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的淪陷,中國的解放:中國的【海角七號】
2009/06/17 12:10:32瀏覽2111|回應3|推薦10

1

跟同事帶著導演ST來到第12屆上海電影節,主要是參加「中國電影項目創投」;去年這個獎項中的「最具創意項目」,由台灣的(2005年【宅變】、2006年【盛夏光年】)陳正道導演的新片【世界上最後一場雨】獲得(15萬人民幣)

這也是ST一直堅持要來此角逐這個獎的最主要動力,之前我跟同事都不鼓勵他來此參加,因為他的劇本內容不僅跟當前社會潮流不太搭調,而且堪稱跟中國大陸這邊的電影走向「風馬牛不相及」。

我把話說得很直接,就連同事都感到尷尬不已,ST甚至憤憤不平。於是我們昨天晚上就用同事的電腦,把個號稱在中國狂賣16億台幣的【非誠勿擾】看了一遍(先前我在台灣就已看過,還跟同事討論過)

ST看了之後,不發一語地走回自己房間。「那接下來我們跟中國這邊還有什麼好談的?」同事問我。

「真要忠於自己創作的人,就該堅定地走自己的路,當然,最好還能同時開放心胸看看眼前這個世界,還有什麼可以跟自己的題材關連起來的。」我老實以答,這問題其實我們在台灣已經討論過很多遍了。

「我倒認為比較是問題的問題是,如果導演要放下自己的題材,非要中國這塊市場,那麼,台灣的導演的戰略是什麼?」我反問我的同事。

「繼續『徵婚啟事』嗎?」我的同事指著電腦笑說。

「那也沒什麼不可以,還是可以保有自己原來的主題,加上一兩個關於徵婚的小故事,說不定這還可以豐富又活潑原來的台灣主題?」我真的把事情說得很簡單。

2

其實我內心裡想的是,那些個徵婚小故事「應該」要來中國做點田野,實地體會一下當前中國人對徵婚這件事,究竟是「怎麼想」的、更想「怎麼玩」。

【非誠勿擾】也許部份地呈現出中國人當前的徵婚心態,不過老實說劇本有點死板,尤其是片中的女人給描寫得沒什麼活力與主動性,跟我在中國大陸看到與接觸到的女性很不雷同。

我跟同事一致的共識是,這部在票房上號稱是中國版的【海角七號】,現在要進軍台灣,結局也許比【海角七號】在中國上片的票房還慘。所謂的「剩男」(葛優)、「敗犬」(尤其是徐若瑄)話題,根本是「套流行話」出來的,完全搭不上這兩種人所內藏的辛辣「能量」的船。

我們半開玩笑地說,別忘了【海角七號】裡面的日本女人很潑辣、台灣女人(林曉培、情書阿媽)很神秘,【非誠勿擾】裡的舒淇(梁笑笑)很不好笑,「未婚媽媽」徐若瑄也許會是影片最值得教人玩味的角色。

影片最後1/3以上的戲都在日本,而且電影的調子往下沉,既很難不教人想起侯孝賢與舒淇合作的第一部片【千禧曼波】,又教人對海峽兩岸的票房大冠軍都非得打日本牌不可,大感嘖嘖稱奇。

然而,馮式商業總也跟侯氏藝術無從相提並論,然而,相較於影片前面的調「情」,日本部份的假正經情調卻只有令人對徐若瑄那場短戲,更覺玩味不已。

徐若瑄來跟葛優「面試」這場戲,恐怕是全片唯一教人最感「誠」意的部份:誠的教人笑也教人憐。

好笑的地方,當然是中國人所謂的「馮氏幽默」。徐若瑄對葛優說:「其實我祖父就是大陸人,當年大陸淪陷我們才到了臺灣。」而葛優則俏皮地回說:「對你們那是淪陷,對我們那是解放!」──好笑不只在於「馮氏幽默」,更在於這類的話的人「才應該」是出身於「吳宗憲笑話」節目國家的徐若瑄。

只是「未婚媽媽」徐若瑄在片中真的表現得很真誠,她不僅坦言自己肚中有小孩,還明言徵婚為的就是給小孩找爸爸。這話既將當代中國男人的不負責任放上檯面,還將兩岸的新男女關係點了一下:這下換成是,大陸男人解放了,台灣女人淪陷了。

然而,這場戲真正微妙的地方,更在於中國男人與台灣女人「在徵婚中」的旁邊,坐了一個假中國女人真台灣人舒淇──她在片中演的空姐梁笑笑,內心其實很憂傷。

不同於【綠茶】中,姜文陪伴趙薇相親既另有所圖還嘻皮笑臉,憂傷的笑笑自旁邊那一坐,不僅令這場戲顯得真的很立體,還更襯托出徐若瑄的惹人憐模樣。

3

我回到房間喝過今天從一家普洱茶館帶來回的老茶,躺在床上即將入睡,房間鈴響了起來。

原來是ST。他的眼睛看起來有點紅,這教我有點吃驚,他曾經在歐洲拿下很不小的獎,上海這個小獎難道令他這麼在乎嗎?

