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認真的生命最美麗~「海闊天空的一代」紀錄片觀影心得
2017/12/25 09:01:58瀏覽2880|回應0|推薦7

桃園高中 阿得老師
 
相信在台灣的教育工作者,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天下雜誌對教育議題的付出和貢獻,對我來說,「天下」的卓越貢獻有二,一是每年一期的教育專刊系列,每期主題都緊扣著當下的教育趨勢和亮點,是我每年必讀的精神糧食;另一貢獻就是本篇要探討的影片,是我深受感動的「海闊天空的一代」系列紀錄片。
 
關於「海闊天空的一代」紀錄片,天下的網頁標題下得好:
「35世代,聽你說~
跨越二十年的長期記錄
五個真實的人生故事
勇敢做自己
每個人都是唯一」
 
二十年前的五個主角:想當記者、導遊的賴茹君;想當演員的莊雅竹;想當醫生的張瑜珊;想當畫家的張明豪,想當棒球國手的林宏明。當年他們年紀尚小,懵懵懂懂地為教育改革的見證而留下影像,這一留就是二十年,教育改革仍在進行式中,但他們也已跨過了而立之年。
 
五個主角成了「35世代」的代言人,他們的世代,雖說是見證了台灣最自由的年代,展現了新世代普遍的勇氣---勇於展現自我,然而,卻也隱隱現出家族與個人的拉扯,或是傳統和現代的角力,或是升學與就業的徬徨,每個年輕的靈魂,或多或少都曾經被煎熬過。
 
看完電影後我一開始的感想是:哇!這也太酷了!五個實驗對象,追蹤二十年的「傳記研究法」,簡直可以比擬「棉花糖實驗」啦!當然事實並非如此,我比較在意的是每隔十年,看見生命歷程中有哪些因素的影響?從青春歲月到成家立業,五個七年級生,他們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呢?
 
賴茹君,因為從小愛說話,想當記者或導遊,一個「現代教育實驗班」打亂了她的升學之路,坎坎坷坷升學後,掙扎不斷的就業摸索,最後仍然是走向了興趣之路:婚禮主持,看來個性與興趣的因素,是影響主因顯而易見。
 
莊雅竹,想當演員的夢想,當然敵不過升學框架與家庭期待,身為大姐的責任感,加上父親的強烈期待,即使一開始功課普普,仍透過多元升學管道一路唸到建築研究所,最後也心想事成地踏入了公職之路。
 
張瑜珊,國中喜愛實驗、想當醫生,一路功課優異地從北一女、台大,來到了史丹佛,也由於留學、新創公司工作、和壯遊的累積經驗,打開了截然不同於以往只會讀書求高分的視野,尤其是一趟印度之旅更是印象深刻,結婚後也就自然而然地走向了創業之路。
 
張明豪,想當畫家的夢想,國中畢業時聽從姐姐的建議,轉了個彎唸了機械,也得利於技職教育的升級,得以一路唸到研究所,學的機械製圖似乎也與興趣相近,平日的工程師,假日的農夫,似乎是取得了個人興趣與家庭事業的某種平衡。
 
林宏明,從小想當棒球國手,棒球之路卻葬送在自己青春不懂事的違規行為,高中輟學後,因為結婚生子的責任感,輾轉到染整廠習得一技之長,當完兵後靠著這個穩定的專長養家餬口,兒子大了之後傳承父親的運動夢,在影片裡陳述自己想圓父親的夢,看了頗令人動容!
 
綜觀五個生命的歷程,歸納影響的因素,首先還是不脫家庭為主軸,每個人都是從家庭出發,雅竹的責任感是圓父親的公職夢,明豪的假日農夫也是如此;然後,我們也看到結婚生子的影響,茹君那句:「很喜歡現在的自己」,充分表達出為人妻、為人母的驕傲;最後,我們更看到這一代多元價值的觀念,已普遍深植於年輕人的心,瑜珊的創業路就是個好例子,而宏明對於染整廠一技之長的自信亦復如此。
 
這部跨越二十年的紀錄片,最珍貴之處在於真實,真實地呈現五個生命的歷程動態,呈現教育過程對他們的影響;最啟發之處則在於多元,影響生命歷程的因素是多元的,個人特質、教育、家庭、婚姻、做決定,每個現在的我,都是一連串多元選擇的產物;最感動之處則在於人,人與人之間,家人親人之間,都有人的溫度,而我們的教育環境和思維,也充滿人的包容和可能。
 
那有沒有擔心之處呢?我想,就是制度和觀念吧!我們的教育改革,在二十多年裡緩慢地流動未起波濤,總是難以帶起脫胎換骨、風起雲湧的新局面;還有就是某些難以撼動的舊觀念,那些代代相傳僵化的觀念,仍充斥於大人們的心中,縱使這種觀念,已跟年輕人之間產生了鴻溝。
 
我很喜歡片中茹君的這句話:「每個選擇都沒有輸贏」,的確,每個認真的生命,都會為自己慎重地評估和盡力,盡力做好每個選擇,造就當下自己的樣貌。二十年的生命驗證,二十年的生涯探索,他們在在驗證了這個世代,可說是當代傳統華人社會裡,最「勇敢做自己」的第一代,最有自信的一代,年輕人盡心盡力展現自我,而能百花齊放,
 
謝謝五個年輕的生命,願意用兩個十年,來示範如何為生命找出口;謝謝「點亮生命教育協會」,本紀錄片的巡迴放映最終場辦在桃園高中,讓「海闊天空」的美好近在咫尺;謝謝圖書館玉青組長,長期辦著許多好活動,讓大家就近增加知性與感性的成長。
 
認真的身影最是美麗,認真的生命總有出口,謝謝「天下」。
 
註:照片是映後座談與茹君小姐的合影。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iter1968&aid=10967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