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年當然更要為自己奮起:養成一個終生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2022/05/05 14:17:53瀏覽1819|回應0|推薦15

看過某期「康健雜誌」對張忠謀先生的專訪,提到了當時八十多歲的他,從年輕就開始的健康生活五個好習慣:

1.早睡早起、作息規律

2.不加班、不應酬

3.持續運動、飲食清淡

4.閱讀益智、音樂紓壓

5.有系統、有計劃的終生學習

您符合幾項呢?

看起來張忠謀先生能高齡又活力十足,能為產業、為國家做那多事,靠的絕不是遺傳基因,而是長期的好習慣;以運動而言,一週至少六天上跑步機,然後再加上每天閱讀、有系統的學習;但不要忘了,他可是扛著一堆責任的大忙人喔!

累積好習慣,絕對可以彌補壞習慣,因為我們也知道,張忠謀有幾十年的煙癮,這是傷身體的,但以整體健康因素來評估,累加的好習慣比煙癮壞習慣更重要!這也告訴我們,無論是什麼條件,無論在什麼年紀,都不要覺得為時已晚,不要自暴自棄,因為好習慣的累積,是隨時可以起頭的。

古羅馬著名哲學家西塞羅曾說:「習慣能造就第二天性。」,中年的承先啟後,經驗和教訓的人生體會多了(但不是自滿或自我感覺良好的那種!),尤其適合創造個人的第二人生,後面的大半輩子才可以好好享用;所以,習慣的建立絕不要自我設限,第二天性的韌性和美好才會由此而生。

長年待在輔導室並帶領家長讀書會,我常常和家長有很多深入的互動,發現很多的青少年父母,太把重心放在孩子身上了,而忽略了中年人生的自我檢視,忽略自己還有很多成長的可能。也因此,這幾年我很喜歡導讀「習慣」主題的書,原因無他,習慣能形塑性格,性格能創造命運,尤其在中年,更要保持成長心態開創好習慣,才能邁向美好的下輩子。

要奮起,當然要有計劃地終身學習,以張忠謀的說法,叫做:當一個「資訊組成者」,他不同意所謂的「活到老、學到老」概念,認為學習不該是興之所至的散漫,而該是有計劃、有系統、有策略、有聚焦,步步為營去精進自己,無論是運動、養身、興趣還是心靈的成長都是。

至於如何做?我還是要大力推薦「原子習慣」所揭示的四個法則,當然,細節還是自己要去看書喔:

1.讓提示顯而易見

2.讓習慣有吸引力

3.讓行動輕而易舉

4.讓獎賞令人滿足

建立中年習慣,我最建議的方式,是創造自己的「儀式感」(張忠謀先生的閱讀+聽音樂即是),先問:奮起人生要從何開啟(核心習慣)?設定的方向是什麼,就從那個方向開啟「儀式」。要跑步?請在睡前將鬧鈴訂好、運動鞋放到下床的位置、設定好跑多久;要習慣閱讀,請先設定好一本書、放在茶几、每次拿起來至少看到20頁再放下、直到看完。

「原子習慣」提到一個重點:「精通習慣由重複開始,而非完美」,所以,重複去做就沒那麼困難和無聊;論真說,只有想像的困難才是困難,想像容易誇大,造成阻礙;但,只要願意跨出一步,就是有,永遠大於沒有;所以,要有明確的聚焦,然後去做就對了!

中年人生的分分秒秒都很珍貴。齊白石是我國著名的書畫家,他珍惜時間是有名的,他一直用一句警句來勉勵自己,這句警句是:「不教一日閒過」,不閒過,倒不是要緊繃每一分每一秒,而是一個很重要的心態:相信自己的人生隨時掌握在自己的手裡!所以,能珍惜當下,能奮力當下,才能好好享受當下。

剩下該做的,就是參考過來人很棒的示範,不管是參加課程,或是閱讀他人分享經驗的書,或是去參與周遭就存在的典範(「原子習慣」所謂的「問責夥伴」),增加督促,截長補短,減少走錯路的時間浪費,用有效率的方法和經驗,一定勝過自己的模糊摸索和試誤。

最後要提醒,奮起中年並不是目的,過程才是目的,一方面讓我們的身、心、靈得到更多的刺激和滋養,另一方面,你一定會發現:銀髮族的人生並不是所謂的孤島,事實上,願意去試探的話,人生何時何地都會發現新大陸。

*圖片說明:圖片錄自維基百科,張忠謀先生是我打從心底所景仰的企業家,真正的台灣之光,即使年紀已過九十,但在生活的細節上,仍能完全落實很好的自律,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年齡與自律,都沒有逃避的藉口。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173967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