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0/09/12 01:48:22瀏覽868|回應2|推薦16 | |
前些日子讀了時報社論「教改談了16年 大人心態仍沒變」,感慨頗深,從事教育工作20年,確實觀察到「教改改不了民心」的事實,剛好這陣子觀察到一些現象,更印證了這樣的無奈! 其一是制度面,為了升學考試的公平性,基測改革、北北基、高中免試入學,都受到很大的重視,但能改變多少升學壓力?看看大學多元入學的改革便可知!如果一般人還是覺得明星學校才是最好的,如果一個學校辦學績效就是考上明星學校的比例,無論制度怎麼改,除了能顧好「公平」的標準外,降低壓力大概就免談了吧! 其二是生活實例,最近幫小孩找安親班,小學一、二年級而已,就看到很多安親班對於課業的嚴厲要求,測驗卷、責備、體罰一樣不少,經溝通之後都只有一個事實:這是家長的期待!看來16年的教改,以及之前許多關於芬蘭教育的介紹和比較,對一般人是沒啥影響的! 其三是就業現況的事實,有些大學畢業的校友回來聊天,談到他們求職和就業的經驗,深刻體會到職場的能力,是邊做邊學的,是需要靈活培養的,可是多數人還是活在「一試定終生」的年代,認為從建中、北一女、到台大,就會是找到好工作的保證,於是就怕從小輸別人,喪失考上這些明星學校的機會,但,安親、補習、考試、體罰,並沒有和就業力有直接關係啊!何苦呢? 教改只是一場夢,說來說去就是因為「心態」,12年國教又如何?免試又怎樣?很多人(家長和老師都是)就是不懂得「樂在當下」、「活出自己」的道理,用迂腐的、功利的大人心態,去強押小孩子接受這一套,一代傳一代惡性循環,我們還能期待教改能改變什麼呢?!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