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秋天的甜甜圈:對【詭絲】等六部國片的「洞」見(中)
2007/02/22 09:32:54瀏覽1077|回應0|推薦3
4‧詭「思」的【奇蹟的夏天】

很好玩的是,跟【一年之初】同一家公司出品的【奇蹟的夏天】,導演楊力洲就是當年【雙瞳】的拍片紀錄【過境】的導演。撇開【過境】那種挖老外來台拍片瘡疤的角度(令哥倫比亞不爽到不想給它上映)不談,楊力洲在【過境】中的拍片心態,很是教人嘖嘖稱「奇」。當年他被問到「為什麼全片都沒有去訪問這些來台拍片的老外觀點」時,楊力洲竟然說他主要是專注在台灣影人與這些老外如何互動這個角度上。

真是妙哉,光這一點就可以完全無視老外的說詞嗎?法官要判嫌疑犯罪之前,至少還得給他錄口供吧。楊力洲的【過境】心態究竟是「拒外」?還是「排外」?確實很「詭思」。

很奇的是,【奇蹟的夏天】繼續承接了【過境】這種「詭異的傳統」--我們再次看到楊力洲最初是拿著Nike廠商的錢來拍宣傳片,而不是一開始就立志要拍片中的那支足球隊的奮鬥史。我們在【奇蹟的夏天】中看到的最大奇蹟是,不僅完全看不到教練與球員間的傳承血淚過程,反而兩度看到小球員在背後稱教練是「仇人」。

看【奇蹟的夏天】的觀眾,沒有人不會不想起那部描寫小小體操手的【翻滾吧男孩】。將這兩部影片對照起來看,最好玩的地方是:【奇】片中的訓練過程「總」也是教練的「不在」,而【翻】片中則是教練即使在畫面上不在、訓誡的聲音卻無所不在;【奇】片中的球員在訓練過程中幾乎是一路笑鬧玩到底,【翻】片中的小孩則是次次訓練次次哭到不行;等來到比賽時,【奇】片中的球員卻哭了,【翻】片中的小孩則可(以教人敬)愛到令觀眾哭了。楊力洲拍攝【奇】片的廣告心態,可見一斑。

蘇照彬的手法很堅定地要跟台灣新電影一刀兩斷,不過,楊力洲顯然有從新電影中嚐到甜頭。新電影中的指標性大人物侯孝賢,在【戀戀風塵】、【童年往事】、【悲情城市】中,幾次神來一筆使用「停電」的手法,一時間的銀幕全黑反教觀眾眼睛為之一亮。楊力洲則把這手法很「奇」地放到,片中美崙國中壓軸的那場冠亞軍賽裡:在最後的PK大戰中,美崙輸了!很詭異的是,倒底是幾比幾輸掉的?倒底是那幾球被對方球門擋下來的?這部「紀錄片」竟然在這段用一片漆黑如是「紀錄地」告訴我們。

這究竟是如楊力洲所言的「不忍二度傷害(球員)」?還是就像片中教練怒罵球員,不敢面對挫折?楊力洲真的把新電影的優秀傳統承接得有夠「奇」。楊力洲給了我們一個有夠「甜」的夏天。


5‧袋鼠的【夢想無限】

據說【夢想無限】的李中旺,在跟拍的一部九二一的紀錄片【部落之音】(2004)長達六年後,因為不僅看不到災民重生的力量,而且在日夜親眼目睹了災民間的恩怨、鬥爭與不信任,導致他拍紀錄片的信心大挫而成為「紀錄片的逃兵」,沒想到他卻在製片劉嘉明(曾擔任過春暉電影台的總監)的力邀下,親眼目睹了台大機械系師生日夜奮戰的經過,而接拍了對理工題材完全陌生的這部「競賽類」紀錄片。

我們真的可以說,李中旺在這群為比賽而生的師生中,找到了他繼續拍紀錄片的「甜頭」。然而,他也同時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大哉問:觀眾的甜頭在哪裡?

我們並沒有把【夢想無限】稱為「勵志類」紀錄片,而名之為「競賽類」的原因在於,李中旺跟楊力洲都犯了一個毛病:究竟這個台大機械系的太陽能車「FORMOSUN 3」團隊,鄭榮和教授是怎麼帶領這群學生的,在這部長達97分鐘的影片中還不到五分鐘的篇幅。知識的傳承完全被這部影片邊緣化,我們因此也只能看到激勵這群年輕人的「志向」,完全來自於出國到澳洲參加比賽:「志」在參加而已。

好玩的是,影片最後告訴我們這個車隊拿下了第五名,而觀眾卻渾然不知第五名會不會就是最後一名。

看得出來,在九二一災區打滾了六年的李中旺,確實很吃得了苦。他不像楊力洲專挑軟柿子吃,一味去拍那些玩鬧的輕鬆場景;從影片內容看來,李中旺在國內不會比熬夜的學生早睡,在國外比賽期間更是只有比師生早起。

看來理工題材真的難倒了人文背景出身的李中旺。然而,我們不禁要向李中旺的「吃苦」學習的是:題材的陌生真的是問題嗎?中壢出生的李中旺一定不會陌生,有句台灣俚語說:「吃苦當做吃補。」當導演虛心向教授與學生「下問」,如何求得(理工)知識的同時,他其實正也在理解這個團隊裡的師生,獨特的知識傳承的方式--而這才是真正展現出由鄭榮和教授(而不是別的教授)帶領下的太陽能車隊,「FORMOSUN 3」能量最獨到之處。

話說回來,李中旺的這種(不求甚解的)「客氣」,也許與這個「FORMOSUN 3」車隊,「精神上」十分貼近。我們從影片中得知,「FORMOSUN 3」去到了澳洲,不僅完全無視於敵情的蒐集,還對最後拿下冠軍的荷蘭隊來「踢館」坦言到很自豪的程度。

