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6/11 10:52:32瀏覽2444|回應0|推薦11 | |
過去導讀和推廣「刻意練習」、「恆毅力」和「大器可以晚成」時,不斷地強調和印證的重點就是:不要對「天才」或「天份」有過度的誇大和迷戀。為什麼?因為沒有努力就沒有天才,而且最重要的是:真正的天才常常是怪咖,有時候甚至和瘋子、變態也差不多。
我們不一定想要成為天才,但作者列出的14個好習慣,旁徵博引,舉例鮮活,倒是很適合讓我們找到天賦、享受天賦和貢獻天賦,所謂的天命難違事吧!再次驗證我一向提倡的「心理素質」系列閱讀的精神:好習慣勝過好命!用習慣掌握天命,發揮天命! 一.天才和天賦的差別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在1819年巧妙地指出這一點:天賦之人擊中他人無法擊中的目標;天才則是擊中他人看不見的目標。」(p.22) 人人都有天賦,但只有天才是萬中選一,需要有特別的傾向和條件。事實上,從遺傳學來看,天才也許從基因遺傳出發,但更要有後天「表觀基因」的培養,也許是家庭、教養、環境等諸多可能促發方式,激活天才的基因而大放光芒。 天賦不一樣,不一定先天需要多少獨特到不行的優秀基因,而是我們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天命,培養它、熱愛它、善用它、發揮它,我們不用發明或創造什麼,我們只是享受投入的過程,然後發揮到極致;這也就是天才和天賦的差別。 二.培養天賦,或不小心成為天才的好習慣 「你聽說過懶惰的天才嗎?沒有。天才們都有努力工作的習慣,因為他們都很執著。」(p.36) 一般人也許會好奇:到底天賦與努力之間的比例如何?作者要強調的就是:能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達到巔峰造極者,必定是將兩者發揮到極致,與其說:你很有天份,不如說:你很有開發天份的好習慣。 作者列出14個促成天才的好習慣:1.努力工作;2.百折不撓;3.獨創性;4.童心未泯的想像力;5.無止境的好奇心;6.熱情;7.瘋狂的創造力;8.叛逆行;9.跨界思考;10.逆勢行動;11.充分準備;12.執著精神;13.放鬆身心;14.全心投入。 三.不要被智力測驗和學業成績騙了 「智商測驗中牽涉到嚴格的邏輯認知過程,和畢卡索等藝術家所發揮的那種創造力,是兩碼子事。」(p.43) 人們長期倚賴智商分數來標榜聰明與否,即使升學所用的學測、SAT也有這樣的「分級」功能;但這種分數與日後學業表現、專業領域的成功、高收入等,並無關聯。這就好像要解釋智力測驗與交響樂曲的創作能力之間有何關聯,也沒有人可以找到任何線索。 所以我們一向高估了名校光環,以為念了名校智商必然很高,但其實作者要強調的是[多重特質商數](Many Qs):一個人能充分運用許多特質,而成就天才的能力。多種的因素下,適合於自己發展的傾向,加上天才的冒險和創見,遠遠勝過那些保守拘謹只會讀書自以為聰明的傢伙。 四.委屈的女性,既得利益的男性 「由於女性注定會失敗,歷史上許多女性天才都是透過偽裝自己的身份和性別,作為因應之道」(p.58) 無論古今中外,性別偏見始終存在於各種觀念和制度裡,必然也壓抑和埋沒了女性的天賦和天才,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女性科學家會這麼少的原因;正如作者引用維吉尼亞•吳爾芙在1929「自己的房間」著名的論文中描述:「天才是一種純粹男性的社會建構」。 吳爾芙對於女性卓越成就的觀察及面臨的阻礙,至今仍引起共鳴,傳統社會上對女性的傑出和冒險充滿敵意,拒絕提供女性更好發展的機會,只希望她們可以在家相夫教子就好,甚至乾脆直接說女性是比較笨的人類!因此作者結論:「每20位可能的(男女)天才中,就有9位的天賦因性別偏見而受到壓制」,被消失的女性天才何其多! 五.迷戀神童?其實很多天才是大器晚成的 「天才的創造力,他們會透過改變社會行為和價值的創意思維,而改變世界。