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竹籬笆內的溫情紀事:袁瓊瓊「滄桑備忘錄」讀書筆記
2016/06/23 17:16:59瀏覽968|回應0|推薦17

桃園高中 阿得老師

一、序篇:眷村小孩的起點

這是一本生命出身的回溯與成長記憶的整理,是專屬於45年前眷村點滴的記錄片,有多少的扭曲或真實?完全取決於你情感的選擇和浪漫的偏好;眷村,就是作者15歲童年的「全世界」,在這兒,隱私是透明的,空間是穿梭的,流言與事實交錯,大家都很認命,認命而卑微地活著。

這也是台灣特有的眷村,是空前絕後的歷史特色,38100棟,400000戶,分布在全省880個眷村裡,一如漂流的星球,看似孤獨地存在,卻又真真實實地在竹籬笆裡大方地轉動著,不斷延伸、變形,形塑了所有眷村的相似樣貌:吃的、玩的、吵的、讀書的、打架的、樣貌的、瑣碎的......;然後至今,眷村,成了我們島民特有和共有的回憶存摺。

二、滄桑篇:在那個大時代裡的小人物的家人們

()父親~

本名袁夢華,從軍時帥氣改名袁一,四川眉山人,大陸家鄉有妻和一兒一女,25歲時拋家棄子響應抗日「十萬青年十萬軍」,抗戰勝利後在南京認識母親,母親與父親相差十歲;而後剿共而一起來台,在炮兵學校擔任教官,育有五名子女,47歲因心肌梗塞驟逝,作者當時僅15歲,一直覺得自己很小,用著固著的心面對喪父的創傷,以致於童年父女的溫馨回憶,皆是模糊而由母親轉述而來。

父親個性耿直,嗓門大,好交友,護屬下,在家裡對太太討好,對小孩們很少發怒,訓話責備往往也是不了了之;第89頁「大妹偷錢記」很能反應父親的個性,修養很好,很多事看在眼裡卻不躁動。

()母親與外祖父、外祖母~

很巧合的事,作者的母親也是15歲喪父,然後35歲喪夫,是苦命的傳統女性!很有戲劇張力的母親,擁有一流說故事的能力,是天生的劇作家,譬如說著當年認識父親情景,騎著馬兒父親的英挺「出場」,簡直就是偶像電視劇的經典畫面。

袁媽媽精彩說故事的天份,三則故事來佐證,之一「咬一口她的美」:話說作者母親的美是無庸置疑的,父親派年輕的副官,天天護送母親從軍營回住處,這麼個天天看,年輕人血氣方剛,有一天,竟忍不住地咬了一口母親像嫩藕般的手臂,用了極詭異的方式,不由自主地參與了母親的美。(p.32)

之二「小金靈驅逐記」:外祖父因為經商應酬的關係,放著鄉下妻小,在城裡包養窯子裡的紅牌小金靈,外祖母進城來處理時,展限的智慧和手腕,就是作小伏低陪著金靈姊姊左右,讓自己美麗的容顏,時時刻刻和小金靈的衰敗臉像對比,輕易地就把老公帶了回家。(p.34)

之三「藏鍋爐記」:母親的童年故事有太多的精彩,包括她的出生,外祖母當年是自己堅持要嫁做二房的,外祖父49歲生下她,呼「九寶」捧在掌心,那個年代戰亂,土匪會到家裡擄小孩綁票,每次土匪來,廚工就把母親藏在大鍋子裡,機靈地打發走土匪。

()繼父~

繼父名叫孫書麟,是生父過世後一年,母親為養家糊口而改嫁的,大母親二十歲;母親因改嫁而護犢心切,一開始時常爭吵,久而久之,繼父更加嚴肅不苟言笑,與五個孩子疏離,直到老了柔軟了,才與孩子親近,甚至擁抱;生活非常規律簡樸,活到99歲,五個孩子視如己出,都受到很好的教育。

()弟弟~

42歲過世的弟弟,排行老二,後面是三個妹妹,和父親一樣,是死於心臟病,小時候的功課非常突出,五六年級連續考全校第一名,卻在11歲那年,從天堂墜入凡間,突然變成一個「普通人」。

()姐妹~

「一個麵包」的神話:在那物資缺乏的年代,父親不知哪來的一個美食:麵包,父親要五兄弟姐妹排排站,先拿給老大(作者)問:如何是好?大的只敢給老二弟弟,老二也只敢遞給老三,沒想到,老三(大妹)就當著大家的面,三兩口吞了它。小孩們來不及反應,群起「哭」之!大妹的古怪精靈由此可見。(p.82)

三、眷村:村子有大有小,長得卻都很像

這個40戶不到的小村,只有兩條路,一條是馬路,一條是泥土小徑,貫穿村頭村尾,沒有圍牆,四週為農田、竹林、野薑花,象徵性的石柱即為眷村大門,每日的交通車,發眷糧的卡車,皆停於此,「整個世界像透明的,每個人認識每個人,大家都很閒,有任何異常全世界都知道。」(p.96)

那個年頭,戰亂後好不容易的休養生息,孩子生得可多了,但感覺上,一切好像憑空就「蹦」出來,父母就做了父母、小孩就當了小孩,父母理所當然要會管教小孩,小孩理所當然要趕快長大,要扛起家庭責任,大的要照顧小的,但,誰有學習的對象嗎?都沒有!

