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先從轉念開始:「謝謝,讓我照顧你」讀書筆記
2023/10/14 10:59:34瀏覽1434|回應0|推薦9

長期關注適合中年讀書會的書目,為了遍尋好書,我追蹤了幾乎所有網路上熟齡的相關社群,有時候在電子報或刊物文章上,就會邂逅一本本的好書,梁玉明女士的這本好書,就是這麼棒的緣份下遇上的。

人到中年,很多的轉折與意外在所難免,所謂的生老病死、生離死別、瞻前顧後、貪生怕死,也都是必然要正面交鋒的人生大事;若任由時間流淌,固然也可以教會我們很多事,卻往往是用衝擊、驚嚇、刺痛來狠狠教訓,我們又能如何?

那就該來看看這本書,作者一幕幕內心戲的描述,鮮明而傳神,然後用她的轉折、體悟、信仰、信念,來因應、示範和轉念這些衝擊,都是人生的功課和智慧啊!值得細細品味和學習。我摘錄比較有感觸的部分如下:

1.轉念是人生大智慧

作者從母親的中風失能、女兒的腦瘤和通靈和先生的罹患血癌,開啟了轉念的修煉和示範,譬如自問:擔心先生血癌倒下去嗎?那不就正好可以體會看護的角色和心情啊!媽媽要死了?也不是多麼不得了的打擊,人都會死,她只是加入了我的「靈魂群組」。

福與禍的轉念:「只要發生在你面前的事,全都是你吸引來的。所以你必須認真的面對,全新的投入其中,做到令你自己都感動萬分,忍不住點讚!那就是成功,就是幸福,禍福真的只在一念之間啊。」(p.69)

作者爸爸針對菜色,在飯桌上就是一頓罵,女兒不在他就罵看護,女兒在就罵女兒,全然接納帶來轉念,傷害就沒有了:「我在實際的操作(接納的功課)過程中,發展出一套思維模式:他不是針對你,他在你身上甚麼都沒有做,他只是展現他自己給你看。你看過之後就立刻放下,也不要去批評、回應,因為那不是他需要的,對彼此也沒甚麼好處。」(p.88)

2.把一切因緣當作祝福

作者學佛多年,佛學經典裡有很多故事很有啟發,小小的故事可以大大的震撼,譬如關於「道在屎尿」:

「該是你吃的屎飯,遲早都會吃到的」,一則日本禪師故事:小沙彌被派去農家誦經,看見放地上的飯勺,沾了孩子在地上爬行時的屎尿,因而不敢吃那碗飯;多日後,小沙彌被同一農家招呼喝甜酒,不明究理只覺好喝,喝完才知道那酒就是那個屎尿飯釀製的。

多麼精準而巧妙!很喜歡作者這個「道在屎尿」的人生哲理;在無微不至照顧中風後的母親,某個溫馨畫面,她大方對母親說:「再沒有人比我更會清理大便了,瞧!乾淨到我都可以親你的屁股了!」(p.14)

3.愛是一輩子的標配

「偶有心力不足的時候,趕忙用無條件的愛包裹;如果感覺到愛匱乏了,就從回憶裡面去尋找,幸福甘甜的回憶,總能快速地把愛找回來。」(p.28)

作者照顧中風媽媽時常需料理,卻不時被爸爸嫌棄,情緒難免受影響,但擅於轉念的她,總可以在回憶中去找到愛的回憶,帶來支撐的力量:

小學時有個活動,每天要存一塊錢登記在存款簿,她卻偷偷把一塊錢花掉吃東西,被媽媽發現後跟爸爸告狀,以為會被重重處罰,沒想到爸爸說錢存到肚子也不算壞事!這回憶不但讓她對眼前爸爸的挑剔不厭煩了,還心存感恩可以有機會陪伴父母。

還有,儘管作者已是樂齡的「老」公主了,一次媽媽發現她的小腳趾指甲黑掉,就是定要她噴藥,然後追蹤者女兒的腳趾有沒有好?這是渾然天成的母愛!「我像觸電一般,眼眶立刻溢滿了淚水,除了慈母愛的牽掛,誰會關心我的趾甲是黑的是白的呢?母愛就是那麼的純然無雜啊!」(p.109)

