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13 23:38:15瀏覽14371|回應4|推薦5 | |
這算「無照駕駛」的實驗吧! 莊義得990613 看到史雷特女士把本實驗列為十大心理學實驗之壓軸,頗感詫異和弔詭! 詫異的是:這算哪們子的實驗,這根本就是未經考照,即已上路的"手術"呀!何來實驗之名? 弔詭的是:史女士的心思再明白不過了!即:希望用這個壓軸的經典實驗,期勉22世紀精神醫學的發展,應致力於精神外科手術或醫學的研發。 莫尼茲的豐功偉業,請看下面摘錄自維基百科的內容: 歷史背景: 在19世紀末期,人們就開始嘗試對大腦實施手術以解決精神疾病,手術對象除了人之外,還包括狗、靈長類動物等。但是這一時期的手術沒有引起多少重視。1935年,約翰·富爾頓和卡羅爾·雅克布森在倫敦舉行的第二屆神經精神學會上發表報告,提到他們對黑猩猩實行兩側前連合切斷術後,黑猩猩的攻擊性行為減少。這一報告引起了葡萄牙醫生安東尼奧·莫尼斯(António Egas Moniz)的興趣,他開始嘗試用類似的方法治療人類的某些重大精神疾病。最初,他嘗試通過向額葉注射酒精的方式摧毀神經纖維,但是不久就發現這種做法也會損害到大腦的其他地方。於是他便開發出了被稱為腦白質切斷器的手術儀器來完成腦葉的切除工作。 腦葉切除術: 當實行這一手術時,醫生需要在病人的顱骨兩側各鑽一個小孔,然後將腦白質切斷器從洞中伸入病患腦部,在每側選擇三個位置實施手術。這個儀器的外形就像是一把修長而精緻的螺絲刀,不過它的頭部側面開了口而且沒有尖端。然後醫生需要拉動手柄,開口處的鋼絲在拉動作用下便會凸起,切斷神經纖維。1935年,阿爾梅達·利馬在莫尼斯的指導下完成了第一例這種手術,第二年他們將結果共之於眾。他們所治療的第一批20名病人全部存活了下來,這一手術很快在其他國家也流行起來。1949年,莫尼斯因此而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獎。(註: Moniz本身因為有嚴重的痛風,所以需找人一起合作開刀) 美國跟進: 同莫尼斯一樣,美國醫生沃爾特·弗里曼也參加了1935年的倫敦會議。第二年在看到莫尼斯的報告之後,他開始嘗試實施自己的前腦葉切除手術。起初,他使用的是同莫尼斯一樣的手術方式,很快他就發展出自己的一種更加迅速便利的手術方式。在他的手術中,需要的工具是一個類似於冰錐的錐子和一個榔頭,病人被施以電擊以代替藥物麻醉。手術時將錐子經由眼球上部從眼眶中鑿入腦內,破壞掉相應的神經。這一過程十分迅速,而且某些情況甚至不需要手術室就可以施行。1936年到20世紀五十年代之間,美國大約實施了4萬到5萬例這樣的手術,弗里曼本人就做了3500例。 評價: 現在對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所做出的評價一般都是負面的,這主要是因為在當時的簡陋條件下,對大腦所實施的手術精度很低,對術後效果的評價也沒有客觀、可信的標準。而且手術對象在經過手術後往往喪失精神衝動,表現出類似痴呆、弱智的跡象。一些文學和影視作品,如《飛越杜鵑窩》、《1984》將前腦葉白質切除術描述成使人喪失反抗意識的手術。1950年左右所做出的調查表明,大約有三分之一的病例在手術後沒有多少變化,另外三分之一比術前還有所惡化。隨著後來藥物治療的發展和其他更精確腦外科手術的發展,前腦葉白質切除術在20世紀70年代以後逐漸被拋棄。 阿得老師的筆記: 1.如果能夠透過"手術"來完全治癒精神分裂症,恐怕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醫學成就吧!但一般人已經很排斥精神科的藥了,我看,更排斥精神科的開刀吧!不,應該不是排斥,是恐慌! 2.精神科的用藥的確有很大的負面評價(史雷特女士所言應不假),尤其是較嚴重的精神疾病,病患努力服藥之後,往往復發率也很高,副作用也不少;難怪很多人懷疑醫療體系故意誇大精神科用藥的療效,實際上是為利益掛勾而大吹大擂吧! 3.目前的精神醫學雖然比之1949年進步甚多,但仍無法確切地證明:大腦中那個部位引起哪種精神疾病。一旦疾病對應位置無法確定,那開刀切除那個神經連結,都只能算是"推論";難怪此一開刀技術雖已成熟,但美國卻把關甚嚴,需通過委員會的審核,所以幾乎很少有這樣的開刀了! 4.本項實驗有不可否認的成就,即延續Kandel的神經元記憶研究,讓我們看到大腦運作的系統性,如果秉持此一方向繼續研究,加上現在核磁共振等大腦顯影技術的精進,或許本世紀人類能突破精神疾病治療的有限性,結合用藥與開刀,有一天精神疾病就像感冒一樣,打個針,照個雷射,就可以輕易的治癒了。 P.S.前面的圖片是網路上找的,頗符合lobotomy手術的意涵。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