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分享]《伴你成長》續 — 認真過好每一天
2015/06/24 12:23:41瀏覽136|回應0|推薦4

由陳文卿老師所著的《伴你成長》,是《我們教了孩子什麼?》的姊妹作。
陳老師在序中提到:

有個小孩讚美媽媽的小花園好漂亮。
媽媽說:「它們的美,是我天天向花兒『潑冷水』的關係。」
孩子一臉疑惑!
媽媽解釋道:「你想想如果媽媽每天都澆熱水,花會怎樣?」
孩子不假思索:「會死掉!」
媽媽:「假使有一天你像花兒要被潑了一身『冷水』,你可願意?」
孩子:「嗯……。」
「伴你成長」單元,刊載於明倫,已有三年多的時間,每次提筆為文,總有潑人「冷水」的感覺,因為它所要傳達的意念,多麼不同於流行的價值取向,它教孝興悌,行仁由義,要蔬食惜字,不斷反觀自己,卻從不叫人爭名得利。字字句句寫來,似乎像一盆盆冰冷的水,潑灑在稚嫩的心田上,孩子若能歡喜接受,將是筆者莫大的鼓勵。

《伴你成長》續的其中這篇「認真過好每一天」,就值得為人父母師長者多多思考。

認真過好每一天

聖賢功夫在日用間,自當誠實面對。
萬丈高樓從平地起,總要踏實經營。

孩子們: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枝枒上的嫩綠,樹梢頭的悅耳鳥鳴,宣說著春意正鬧的動人情景,沈寂的農村也開始活絡起來,荷鋤的農夫正滿懷期盼,熱切地種下他們對人生的希望。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畝田,用它來種什麼?用它來種什麼?種桃種李種春風。」多麼富有哲思的歌詞啊!今日撒下滿園的桃與李,未來就會有成籮盈筐的收成,老天爺是絕對不會虧待人的,你打算在自己的心田裡種下什麼東西呢?

一天二十四小時,任何人擁有的時間都一樣,你是如何來運用它?看看自己身體做些什麼?嘴巴說些什麼?心裡常起哪些念頭,就明白日子是怎麼過的了。有的人努力工作,積極行善,常說好話,不貪求、不自私,這一顆顆美好的種子落地生根後,自然長成茂密的樹林,不僅厚培自己的福德,也庇蔭了後代的子子孫孫。有的人卻鎮日要求享受,貪睡嗜食,言談間盡是刻薄的話,卻從不替人著想,佔盡便宜,邀名圖利;一畝良田,光播下刺人的荊棘,日後這塊地必乏人問津,甚至貽害鄉里子弟,禍患是訴說不盡的。

明朝山西太原有個人叫王用予,為人厚道穩重,平日事奉文昌帝君十分謹慎恭敬,有一年元旦在文帝行宮祈福時,夜裡夢見帝君正在批准鄉試錄取名單,他好奇地向前問道:「我的好友郁從周,相貌非凡,氣宇軒昂,才高八斗,口才文筆更是一流,不知他的功名如何?」帝君說道:「郁從周這個人,本是天縱的英才,二十六歲就該中進士,一路官運順遂,並得善終。但是他自入學以後,就恃才傲物,言語間經常的諷刺譏彈,語帶雙關的戲謔調侃他人,陰間記錄他輕薄的口過,已滿了二千四百七十餘條了,將要除去命中所有功名。倘若仍不知悔改,到滿了三千條過失,就要奪去他的壽命,並且還要處罰他的子孫,淪為乞丐啊!不要以為口頭上的訕笑,隨意的譏彈諷刺是小事,這種笑裡藏刀隱匿賊害他人之心,養成習慣以後,就很難自己覺察,最後連言語、容貌和心胸,全部變成輕薄了,本來命中該享的極大福報,一下子就轉變成貧窮下賤的命,實在太可惜。」這時大鐘響起,王用予因而驚醒,後來放榜,一點也不虛假,因此他就將夢境記錄下來公諸於世,用來警惕世人。可見細微的小過,吐字放言,存心不正的傷害,正如蠶食桑葉一般,點滴累積,會一口一口吃掉我們的福報,損及我們的德行,不可不慎。

說到存心,更是絲毫欺瞞不得,明朝江西鄒子尹,是一位人人讚嘆的大善人,他辛勤的圓滿各種善行,凡是救濟別人患難,或是成就人家的好事,雖然是天寒地凍,或是炎熱酷暑,他都是戮力以赴,在所不辭。當他病死以後,來到閻王面前,心裡很不服氣,閻王就命令判官,將他的善惡冊子找來給他看,冊子一打開,斗大的二個紅字「名利」便映在眼前,凡是鄒子尹一生當中所做的善事,不是記在「名」字下面,就是記在「利」字下面。這時侯他才覺得慚愧服氣。所以我們行善之時,一定要用真誠心,切切實實的做善事,而且把心地掃除得乾乾淨淨,千萬不可冀求名聞利養,那便是錯了路頭,一入歧途,後果堪憂啊!惟有無為而為而無所不為的行善,隨緣利益眾生,卻沒有半點求回報的念頭,這才是最上等的善行,必能召感最美好的結果。

古德云:「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一粒小小的種子,包藏多大的生命力啊!當它生根抽芽,無窮的力量便源源不斷的爆發開來,善是如此,惡亦如是,萬萬不可輕忽。唯有嚴守方寸,謹言慎行,常省察,多懺悔,才是進德立業的根本。

孩子們!春意盎然,百花怒放,大地充滿了蓬勃的生機,我們也該趁著大好時光,認真地充實每一天,勤耕心田,讓它開滿智慧的花,結成福德的果,好供養得來不易的每一個晨曦,這件事,分分秒秒都不可以忘記。

(明倫月刊312期) 
 

【延伸閱讀】 《我們教了孩子什麼》 系列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oyoman&aid=24908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