神童只是模仿而已。」(p.79) 作者從那些模仿莫札特的神童說起,探討一個世俗上迷戀神童的偏差:神童容易模仿。神童可以說是早慧、有天賦的起點,但能不能發展到天才的樣貌,事實上,很多的天才是晚熟的,譬如愛因斯坦,見證更多促成天才的因素,投入、冒險、執著、永遠的好奇......。 由神童的觀察來思考:天才可以培養嗎?作者的歸納是: 「神童只有少數幾種形式,而天才則形式多元。現在應該要打破將神童視為天才的迷思了:大多數天才以前都不是神童,而大多數神童也沒有變成天才。」在在證明,迷戀或誇大神童,只是窄化了促成天才的諸多因素。 六.永遠像小孩子一樣好奇和想像 愛因斯坦的臨終之言:「置身於偉大奧妙的世界,我們永遠都要像好奇的小孩。」(p.100) 關於天才來自於驚人的好奇和想像力,作者舉了很好的例子包括:瑪麗雪萊(科學怪人)、JK羅琳(哈利波特)、畢卡索、愛因斯坦,埋藏在於夢境和想像力中的是遠見和意象,也都是能擊中了隱藏目標的夢想家,只是每個天才表達的媒介不一樣而已。 莫札特的姐姐對莫札特的形容:「除了音樂表現,他幾乎一直像個孩子,一輩子都是如此」;迪士尼常問的話:「為什麼我們必須長大?」;保有赤子之心,才會用於冒險和突破,喜劇演員John Cleese關於「不恰當創意」的看法:「你必須甘冒一些愚蠢、不合邏輯和說錯話的風險,要知道在發揮創意時,沒有什麼對錯可言的,任何嘗試都可能會帶來突破」。 七.不斷好奇,然後不斷激發求知慾 「好奇之人想要解決令人不安的問題,他們的所見與所知之間存在落差,覺得有必要解決歧異。」(p.110) 人類普遍有所謂的「幼態延續」,指在成年人中保留青少年特徵,能保有赤子之心的生物特徵,作者特別以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為例,1558年成為女王後仍堅持終生自學,每天閱讀三個小時,以拉丁語「明察毋言」作為個人座右銘,洞察一切卻很少公開發言,她在位44年,成為強盛大英帝國最重要的基礎。 然後,達文西各式各樣的好奇心也是很好的例子,激發他去找尋各式各樣的解答,雖然佛洛伊德認為達文西的好奇心是因為他是個同性戀,「促使他將性慾昇華為求知的欲望」,但,無論動機為何,這更說明了:「好奇心可以成為性的替代品」,不斷好奇心會產生不斷的求知動力。 八.不受限制的自學 馬克吐溫說:「我從未讓我的學校課業妨礙我的教育。」 要滿足天才的好奇和求知慾,絕對需要更多的自學,而不是學校教育,莫札特和麥可法拉利就從未接受過正規教育;林肯上學總共不到12個月;達文西從未受過醫學教育卻成為當代最重要的醫學科學家;米開朗基羅、富蘭克林、貝多芬、愛迪生和畢卡索都沒有完成小學;伊莉沙白一世和吳爾夫都是在家自學。 更多當代的成功企業家也都是輟學靠自學的代表,像:比爾蓋茲、賈伯斯、祖克柏、馬斯克、巴布狄倫、女神卡卡、歐普拉、馬雲、理查布蘭森、肯伊威斯特......;跳出學校的統一格式和模式,個人學習的空間更開闊,更能滿足天才的千奇百怪需求。 九.因為熱情和理想而願意忍受痛苦 「純然的熱情對於快樂感和人類進步十分重要,而那個失落的一角其實只是傻瓜的黃金」(p.146) 要找到熱情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容易,以畫家為例:梵谷,在29歲確定藝術方向之前,做過畫廊經紀人、老師、書商和牧師;高更,當過6年的水手、11年的股票經紀人,直到34歲才確定畫畫的熱愛;摩西奶奶,一直到76歲才開始動筆畫畫。 熱情與理想,追尋失落的一角,是傻瓜的黃金,過程中多苦都願意忍受,兩度榮獲諾貝爾獎的居禮夫人,在她的臨時實驗室「悲慘的舊棚屋」,設法在八頓之多的瀝青鈾礦中提煉鐳,夏熱冬冷,手常常受傷,「正是在這個悲慘的老舊房屋中,我們度過的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歲月,將一整天的時間都投入到研究中」。 十.天才與瘋子的一線之隔 說唱歌手肯伊威斯特:「偉大的藝術來自巨大的痛苦。」