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3 08:20:40瀏覽1300|回應0|推薦6 | |
{ 1 } 從官田鄉的台南藝術大學出來,車程不到20分鐘便進入到以文旦聞名的麻豆鎮,隨即,我終於來到久仰多年的「南瀛總爺藝文中心」──而這又是此行的另一種奇幻經驗。 “久仰”是因為我以前在查閱「總爺」的資料照片時,發現它曾經是日據時代在台灣的製糖總指揮所,至今仍保留的許多日式建築,跟我在這系列文章第一篇中提到,我曾在陽明山一家私人博物館(它曾經是日本神風特攻隊的招待所)工作的建物很相似。 而今它們都成為了博物館,相同的命運與發展,台灣的古老文物如何佈置在日式的舊建築,又如何能吸引住21世紀台灣人的眼神?──這三種元素的相互作用與交織,與「麻豆」這地名來自於平埔族語的「眼睛」與「樞紐」的意思,有一股很奇幻地偶合。 “奇幻”經驗的一開始,腦中卻是一片空白:(1)「總爺藝文中心」的招牌並不在大門,卻樹立在馬路對面的柱子上;(2)進了大門,放眼望去,逐步踏尋,幾乎每棟建築物都處於關閉的整修狀態中;(3)建物本身以及它們前方的各種長短木架、高聳竹竿、黃色塑膠圍條,好像立即就要將訪客拒於千里之外。 然而(在我喝過一杯「冷靜」的咖啡過後),也許(又閉目調息了一下後),正是如此「不尋常的狀態」,教我不得不完全拋開先前的參訪計劃與習慣。 我坐在藝文(戶外)咖啡廳,重新打開台南縣大地圖,另一邊「放下心」來舒緩地欣賞眼前那一片空曠的大草地中,重新省思總爺燦爛的歷史,以及尋找它在未來很可能對南瀛產生的巨大影響的蛛絲與「螞」跡。 { 2 } 這天是禮拜一,相較於這個據稱浩大到有30多公頃的園區,眼前的遊客恐怕連30個人都不到── 我帶著一根從咖啡廳裡買來的台糖冰棒(繼續「冷靜處理」中),走到緊臨著咖啡廳的「瞭望樓」,從每一層(總共有三層樓)的不同高度去觀看整個園區、去編織過去現在與未來所可能放射的光。 白雲悠悠,整整兩年前(2008/05),轟動全國的「總爺國小廢校與併校事件」,而今似乎渺無蹤影;眼前曾是原來校區的大草坪,除了 總爺國小遷併到距離不過 { 3 } 下樓來時,小姐正好把我叫的第二杯咖啡端了出來;我喝了一口後將它放在桌上,隨即再度走進園區的各角落。 「埋伏」在大草坪裡極為豐富的童趣雕塑,一點也不輸給佈滿人形青蛙與四處鑽動著松鼠的「瞭望樓」。 「瞭望樓」一下來的草坪上:防空洞裝置著青蛙、蜥蜴、貓頭鷹與蜘蛛(網);父子木頭人雕像手牽手驚嘆地仰望「瞭望樓」。 再過去 由許多木架編造起來一條鏤空的隧道,突兀地矗立在大草坪中央,似欲重新集合並引領人們內心中許多飄忽不定的夢想。 這一個個「童玩」輕快地穿透我先入為主的沉重的「成人」觀點,某些新的想法與意象,開始像荷葉在風中擺盪、像蜘蛛網在陽光下閃亮。 大草坪左邊是園區裡有名的「綠色隧道」(又名「故事廊道」),樹幹上不時出現各種大型青蛙,或坐或爬或倒掛;大草坪右邊的倉庫牆上,貼上一排吹著喇叭、敲著鈸的鐵面(皮)人;在在引人懷想起這個又要重新出發的南瀛藝文大區,正在整裝待發邁向著不可一視的大業。 { 4 } 我回到戶外咖啡座上,喝起那已經冷掉的咖啡,這種看似涼掉的咖啡,在已屆30度的南台灣卻依然非常溫暖。 拋開日據與戰後的糖業輝煌史,忘掉兩年前廢校的暗淡史,打開總爺藝文中心的未來史,那股濃烈雄心與壯志,或將使每一個台灣人又驚又喜! 在總爺最新的計劃書與修建工程中,它口稱的「文化造鎮」絕非一般:在這浩浩蕩蕩30多公頃地上,它不僅要徹底把藝術紮根,還要超越過去那它曾自許以園區內「顏水龍紀念館」為思想中心,而力圖建構出一個「生活工藝文化園區」的目標,而把「生活藝術化」、「藝術產業化」,更要野心勃勃地建構出一個「國際藝術村」,從藝術入口為南台灣人打開國際視野與國際合作經驗,甚至將南台灣推上國際舞台。 總爺的未來似乎不止於嚴肅的「因藝術而國際化」使命,也同時注重生活的快樂:既規劃有休閒俱樂部、度假中心,還要在「鄉村生活區」中蓋別墅與住宅。 從園區眼前百廢待舉的狀態與無處不在的童趣作品,我衷心又熱情地期待這些充滿雄心壯志的構思,絕非只是又一則「文化造鎮」的童話,而將是一座奇幻的南瀛「魔法學校」。 [圖說]:共6張,由上而下 (1) 雄心勃勃的「總爺」,正在進行全面改造大工程。 (2)、(3) 「綠色隧道」兩旁樹幹上爬著各種姿勢的大青蛙;「總爺」的招牌柱子在大門口對街那一邊。 (4) 園區裡放眼望去一片童趣:左上,垃圾桶裝飾著蝸牛與荷葉;右上,「瞭望樓」的松鼠鳥瞰大草坪;左下:父子木頭人;右下:以駝鳥為背的椅子。 (5) 鏤空的木架隧道,橫空架放在大草坪上,充滿了奇幻感。 (6) 牆上的鐵面(皮)人與五彩鳥樹雕上掛滿了小矮人。 § 系列文章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