李中旺最初於光啟社擔任棚內電視攝影師,在拍攝了5年的綜藝、報導及電視劇等許多商業電視節目後,1988與一群朋友組了「全景映像工作室」,從此,由炫麗的影視製作大道,轉而投入國內紀錄片製作。李中旺曾在1990以「陸晉德與邱素蓮」,拿下第三屆金帶獎紀實報導類佳作;1992年以“生活映像“系列,獲1993電視金鐘獎最佳教育文化節目獎;【部落之音】更為他勇奪第四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評審特別獎。然而,就像我們看到「FORMOSUN 3」一旦到了澳洲與外國人「車拼」,完全不堪一擊,李中旺這部教他吃到甜頭的紀錄片,一旦跟國外優秀的紀錄片「車拼」,恐怕也將落得「不知其定位(名次)」的狼狽下場。

這是一部深藏在母袋鼠裡,既不知內在的勵志為何物,更不知外在的競賽為哪方的「九二一」影片。

6‧一灘死水的【盛夏光年】

記得去年【宅變】上片前,製片葉育萍來了個二十分鐘影片剪輯搶先看記者會。片子放完葉製片問在場有沒有人有問題,只見全場鴉雀無聲,在下我於是向導演陳正道提問:「你覺得片中的演員的演出狀況你滿意嗎?你是否覺得演員的型與影片的類型,有一定程度的關係?片中有些演員你不覺得太陽光了嗎?」只見23歲的陳導在台前低下頭笑得非常甜。

他說香港很多鬼片裡的演員也很陽光(乖乖,我的媽,他們可是有演技哪!),他不覺得我提的那個問題「對他的電影是個問題」,卻把話題轉到他當眾坦承說他不善於講故事--這樣的敘事「邏輯」還真與他的電影「風格」很貼近--,而精於畫面上對優雅的經營(他是復興美工畢業的,同樣是美術出身的胡金詮可沒把自己劃地自限哪)。我當時猜想他低頭竊笑,想必是對自己請到了大美人關穎,感到很慶幸。

不過,內行人都很了然【宅變】全台賣了一千七百多萬,葉製片最慶幸的是他們有幸請到了【2046】的其中一位攝影關本良(另一位是杜可風)--這片子如果沒老關,除了前面那個「一」會不見外,後面的「七」會不會再縮水也難說。

陳正道當然是聰明人,拍片專挑市場口味的類型,鬼片與同志片這幾年來台灣影市很具話題性,陳導很了自己的本錢無法與港片、好萊塢片一較長短,於是把「青春」這個元素加進去,誕生了很皮毛的養小鬼「內容」的青春鬼片【宅變】,繼續造出了這部自以為是青春同志片的【盛夏光年】。此片掛的是八百萬輔導金的國片頭銜,其實通曉內情的人都知道當初他是以《無伴奏》的劇本申請來的,臨了拍不出來,才擠出這部把青春矮化為「小學」的影片。

沒錯電影就是從張孝全偏頭回想小學情景而起,大家起初都以為這個小學引子要爆發什麼驚人內幕,結果說(「拖」,比較貼近)了半天,原來是小學時沒人願意跟調皮的張孝全做朋友,只有當時當班長的張睿家主動又願意接近他。因此種下張孝全一直到進大學後,仍對張睿家的「這段情」以致「感激涕零」的程度。這是全片所有情感的重心,也是全片要說的東西,也是全片唯一「能」說的東西。電影就在三人(外加一個夾心餅干女主角楊淇)於海灘上,兩個張姓男主角互向對方坦言「你是我今生最好的朋友」,就這樣乾巴巴(乖乖,就在大海邊呢,連海看了恐怕也哭不出來吧)的結束了。ㄛ,讀者還且看哪,就在此「想驚天卻一灘死海」的告白之前,這兩個年輕男子沒多久之前已經先上了床。

電影中許多許多的場景,都是用這種「一灘死水」的方式來敘事的,結果都是內容(感情)空空如也的「空包彈」。一個跟陳正道很熟的朋友幾度告訴我,陳正道一直對養小鬼與地震很感興趣,也一直很想拍這兩種題材的電影。結果我們在【宅變】中只拿到了「養小鬼」這個名詞;在【盛夏光年】中,一場兩張在房間內讀書胡鬧的戲,突然遇到了九二一大地震,結果竟然只是這兩個男生躲到桌下,僅此而已,既沒地震下文,更沒有共歷災難的進一步關係。

我們幾乎可以說【盛夏光年】裡面所說的一切都是空包彈:沒人知道楊淇的香港背景所謂何來?(難道陳正道在諷刺台灣人對香港的「無知」嗎?哈哈!)也沒人看到片中最重要的諾言,楊淇對張孝全(守恆)說如果你考上大學我們就在一起,這個功課很不用功的小子竟然考上大學(真是很電影哪!),非常奇怪的是,觀眾卻不時看到守恆去找正行(張睿家)玩(其實也沒玩什麼,就是很無聊地扯),竟沒一次看到過守恆去找楊淇玩?

這樣一部幾近白癡到不行的電影,有媒體報導全台票房十月底前上看千萬不是問題,我一點也不驚訝。陳正道最拿手的就是,用這些「偶像」(說「青春」太也糟塌)、「畫面」、「同志」的外環裹上一層糖衣、中心是空盪盪的甜甜圈。著啊!根據「甜甜圈理論」,正是這種偶像同志片與青春鬼片,都很能教愈來愈「無心」的當代青年搶著「排隊」,非一舔甜甜的外衣方休。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sunny&aid=76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