收,且芳香嫩滑,口味兼具,好吃極了。「芽菜」,是希望的種子,充滿能量與生命力。「榖類」食品能夠提供充足的熱量,其中的纖維還能幫助排除體內堆積的廢物。多攝取蔬菜、水果、芽菜、榖類等食物,讓這「四大金剛」為我們的生命把關,拒絕肉類對我們造成的污染和傷害,經由這種不斷的轉化,達到神清氣爽、活力十足的健康境界,那是多麼美好的事啊!
肉食的來源,則是經由殺害動物的生命而取得,其過程不僅不衛生,更是不人道的行為。人莫不珍愛自己的生命,大自然飛禽走獸也是如此,當無辜的動物要被宰殺之際,其心中的怨憤是可想而知的。此刻的恨意,瀰漫在天地間,充塞在每一寸細胞組織裡,倘若吃了牠,如何能得利?更何況為了滿足自私的口腹之慾,讓眾生身陷痛苦哀號,叫人吃了如何心安?多少人因貪饞之害而沈溺於無邊恨海,其下場看了真叫人悚然驚懼,值得我們引為借鏡。
清朝道光年間,浙江嘉興縣有一位沈某,官至太守,家甚富有,為人慷慨好施,但是生活很奢侈,在任所時,衣服車馬以及室內陳設之物,莫不講究華麗,尤其三餐飲食,最為講究,每餐盡是鴨腦、魚翅、鹿脯、熊掌、雞肉等珍貴食品,並且常以此宴客,積年累月,殘殺無數的生命。
後來沈某辭官歸里,購買一棟大廈,栽植花木,疊放美石,開通清泉,到處都極盡精雅,而飲食烹調比以前更加奢侈。
十餘年後,沈某家道漸衰,生一場病之後,竟然變成狂癲,東西不分清潔污穢,拿到後便送入口中,甚至煙斗、茶壺、酒杯一一拿到手,便打碎亂咬吞下,因為東西積在腹中不化,終於因傷而死。
唉!一般皮肉,一般痛苦,刀砧之間,何等苦楚,只為三餐口腹,卻不惜天天殺生害命,殺業日積月累,總要清償,其後果自是不堪設想,這是因果循環的定律,肉食與蔬食之間,只待你智慧的抉擇!
孩子們,「不管什麼山珍海味,過了肚腸,結果都是一樣。」我們何必為區區齒舌之樂,卻得面臨不堪負荷的債務,彼此糾纏一生呢?想想費心張羅的,竟是一盤盤其毒非輕的「奪命佳餚」,是不是很可笑?也許你下一餐就要來到,還是趕快想想要吃些什麼才好?
(明倫月刊309期)
【延伸閱讀】 《我們教了孩子什麼》 系列
![](https://g.udn.com.tw/upfiles/B_YO/yoyoman/PSN_PHOTO/056/f_10317056_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