4.苦中更要作樂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作者身為女兒,曾答應哭著不想活的母親的請求,還說要一起保密:「當然不能告訴他們,這是我們的秘密,妳放心,到時候我會陪著你的,不是陪你死喔!我還想活著呢!是陪在你身邊啦!」(p.17)

很多衝擊,都是因緣,作者的心境,是一種用直覺去感受因緣,而不是理性的邏輯分析限縮自己的感覺;隨順因緣,幽默也是一種巧妙的轉念:作者媽媽的尿分三次才尿完,第三次還尿在地板上,卻讓作者幽默稱之:「先鋒部隊」、「正規軍」、「後勤補給」,母女均笑。

「母親很少生病,記憶中的兩次住院,都是為了舉步維艱,檢查出心血管狹窄,要裝支架撐開來。因為父親早就裝了兩根支架,所以我們知道這是小手術,三天兩夜的行程。在陪母親住院期間,見她一點都不緊張,還會跟她笑鬧著說:『上回你跟爸爸的支架數是1比2,這回是2比2啦!』」(p.108)

5.享受當下單純的美好

單純享受片刻的美好,譬如逗媽媽開心:穿船型襪拉襪子、「玉兔宅急便」和喜歡宮廷劇的媽媽玩宮廷的梗~

「『玉兔宅急便』是我自創的品牌,創意發想於:我是屬兔的,每天『宅』在家裡,母親一內『急』,我就端著『便』盆椅躬身請安道:『玉兔宅急便來也太后老佛爺吉祥』,母親每天觀賞清宮皇室的連續劇,難得在自家宅院也能虛擬實境一般,笑得假牙都快掉出來啦!」(p.78)

那個當下,沒有情緒躁動,沒有世俗觀點,只有親情流動,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刻。

6.家人都是來幫你修行的

投胎做家人,必然也是緣分具足,面對生老病死的衝擊,更是人生修煉的功課,譬如:

當爸爸上市場,因為中元節連三天不賣肉所以多買了一些,以至於冰箱都冰不下,作者雖不耐煩,但繼而一想:「想想看,多少老人都活不到86歲,即便活到這個歲數,也有相當比例罹患了失智症,爸爸還能上市場買菜,真可謂人中極品了!」(p.71)

「我認為女兒就是來幫助我覺察、幫助我學習的。每一個衝突事件,都創造了一個覺醒覺悟的契機,若不是為了女兒的身體狀況百出,我不會去學氣功養身,去學經絡按摩;若不是女兒的胡言亂語,我也不會去探索前世今生,去了解靈界的點點滴滴。」(p.177)

7.了悟生死是必修學分

作者引述一位心靈大師的話:「了悟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只要在死亡的前3分鐘我過來幫助你一下,就能達到了。但若要在了悟的同時,又能保留著身體,維持身體的運作,就比較困難了。」

以談到女兒靈異體質為出發,有一個很讓人有感的「小芳的故事」,「小芳認為超度冤親債主是標,教當事人修行是本,結果本末倒置,徒勞往返而已,就沒什麼意義了。」(p.242)

怎麼看待靈?怎麼看待死亡?這也是很棒的人生智慧,「對死亡無所畏懼,是一個威力無比的禮物,你仍然愛惜身體,珍視生命,只不過會把注意力,從物質層面轉向精神層面,因為當生命頻率改變時,你能帶走的只有精神!」(p.244)

8.演戲,跳脫框架重新看見

作者除了本身是新聞業出身,但她自承學習戲曲的表現也很耀眼,甚至勝過科班的,曾拿過比賽冠軍,是除了寫文章外另一專長,而這也幫助她看待人生各種事件和衝擊的視角。

「若把現實生活比喻成一齣戲的話,我們家這齣戲的主要的演員、場景、道具、資源已經是固定的,劇情的架構走向也八九不離十了;能夠轉圜劇情,界定此劇是悲是喜的,只有一個項目,就是每個演員的心態與演技。」(p.31)