(p.149) 1888年,梵谷因為所愛慕的同伴畫家高更要離開他,瘋狂下用剃刀割下自己的左耳,37歲梵谷自殺身亡;1941年59歲的維吉尼亞吳爾夫,口袋裝滿的石頭走進倫敦以北的烏斯河,自殺身亡。關於瘋狂,她說:「作為一種經驗,我可以向你保證,瘋狂是非常棒的,不該被別人嘲笑。在瘋狂之中,我仍然能找到大部分的寫作內容」。 就藝術和文學來說,瘋狂與悲慘其實也是治療的本身。幻覺藝術當代大師草間彌生,幾十年來掙扎於精神病院和外在世間,自陳所有幻覺都是作畫時的素材,精神疾病與創作密不可分;失聰的貝多芬也多次考慮過自殺,他說:「只有我的創作才使我打消念頭。在我看來,除非我把內心深處所有的情感都宣洩出來,否則不能離開人世,因此我忍受了我悲慘的存在」。 十一.有一點病的執著反而能成為天才 「殘疾只是一種差異性,而不是需要醫療專業人士進行補救、正常化和治癒的缺陷。」(p.167) 漢斯亞斯伯格(Hans Asperger)曾表示:「要想在科學和藝術上取得成功,一定要有一點自閉症」,所的謂亞斯伯格症候群,便是以他命名的;事實上,許多天才都有一些類似病態的表現或堅持,至於是不是疾病?只能說,大家看的是天才的表現和鋒芒,千萬不要想要去治療他們。 天份卓越的影星羅賓威廉斯罹患注意力缺失症,對於喜劇表現的靈敏度很有幫助;知名畫家查克克羅斯患有臉盲症,而不得不採取「變通辦法」,卻因此為現代藝術開闢了新方向;史蒂芬霍金患有ALS,而必須學習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才能成為出色的物理學家;英國科學家認為牛頓非凡的專注能力以及安迪沃荷繪製重複圖像的傾向,歸因於亞斯伯格症候群。 十二.叛逆得天經地義的天才 「這些天才當中,各個都反對傳統智慧,然而,是什麼動機引起這種叛逆心呢?一句話:不安於現狀。」(p.178) 天才是創新者,創新的人從不循規蹈矩,勇於探索和冒險,甚至離經叛道,無視於規則,但也絕不接受失敗、屈服於壓迫或現狀;然而對他們的父母來說,則會有很多的憂慮和痛苦,包容和等待是基本功,相信有一天展現天才鋒芒,則是跟慢慢等待奇蹟一樣辛苦。 如狐狸般的女神卡卡是個好例子,集作曲家、編舞家、化妝品牌創造者、時尚設計師、女演員、唱片製作人、慈善家和社會運動者於一身,她是確實的叛逆者和藝術家,她的變形能力和範圍與安迪沃荷如出一轍,「我是時時刻刻由調色板上所有顏色組成的圖騰,我沒有限制,沒有任何限制」。 十三.多領域的交叉訓練和冒險 「不要做狹隘的刺蝟,要像有遠見的狐狸尼古拉特斯拉所敦促的:要有無知的膽量」(p.210) 天才的創造性思維,往往來自腦子裏的廣泛知識,交叉刺激而產生不同的創意。相較下,狹隘的視野容易有「沉沒成本謬誤」的結果,像愛迪生當年偏執於「直流電供電」就是很好的例子,以致於他始終很難承認失敗、沒學到教訓並改變方向。 事實上,天才的通才教育很重要,根據作者所述: 「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從事藝術活動的可能性,高於那些不那麼傑出的同事將近三倍,」,旁徵博引,多元刺激,是產生天才或創見發明的溫床,就像很多頂尖的作曲家,譬如莫札特,也被認為是很優秀的數學家呢! 十四.善用逆向思考的天才 「越能利用生活中矛盾衝突的人,天才的潛力就越大。」(p.233) 達文西善用反向視角,愛因斯坦常常掙扎於自相矛盾,莎士比亞善用對比;事實上,天才善用矛盾的、反向大的、反差的思考來解決問題,難怪亞馬遜的貝佐斯會說:「在高科技領域,我認為很多創新都是逆向發展的。你看到一種新科技、或某種潛力在那裡......你從解決方案反向去尋找合適的問題」。 天才善用的逆向思考實際的好處至少有四個:第一,它能讓我們發現潛在問題,並找到解決之道;第二,它使我們在思想上更加靈活、更富有想像力;第三,它教會我們善用模稜兩可和悖論;第四,它經常使我們歡笑,這肯定是幸福快樂的標誌。 十五.天才的命運決勝點:運氣 「當幸運之風吹來時,只有那些充分準備好順風航行的人,才能掌握最佳的時機。天才、偉大和成功都是以同樣的方式到達港口的。」(p.236) 比較起來,天才幾乎從未在極度富裕的環境中出現,反而,天生幸運就是出生在中產階級。