多數時候生活是樸實的、平常的、重複的,就是個典型的眷村,村子就是共同的生活圈,每個大人都可以教訓你、使喚你、對你品頭十足;常見爸爸拿著棍子追打兒子,吊在樹下打也是常態;冬天總是會有人會殺狗,通常是個老士官長;也會有個老士官長很會醃製臘肉,小孩總喜歡圍觀看熱鬧。

眷村偶有趣事,則會令人記憶鮮明,譬如:野餐的經驗,被爸爸們戲稱是太太們的「大人家家酒」,因為學了西點的馬媽媽的鼓動,又有免費的兩餐,太太們就帶了小孩跟著去學洋玩意兒:野餐!只是,小孩們一如洪水猛獸,兩餐做一餐狼吞虎嚥一掃而空,野餐也只能草草提早結束!

眷村也不乏令人動容的故事,譬如那個茅家,隨著台灣經濟的起飛,茅家是村子裡少數沒有改建或加蓋的舊房子,整排竹籬笆被踩破、踩扁!沒了門破敗得形同廢墟!慘的是,茅家男孩子們整天只會打架,從小時候的打架,擴大到長大後的打殺!終至無一人有好下場。原因,就出在茅爸爸的罕見疾病和臥床不起,一窩子小孩只能靠著茅媽媽無力而勉強地苟延殘喘。

在那個年代,眷村就是個大染缸,這些染著「外省人」、「均貧」、「義氣」等標籤的孩子們,有時適應外面大環境往往容易有問題,因此出路往往會大起大落,況且,村子裡生活要被看見、重視,非得要「誇張」不可,也因此擅長「誇張」的眷村子弟,很容易就進入了:黑道和演藝圈,感覺上是挺合理的事。

四、那個年代的共同回憶

在民國五、六十年代,無分南北或城鄉,大家的背景相似,都窮,都很認命,很多的共同生活經驗,是如今年輕人無法想像的,像:

()缺乏娛樂卻不乏樂子:在那個沒電視沒電腦沒網路的年代,說故事與聽故事對小孩特別重要,像作者母親能把羅傑摩爾主演的「奇蹟」,講得活靈活現,就是一種享樂和娛樂,相較之下,爸爸的「青蛙和田螺」故事,就顯得單調而應付;沒故事,自己也可以創造,作者每天偷偷省下交通錢買各種零食,享受邊走邊吃的樂趣,就是創造自己童年的娛樂和故事。

()到處都是標語:「在我小的時候,所有的建物都板著臉孔:我們沿著『不可隨地大小便』的磚牆,經過『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和『打倒萬惡共匪,收復錦繡河山』,一直走到『守秩序、愛清潔、有禮貌』,到達『禮義廉恥,請整肅儀容』的鏡子;進教室之前,米白的山牆上中氣十足地告誡:『實踐新生活運動』。等進了教室,國父和蔣中正在牆上瞪著你,叫你『肅靜』。」(p.102)

()夜不閉戶:大家一樣窮,前門通後門,人進人出,再正常不過了。

()小孩兒一塊兒吃冰棒的滋味,不管是幾個人交換口水的共食一根冰棒,也沒有人覺得不乾淨。

()學校管教多、功課多:小學就開始挨打,初中、高中,大學都一直在考試,還有寫不完的寒假作業和暑假作業,急了常常得父母代筆呢!

雖然單純的歲月,早已一去不復返,雖然網路世代很難想像:沒有手機聯網、影音娛樂闕如怎麼活啊!但,那種單純的美好,卻留在那一代人的心底深處,靜靜地甜蜜在心,每每午夜夢迴想起,心頭仍是無限的美好。

五、備忘錄:生命書寫的自己覺察

小孩子是最有童趣的觀察家和實踐家。作者藉由童年的回憶與敘寫,重新看見自己曾擁有的情感脈絡,曾經驗的生活軌跡,剛開始以家庭為核心,擴及整個眷村,擴及所有單純的人們,享用所有單純的美好;所有生命軌跡的回憶和記錄,都是重新感受生命的好方法,也讓讀者被滋養、被豐富。

童稚的眼看見的世界很有趣,許多意外的插曲,看見單純童趣的「初心」,譬如當其他孩童傳說著那一天是世界末日時,當時作者童稚的心,只是悠悠的問:為什麼世界末日在星期一而不在星期天呢?至少可以放假一天呀!

是啊!我們好需要這種「真誠無偽」的心。

重新認識自己又譬如書中第183頁:「我老在想把一樣東西『一物多用』」,原來,自己並不是天生反骨,只是所有事物都不喜歡按照既有規則來,所以把桌巾當椅墊,拿被單當披肩,拿別針當鈕扣,菸灰缸當碟子!只是想把本性發揚光大罷了!尤其年紀漸大之後,「年紀大有一個絕大的好處,就是:比你年長的人不多了!所以,會糾正你的人很少。」。

透過書寫,重新覺察生命隱而未現的美好,重新看見自己活過的痕跡和意義,沒有好不好、對不對,反正那就是最真實的你。

我很喜歡看生命故事,其實,我們也正在創造自己的生命故事。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63119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