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人生啊~我們都需要寂寞的解藥:「寂寞終站」讀書筆記
2021/10/27 08:15:41瀏覽1728|回應0|推薦20

如果當你的父母在你上國中的時候,突然因車禍雙亡,你會怎麼辦?如果當你的伴侶在孩子還很小的時候,醫生宣告他的癌末只剩一個月可以活,你會怎麼辦?

其實真實人生很多事也沒有怎麼辦的問題,人生本身就是明白而殘酷的,真實人生沒有「如果」,只有事實和記憶這兩種的衝撞,還有到頭來,可能我們自己也不明瞭到底是怎麼撐過去的;而留下的記憶,往往像是那一瓶不得不嚥下去卻充滿苦味的藥水。

作者班尼迪克‧威爾斯是如此形容:「有如背負著五十公斤的生命之重……我用憤怒與愛寫成了這本書。」看完本書後,我更確定這些話真的都是事實!它是一本關於尋求寂寞人生的慰藉,引導著死亡恐懼與憤恨人生的安頓,而這,不也是多數人不安穩的人生寫照嗎?

*關於創傷

「一段艱辛的童年就像一個隱形的敵人,你永遠不知道他何時會出手攻擊。」(p.119)

父母因車禍的驟逝,是殘忍的剝奪,三姐弟轉到寄宿學校承受著種種的苦痛,原本個性迥異的三人,反應大不相同,姐姐麗茲用放縱來麻醉自己,哥哥馬諦則專注於賺錢以轉移焦點,弟弟作者自己則是迷惘和逃避,始終找不到安全感的依附。

*關於寂寞

「不加選擇的隨便和別人在一起,並不是寂寞的解藥,寂寞的解藥是安全感。」(p.148)

作者在寄宿學校唯一的友誼是女主角阿爾娃,偏偏年少時彼此都是青澀而壓抑的,安全感只像是飄在空中的棉絮抓也抓不到;多年後與阿爾娃的重逢,聊起的寂寞,試圖探詢著彼此的歸宿,蹦出了這句話,也正好點出了這本書的重點:我們是無法避免寂寞的,但,如何面對?顯然,對的人,是唯一重點。

*關於父與子

「我父親故意把他的過去移動模糊的背景中,而我無法再使之恢復清晰。」(p.225)

父與子,永遠是人類的共同困惑和挑戰。書裡有兩個很有趣的圖騰對比,一個是相機,一個是獨木橋,前者出現在作者年少時爸爸送的生日禮物,一部很老的相機,作者碰也不碰,卻在爸爸死後,作者一心一意只想當攝影師來「贖罪」;後者是老家附近同一個獨木橋的場景,作者兩次冒險跨過獨木橋,一次是小時候逞強在爸爸面前示威:我比你勇敢,另一次則是帶自己的小孩去走給他看,想告訴兒子:你要跟爸爸一樣勇敢,其實也是逞強。

*關於手足

「你們從來不知道徹底迷失的自己的感覺」(p.112)

這是姐姐麗茲說的,失去父母後,青春期的她,似乎在用加倍揮霍青春,來逃避她承受不住的壓力和責任。一次在成年後三人的出遊,姐弟坐下來掏心掏肺暢所欲言,甚至還一起嘗試吸食迷幻藥,為的是什麼?什麼是手足?你的苦,你的吸毒,我們也來嘗看看,要能重新當一家人,就讓所有的苦也一起嚐嚐吧!

*關於承擔

「你的童年和爸媽的死都是你的錯,可是任由這些事來影響你卻是你的錯。只有你要對你自己和你的人生負責。如果你做的一直是同樣的事,得到的也只會是同樣的結果。」(p.159)

這是哥哥對弟弟的訓斥,聽起來是充滿勇敢和勉勵的,但,並不是說哥哥在承受喪親這件事上面,比姐姐和弟弟好多少,一樣逃避,只是個性上他就比較專注,或者也有一些好的運氣,交朋友和顧功課等比較順利;更可取的精神,是他排行中間卻知道不得不穩定下來,多少是想去彌補浪蕩的姐姐和迷失的弟弟吧!