「你認為中國人一定看不上我的作品嗎?」他就站在房門口,感覺有點像要「單挑」。

「電影沒拍完,什麼都未定,不是嗎?」我跟他打太極,我認為他不過被明天(0617)晚上即將公佈得獎名單的氣壓所籠罩的「一時現象」。

「我剛剛一直在想,你們教我看這部電影,難道要我學陳國富嗎?」ST低著頭緊握著門把,那模樣有點徐若瑄式的楚楚可憐。

「算是一種觀察吧;陳國富把1998年的【徵婚啟事】變成2008年的【非誠勿擾】,這中間不會只是單純劇本上的改變而已,裡面不知經過多少辛酸過程,以及涉及到多少人呢。」

我說完話人就往裡面走,從小冰箱裡拿出兩罐「唐伯虎」啤酒,打開後拿了一罐給ST

他終於放開門把,走了進來,坐了下來(我坐在地毯上,他也跟著坐了下來)ST望了啤酒的牌子嚇了一跳,我說這也是青島啤酒的一種,「試試看嘛,在台灣連見都沒見過。」

我不假思索地說,不知為什麼ST卻好像「可以思考」了起來:「難道你覺得我的電影,也非得搞那一套『淪陷』變『解放』的把戲?」

ㄟ,這話有點嗆,不夠很來勁。「你『自己』認為呢?」我決定保留我的發言權,既然ST那麼在意那是「他的作品」。

「那只是一句話,」ST說了一半卻停下來,「很『跳』的一句話,我認為這句話只是一大套生活的反應。」

我認為我的沉默很棒,因此開口只用來喝啤酒,這次值得喝掉半瓶。

「徵婚,講起來也是一種愛情,我的作品中的愛情很不明顯,要從缺乏愛情『跳』進很愛情,這點不那麼容易。」ST盯著我看;我已經打定主意讓他自己說話「自我檢討」。

「我們台灣電影想了太多,回憶也是一種想,大陸電影光用『坐』的成績都可以這麼驚人,我們實在不該只是想,」他搖頭,眼睛放出一種光,之前的紅眶已經變成紅線,「還有,我們的對話需要多點幽默。」

他突然站了起來,「我想到街上走走,你有興趣嗎?」

「幹嘛?」我有點嚇一跳。

「我應該洗洗腦。」他說的真的很有誠意。#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ensunny&aid=3050661

 回應文章

天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冯小刚电影在台湾票房多少我并不关心
2009/07/06 11:07

劳伦丝网友,大陆电影进入台湾,有人看就很错,票房多少并不重要。原因很简单,台湾一直非常敌视大陆,台湾影民首先在主观上就不会主动的想要去看大陆电影,这应该是票房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从“爱评网(www.ipeen.com.tw)”看,影民反响还是不错的,但问题是影民要有主观意愿踏入影院去看,没有这个首要动机,票房自然上不去,靠它来反映影片质量自然就会失真。

至于您批评我的老套陈旧观点,我想我应该承认。但这不是重点。重点在于那是一个规律,你可以去违反他,但你要接受由此带来的后果。所谓各花入各眼,电影是大众艺术,尤其在追求票房的时代,本质上就要求你创作的艺术,能够希望被大众所欣赏,而欣赏的重点,是引起大众的共鸣。如果拍摄的电影闭门造车,搞自己的意识流,那么你的创作想法,能够与大众合拍的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失败是常态,成功是侥幸。

大陆的姜文,估计你熟悉,我觉得他很有才华,他拍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等很好看,但他在拍摄《太阳照常升起》的时候,票房就惨败了?原因是什么?我想他在拍摄的时候,过度考虑了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了大众,是根本原因。高超的摄影,绚丽的拍摄技巧,曲折隐晦的故事情节,都不能挽救他的电影。我给他的评价是,自信过度膨胀之后,玩起了电影,结果,反被电影给玩了。好比游泳,淹死的通常都是自以为游泳技能一流的高手。性质是一样的。