放到自己的家庭,面對老病死的生命事件亦同,轉換視角,總可以重新看見,「我自編、自導、自演的『菩薩行』劇碼,可不是讓自己演來過癮的,而是要隨緣度化、改變周遭環境,乃至改變整個世界的。」(p.42)

9.放下執著心

我母走後:作者也體悟,放下當媽媽的慣性和執著,「我一廂情願的掌控者家中的飲食,家人只是順從著我的安排,習慣成自然罷了,與懶惰、頹廢毫無關聯。.....當我再次踏入家門,迎接我的是一片歡欣鼓舞。先生說巷仔口的燒臘店物超所值......女兒說新開的素食店口味清淡......」(p.119)

這種執著心,最難的大概就是死亡,我們都怕死,但「死亡只是軀殼的一個極限,一旦突破了這個極限,將會感受到更加的廣闊無垠、自由自在。我對死亡的恐懼,或許就是在那個心靈交流的瞬間,不知不覺地,慢慢融化掉了。」(p.124)

10.活在當下

作者先生罹患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生病,常常是嚴厲的老師,可以教會我們很多事情,譬如好好專注於當下、活在當下,每個片刻都很重要,也都可以是獨一無二的美好:

「身體的重大傷病,果然開啟的心靈的機制。從心靈的角度來看,當下是最美好的。你一旦認定當下的美好,接納當下的美好,就不會再有別的想法了。思維的運作只要有片刻的停頓,靈性的美好就立刻連上線啦!」(p.130)

這個,也是我覺得對後中年來說,很重要,很有意義,但俗世紛雜內心難免紛亂,如何體會?如何靜心?我覺得看見過來人智慧經驗,譬如閱讀這本書,就是很好的方法和方向。

11.如實接納,如實感恩

當拖延許久早已遺忘的圖書館傳來「預約書已到館」,作者的譬喻提醒我們:人生的緣分也常如此;媽媽的中風和過世、先生的血癌、女兒的腦瘤、兒子的頂客族......,每一樣預約我們都要欣然接受啊!老天爺給的禮物總是有某種道理,豈能不好好珍惜呢?

「宇宙就是一個大數據,而且是聰明的大數據,你發出一個善念,種下一個善因,怎麼會不吸引來一堆的善因緣呢?相信眼前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如實接納,如實感恩。」(p.143)

猶如作者所稱「我的天才女兒」,不僅因開刀造成靈異體質,也因有躁鬱症傾向,會自言自語,讓作者覺得,除了欣喜的接納和愛,別無他法,難怪她女兒說:

「如果我生在別人家裡,恐怕早就被當成精神病患,送到精神科去治療了。還好你了解我,讓我把心裡的話講出來,這樣舒服多了。」(p.177)

然後,如何看待靈異體質?「我教導女兒說:他們(靈界)告訴你的話,妳就當成是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把它說出來。很多天才型的人,都是用這個表達方式成功的所有人家說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哪一條線呢?就是表達的方式不同。」(p.178)

12.活出自己的故事

「她的頭顱被打開之後,不但失去了一層隱形的保護膜,腦中彷彿被嵌入了一個隱形的轉化器,任何好言好語都會轉化成惡冤家,最終鬧得不歡而散。」(p.208)

作者女兒40歲以後,突然慢慢反轉,你更多所謂「正常」的樣貌,擔任教會唱聖詩的領唱,也編耶誕劇,更有趣的是,有兩次「與靈對話」的立大功,一次是三姑剛過世;另一次爸爸騎車買菜跌倒「失了魂」,她都協助引導找回魂魄。

就算一般人可能以為的「思覺失調」、「解離精神疾病」,怎麼貼標籤不重要,她就是自己的女兒,自己的緣分和福報,就好好珍惜吧!總有一天會柳暗花明的,生命會自己找出口是吧!

註:照片是我們讀書會讀這本書太有感覺了,而進一步和作者邀約下午茶,聊到欲罷不能呢!

#阿得的讀書會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179969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