這樣的說法,似乎也說明有些機會是保留給一方面準備好的人,另一方面也要吃點苦的人,微生物學之父巴斯德曾說過:「在觀察科學中,運氣只憑愛頭腦準備好的人」。 亞歷山大佛萊明發現青黴素是醫學史上的重大突破,同時期其實很多人都已在突破的邊緣,他如何拔得頭籌?1928年準備要去度假一個月的佛萊明,將實驗室充斥細菌的培養皿隨意堆疊沒清理,一個月後回來,所有培養皿獨獨一個是沒有充斥細菌的,這就是青黴菌的發現過程,機會顯然垂憐於他。 十六.天才的黑暗面:性格與破壞 「天才的衡量標準是基於成就,而不是性格,我們沒有發現成就和道德可能是兩碼子事。就性格而言,天才似乎並不比普通人強,事實上,他們通常更糟,沉迷於追求想要改變世界的慾望」(p.254) 作者強調:時間是站在天才這邊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天才對社會的巨大貢獻往往掩蓋了他們所造成的私人傷害,「紐約客」2018年評論羅賓威廉斯說:「羅賓是個天才,天才不會是一個普通的鄰家男孩,一個會照顧家庭和妻小的新好男人,天才需要有自己的觀點和生活方式,並不總是與傳統的生活方式相容」。 說穿了,我們以為的天才,常常是自私鬼、破壞狂或道德淪喪者,甚至是個變態!身為創作者與毀滅者的畢卡索就是:「畢卡索一生中對女人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他在情感上和身體上都是虐待狂,恐嚇他的妻子、伴侶和情婦,並讓她們(七人)互相攻擊」。 十七.靈感、律動與放鬆 「湖濱散記」作者梭羅說:「從我雙腿開始移動的那一刻,我的思緒也開始流動。」(p.279) 關於思考與靈感的流動,作者最推薦的方式就是:放鬆。放鬆有很多形式,比如睡覺:「關於解決問題現代神經科學證明了一句格言的真實性:『先睡覺再說吧』」,除此之外還有聽音樂、淋浴,「2016年一項調查顯示:72%的美國人在淋浴時得到最好的靈感」。 固定運動是最被推崇的放鬆,神經學家和心理學家的最新研究都證實,加強運動,即使只是走路,都能加強認知功能和創造力,而且很巧:歷史上的天才們也都這麼做,古希臘亞里斯多德創造了「漫步學派」;狄更斯在寫作時,每天遊走於倫敦街道15英里;馬克吐溫在工作時,也是來回走動,一有靈感立刻飛跑進房間寫下來;比爾蓋茲也是愛好散步的人。 十八.鍛鍊腦力 「無論是來自放鬆之際的胡思亂想,還是高度專注的分析,那些有能力改變世界的想法都必須經過具體化、驗證並公諸於世,才能產生革命性影響,分析和執行都需要專注努力。」(p.286) 天才的專注,往往像真空一樣淨空。達文西在創作「最後的晚餐」花了很多的時間構思,當他被質疑時就說:「最大的天才有時在非工作的時候成就更大,因為他們在腦海中尋找創意,形成完美的構想,然後才將智慧思索的結果用手具體表達、複製出來」。 天才的思考,就像戲劇表演訓練所要求演員建立一個虛構的屏障:「第四面牆」,這個概念是為了與前面的觀眾隔離,演員置身於自己的心理空間之內,不管前面的混亂和干擾,唯一保持專注;另外還有:避免飲酒、定時運動,以增加腦部的血液流通,來改善記憶力。正如傳記作家報導的,達文西本人就經常舉重。 關於專注力最佳示範是史蒂芬霍金,他說:「在我的腦海中反覆思索問題,是我大半輩子以來的研究發現之道。當我周圍的人都在對話交談時吧,我常常會飄到很遠的地方,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試圖探究宇宙是如何運作的。」,生活的專注已成為一種儀式和習慣,直到答案靈光一現的那刻。 延伸閱讀~ 「刻意練習」讀書筆記:https://blog.udn.com/yiter1968/155034562 「恆毅力」讀書筆記:https://blog.udn.com/yiter1968/166359058 「大器可以晚成」讀書筆記:https://blog.udn.com/yiter1968/165632331 #阿得的讀書會 |
|
( 知識學習|檔案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