*關於天份

「我深信一個人可以強迫自己當個有創造力的人,深信想像力是可以訓練的,但決心卻無法訓練。決心才是真正的天份,」(p.154)

作者自己的職涯路頗為顛簸,從攝影師到唱片公司經紀人,到最後有點半調子的寫作,其實絕不是能力問題;要講能力,姐姐麗茲也很棒,能畫畫、很愛藝術,但這個世界餵養給你往往是雜七雜八的東西,如果遇到珍珠還是石頭,也要自己挑得出來!決心,才是才華展現的最重要關鍵,絕不是那些驚鴻一瞥所謂的天份。

*關於選擇

「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都往錯誤的方向跑,到頭來有可能會跑上正確的路嗎?」(p.163)

作者對於「選擇」的思考很深刻,選擇什麼樣的朋友?工作?伴侶?......然後,一種弔詭的議題來了:選擇A,會錯過B,選擇B又錯過C......,會不會其實是A和B和C,是答案自己來選我?「被選擇」?都頭來,結果都一樣嗎?以人生長鏡頭來看,其實結果只是一個點,殊途同歸,過程的意義卻是一條生命線,遠遠勝過結果的一個點,當下的感受,幸福與愛,關係與奉獻,都是千真萬確的!

*關於死亡

「我還記得我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記得美好人生還在我面前,而我能夠藐視死亡。如今我就像坐在一座起火燃燒的圖書館裡,去什麼都挽救不了。」(p.209)

阿爾娃的大作家老公羅曼諾夫,因阿茲海默症正走向人生的終點,與正值壯年的作者竺爾的相遇、的對比、的互動,時而恰似忘年之交的無話不談,時而為了同一個女人而彼此競爭,還好,文學是三人共同的交集,也由文學導出一個死亡陰影的出口,的確,文學可以詮釋死亡,也可以闡釋生命的意義、讓我們能驅散因死亡而聚集烏雲,超越死亡而看清活著的該有的樣貌。

*關於人生

「人生不是零和遊戲。它不欠你什麼要發生的事就會發生。有時候是公平的,使得一切都有了意義,有時候則是如此不公平,使人懷疑起一切。我摘下了命運的面具,發現面具之下只有偶然。」(p.263)

要說死亡是偶然,更該說是必然,我們當下的微觀,註定無法超脫死神帶來的恐懼,這種視為必然,也佐證每個生命還是會活得好好的:沒有了父母,三個姐弟還是努力地活下來;沒有了大文豪的老公,反而促成了久別重逢的姻緣;沒有了媽媽,兄嫂更積極幫忙照顧年幼的小孩。偶然只是當下,必然才是永恆,公不公平只是一時的感受,能創造的各種意義才是最有意義的事。

*關於回憶

「回憶是死者最後的庇護所。」(p.289)

我們能拿死神怎麼樣?該來的總是一秒不差地來,唯有時間與記憶,是公平的,是你可以把握的,留在記憶裡關於死者的一切,也都是生者與死者的連結,誰也拿不走;而且更厲害的是,我們還會自動擴大這些連結,讓往生者繼續好端端地活在惦記的人的心中;然後有一天,我們也會消失,也會活在別人的記憶裡,是庇護,也是珍藏。

*關於意志

「其實只有我自己是我生命中的建築師。允許往事影響我的人是我,同樣地,不讓往事來影響我的人也是我。」(p.297)

三姐弟在經歷了傷痛的重新爬梳,記憶的組合也跟著更新,中年後的心志趨於成熟,把記憶珍藏了、塞滿了,企盼孕育的下一代,讓愛有了延伸,原來生命的傳承,從來都是最原始的天賦,讓我們知道愛可以延伸,從個人到家庭到人我,愛的圓滿,修補了記憶裡的恨,也填補內心的傷口,寂寞終於走入了終站!

註:圖片說明~很謝謝成大李忠憲教授,長期追他的臉書收穫很多,留德的背景推薦的書果然也很不一樣,都是很有哲理的小說,這本和「里斯本夜車」一樣,要慢慢看,慢慢反思,然後好像會重新看見自己人生的一些什麼......。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16991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