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12 00:21:37瀏覽939|回應0|推薦0 | |
從師範大學畢業後至高中當輔導老師,19年來除了輔導工作的老本行外,公民科的"客串"教學經驗,前後達14年。卻是最令人懷念和反思的回憶! 從國編本的一週兩節課上起,主題橫跨心理、社會、道德、文化、經濟、政治、法律......,凡是任何公民未來需具備的知能,都是上課的重點;且因為當年三民主義才是升學考科,公民是沒有升學壓力的,參訪、座談、辯論、電影......等活潑的教學方式,往往頗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達到關懷公民議題的教育意義。 但,自從公民納入升學考試後,我就愴然地退出了這樣的"客串"角色了! 雖然我知道我本來就不是"科班"出身,退出是遲早的事,但我不解:一定要用學測和指考的"加持",才能代表我們重視"公民"嗎? 前些時候翻閱現在的公民課本,那曾經熟悉的主題再一次映入眼簾(不可否認,主題比以前更有統整性了!),只是當我想詳讀內容時,我卻無時無刻不想到升學大考,不禁問:這樣的公民教育有什麼意義? 公民要有"知"的義務,然後才能有"行"的實踐,所以從課本到生活,應該要能充分的結合,唯有透過活潑而多元的教學,才能達到這樣的目的;但如果一切是以升學考科為最大的考量,那麼,只能說:去它的"知"與"行"! 所以,請移開這把大黑傘吧! 考試重視的是:背!背!背!背公民的教育又有何意義呢? 我們的教育到底有走向何方?我們要把孩子帶到何處?我們要帶給他們什麼?我們制度考慮真的是為了孩子嗎?還是,這一切,我們根本只是為了自己? 誰能告訴我:有加考(採計)公民考科之後的高中生,他們的公民素質真的提升了?提升多少呢?是"知"還是"行"?還是只是考試能力? 這陣子讀完「讓天賦自由」,讓我這個教育工作者非常汗顏,也有了更多的自我檢視,其中,我最在意的就是公民教育。 原因無它:只要看看我們的社會亂象,從議會、媒體、守法、環保......許多層面的問題叢生,公民教育的急迫性不言可喻,但加了味、變了調的公民科,能幫助多少呢? 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來蠱毒這些未來的公民呢?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