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分享]《伴你成長》續 — 仗義
2015/05/15 18:15:33瀏覽129|回應0|推薦3

由陳文卿老師所著的《伴你成長》,是《我們教了孩子什麼?》的姊妹作。
陳老師在序中提到:

有個小孩讚美媽媽的小花園好漂亮。
媽媽說:「它們的美,是我天天向花兒『潑冷水』的關係。」
孩子一臉疑惑!
媽媽解釋道:「你想想如果媽媽每天都澆熱水,花會怎樣?」
孩子不假思索:「會死掉!」
媽媽:「假使有一天你像花兒要被潑了一身『冷水』,你可願意?」
孩子:「嗯……。」
「伴你成長」單元,刊載於明倫,已有三年多的時間,每次提筆為文,總有潑人「冷水」的感覺,因為它所要傳達的意念,多麼不同於流行的價值取向,它教孝興悌,行仁由義,要蔬食惜字,不斷反觀自己,卻從不叫人爭名得利。字字句句寫來,似乎像一盆盆冰冷的水,潑灑在稚嫩的心田上,孩子若能歡喜接受,將是筆者莫大的鼓勵。

《伴你成長》續的其中這篇「仗義」,就值得為人父母師長者多多思考。

仗義

仗義而行,智慧之舉,
貪得小利,反吃大虧。


孩子們:

如果有人說:你好聰明!會不會覺得很高興?知道什麼是智慧嗎?聰明和智慧的差別又在哪裡?別讓這一連串的疑問困擾了你,我們一起慢慢來釐清這些觀念,相信未來的人生會變得更清明,更有力氣。


「聰明」是上天賦予我們一種靈活的能力,也許口齒伶俐,言語犀利;或者腦筋轉得快,很有創意。有人用它來認真學習,發展興趣,都會得到不錯的成績。但也有人自恃聰明,鑽營取巧,甚至作奸犯科,害人害己,可見聰明就像鋒利的刀子,可以用它切菜作飯,造福人群,卻也有人拿它逞凶鬥狠,揮刀傷人,其差別端看擁有者如何運用它。所以愈聰明的人,更需要有內在的心靈規範,才不負上天的寶貴恩賜。

智慧則像一把尺,隨時丈量事情的是非黑白,讓污黑錯誤的想法遠離在尺度之外,然後再決定行事的正確動向,它正如山頭上高高的燈塔,在茫茫無際的人海中,幫助我們穿越層層的洶湧浪濤,安全地回到幸福的海港,因此擁有智慧才是求學的真正目的:學習做一個是非分明,謹守分寸的君子,不合理的事絕對不做,應該做的事,勇敢地付出心力,不畏艱難 ── 這就是義。

孔子曾經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知道在義利的分叉路上,能夠抗拒厚利的引誘,選擇正義之途,那是需要很大的智慧與勇氣。文天祥在又髒又溼的牢獄,過了三年暗無天日的生活,最後仍不免被殺的命運,但他毫無怨尤,坦然接受,一片赤誠忠心,照耀了史冊,成為義士仁人的典範。死亡誰不怕?文天祥能從容就義,憑著就是心中正義的力量,千古以來,仍令人為其風骨肅然起敬,震撼不已,「風簷展書讀,古道照顏色」,你感受到了嗎?

「一舉一動,唯義是取」,因為這一善念美行,就像磁石般會感召許許多多的福報,讓一切都能順心,圓滿又如意。從前有一個人,名叫哈九,以開飯店維生,有一天,有一位江浦人到哈九的飯店吃飯,離開時遺留下一袋銀子,哈九後來發現了,心想這位江浦人丟掉了銀子,恐怕不記得是在那個地方掉的,於是追到江邊想把銀子還給他,江浦人知道哈九追到江邊是特地來送還銀子的,十分感激。後來搭渡船回到了江浦,突然狂風大作,吹翻了江面上的一條船,船上有二十多人都落入水中,在那兒呼喊救命,江浦人心想:「倒不如將這些銀子拿來做些好事,反正它已丟過一次,就當作哈九沒還我銀子好了。」因此馬上呼叫江上的漁舟,若能救得一人者,願意替他們酬謝五兩銀子,漁夫聽了爭先打撈,卻只救活了一人,細問之下,才發現這位獲救者竟然是哈九的兒子,這不就是老天爺對哈九不苟得的最大鼓勵嗎?

當社會的價值觀扭曲,人們的道德開始瓦解,有的人否定了義字的存在,質疑它到底值多少錢?大好的利益既然送上了門,為何不取?如此的誤解正在人群中蔓延,造成人心的貪婪不斷滋長。其實利益是有形的物質,總有用盡的時候,甚至在爭利的過程中,造成人我之間的仇恨怨尤,互相傷害攻擊,算來還是得不償失啊!明朝正德年間,在江蘇崇明島,四面環水,王大是島上船夫,有一年七月,忽有颱風吹來,風強浪高,沿海居民死傷很多,江面上有許多漂浮物,王大划船在江面撈取各種財物,有人求救一概不理。當時王大見水面浮著一女子,手抱紅色小箱。王大見財起意,將船靠近女子,一把搶過木箱,卻把女子推入江中淹死。事後王大開箱,看見內有自己的訂婚書,王大始知此女乃自己的未婚妻子,王大受此打擊,從此發瘋。

王大因貪取財物,見死不救,因而失去訂婚之妻,孓然一身,淒慘而亡,實在是天理昭彰,報應不爽。

孩子們,人的生命總有盡頭,回首一生的榮耀,不是用金錢財物來裝扮它的美麗,它是要運用智慧通過層層的考驗,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俗語說:「一失足成千古恨。」人生往往就是因在利義之間栽了跟斗,以致全盤皆輸,遺憾終生,實在不能不小心謹慎。讓我們從今天起,執起正義的盾牌,掃除心中自私自利的陰霾,向光明的彼岸,邁步向前吧!


(明倫月刊308期)
 

【延伸閱讀】 《我們教了孩子什麼》 系列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oyoman&aid=23169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