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共讀、同樂、共好~讀書會「校園民歌黑膠音樂會」
2023/06/30 08:46:07瀏覽1468|回應0|推薦9

我在讀書會學到最多的,不是閱讀,是分享。

因為「分享」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我們共讀交流,我們分享友誼,我們釋放情感;但,我們不做比較。

出社會後,很多小團,許多聚會,總是充斥著比較,有形無形的,世俗人生中的「第一座山」,要功成名就,要及時享樂。

昨天我在自己的家,用一場民歌同樂會來實踐「分享」的喜樂,一起單純地感受,那段共同擁有過的美好年代:校園民歌。

謝謝大家與我同樂,我分享我的興趣和黑膠音樂,無私交流;因為這一團家長讀書會,一直是我「共讀共好」的最佳代言,真心覺得自己很幸福。

後段的民歌點唱大家很high,還好自己吉他伴奏功力大致還行;樂器真的很美好,再次明證:一旦學會了,就是一輩子不離不棄的百憂解。

*點歌同唱:

「拜訪春天」、「蘭花草」、「捉泥鰍」、「鄉間的小路」、「桂花巷」、「為何夢見他」、「中華之愛」「今山古道」、「戒痕」、「河堤上的傻瓜」、「動不動就說愛我」、「夕陽伴我歸」、「戀曲1980」、「萍聚」。

*講義分享:

「校園民歌的美好年代」

一.校園民歌前時空背景:

1.工商發展、教育普及:對音樂與文學的興趣者、工作者越來越多,整體流行素質都有提升。

2.電視台開播:加上原來電台播歌需求越來越求新求變,年輕世代人才逐漸浮出填補需求。

3.駐唱歌手的覺醒:歌星、餐廳駐唱歌手經常性唱著外國歌曲,有人也慢慢渴望有自己的歌。

4.政治氣氛壓抑下的寄託:經濟與教育的提升後,政治氣氛仍守舊和壓抑,需要有藝術情感的出口,創作歌曲是文青與音樂人可以共同表達的方式。

5.外交挫敗的提振士氣:從民62年尼克森訪大陸,到68年底中(台)美斷交達到高峰,例如:[龍的傳人]因此大賣。

6.西方60年代的反主流運動:戰後嬰兒潮、反戰、嬉皮......,流行音樂也因此大爆發,反文化、個人主義與自我實現氣氛的激發。

二.國內校園民歌起源:

1.光復後音樂人對於民間音樂採集的累積:有別於套用現成東西洋曲調歌曲。以陳達月琴彈唱的恆春調、「思想起」為代表作。

2 救國團採集編曲「小歌本」:融合原住民曲風的歌曲帶來風潮,代表作為「萍聚」。

3.民60年起由洪小喬在中視主持的音樂節目《金曲獎》:自彈自唱,強調創作。

4.民64年,楊弦,台北中山堂舉辦的「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譜余光中詩作,〈鄉愁四韻〉為代表作。(民歌元年的起算年)。

5.民65年,李雙澤,淡江大學西洋民謠演唱會:可口可樂事件之後創作,〈美麗島〉、〈少年中國〉是代表作。

6.民66年,新格唱片[金韻獎]比賽:發掘出多位具創作演唱才華的知名歌手;之後海山唱片也舉辦[民謠風],發掘最有名的歌手是蔡琴。

7.比賽結合創作讓素人出頭天:電視五燈獎節目也是經典和推手,廣播電台也在各地辦比賽,很多素人歌手參與並成名。

三.校園民歌類型:(改寫自維基百科)

1.歷史情懷:龍的傳人、中華民國頌

2.鄉愁:歸人沙城、歸去來兮

3.詩詞:釵頭鳳、再別康橋

4.文化經驗:月琴、廟會

5.校園生活:童年、老師斯卡也答

6.自然景觀:蘭花草、捉泥鰍

7.愛情:如果、歡顏、神話

8.勵志:小草、祈禱

9.常民生活:雨中即景、酒干倘賣無

10.流浪:橄欖樹、浮雲遊子

四.民歌後的發展:

1.流行歌曲從來都有:劉家昌、鄧麗君、鳳飛飛......。

2校園歌曲越來越不文青了:羅大佑、蘇芮、李恕權的搖滾、吶喊......。

3.單純的民歌風格已滿足不了解嚴後的多元奔放。

4.然後逐漸取得華語流行歌曲的最大聲量。

5.對中國大陸流行樂的廣泛影響。

五.分享~屬於你的民歌年代和故事

#阿得的讀書會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179516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