我不否认自我沉思的影片也会成功的事实。但你仔细去观察后可以发现,最后他们无一例外的是影片表达的主题正是大众内心深处的情感需求。如果仅仅抓住他的表面,以为沉思冥想,就认为自己可以是创作的另类,并且取得成功,那正是一种无知后的自误。

我来自大陆,只是想观察台湾民众对大陆事物的反应,并无其他目的。如有冒犯,请多包涵,并请无视之。谢谢。

Lawrence(yensunny) 於 2009-07-09 06:27 回覆:

天風‘兄’(有稱呼錯之處 請見諒 並指正):

 這幾天較忙點,近日予您詳覆。

您的誠意,我感受得到;

您的思路,我在正視之;

您沒有冒犯,大部份台灣人對大陸人(與電影)

沒有敵意──太多大陸電影,實在距離現在的台灣

社會與台灣人的生活太遙遠了。

先說到這兒,望您海涵。

感激您再度賜教。


天风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欣赏麋鹿九的观察
2009/07/03 10:52

冯小刚的电影无须拔高,但确有过人之处,他的北京背景的思维方式下的幽默风趣的语言,是他商业电影成功的核心。视野开阔,也让他游刃有余。

对于影视成功要来源于生活,我想应该是每个创作者的根本识。这点无须争论。纯意识流的东西,有价值,但一定是小众,而非大众欣赏传播的渠道。

作者谈到的台湾年轻导演,有进军大陆影视的雄心,这很值得鼓励,但以他目前的思维,仅仅停留在故事结构上的努力,是缘木求鱼,理解并体会大陆人思想、情绪的脉动,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引用冯小刚自己的一句话:“我就是比较会拍观众的马屁”。如果不想随俗,那就等于自我清高,而束自己于高阁了。

Lawrence(yensunny) 於 2009-07-04 11:30 回覆:

(1) 非誠勿擾

06/23在台上片

至今只得“〈”1個百萬台幣──

這,很耐人尋味嗎?

難道,馮導的電影在台灣也變得很「清高」?也很清高?也該束自己於高閣?

還是,中國大陸的賣座電影也走不出自己的國度?

──拍得了中國人馬屁的

不必然拍得了台灣人的馬屁?

(2) 又  您的第2段開頭的說法

令我想起  多少大師與大大導演總也一再這麼說:

「創作必也來自於生活」

這話實在聽到非常非常厭煩、不耐與不屑了

這種庸俗、陳舊、淺薄之見  為什麼還一直被人套用?

隨著人類那股不斷進化的欲望   至少

我們應當前進到(尤其是悠關創作的)生活

至少有兩種:外在的與內在的;現實的與想像的──

至少要談到這種層級  才能教人深情地思考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how openminded
2009/06/19 12:39
How openminded ?

理解一個新的文化 , 豈只田野調查而已 ?

如果生活在大陸一段日子 , 你會發現大陸距離日本潮流很遠 ,
剩男敗犬女的潮流 , 不是那個世界的話題 .
大陸不哈日 , 非誠勿擾是賀歲片 ,
他的故事敘述 , 我不覺得是套甚麼公式而來.

馮借用徵婚的表徵 , 來講那一年大陸的新人種 : 海帶海龜 和各式女子及中國爆富的故事.
關於女生眾群像的描寫 , 如果真的住過大陸就會知道這樣的刻畫安排是多麼傳神 .

為甚麼胡鬼扯的爆富操著江浙口音 , 為甚麼賣靈骨塔的女人是四川女人 , 那個炒股的女人更是現今典型大陸典型白領的講話方式 ,徐若瑄的角色我覺得的確有點讓人不舒服 , 但是脫開本位主義後 , 我覺得的確對大陸人而言 , 講話不會"鬥" , 個個講話像師姐的台灣女 , 稍微有點無趣 .且 , 片中可沒說肚子裡小孩的爸是台灣男還是大陸男 , 哪甚麼台灣女淪陷論 ?

看了很多遍 , 我看到的是一位導演從生活取經的誠意

他的成功 ,是因為他讓每個人都覺得 這些角色很生動
生動地就像活在一般大陸人的四周左右

我還很欣賞還有一點 , 終於有一個中國導演 ,

不再帶領觀眾繼續重新舔文化的傷口 , 體驗更沉重更慘的刮心內容.

可以用一種樂觀且有質地的幽默 . 對待中國畸態社會結構的苦痛 .

在他的電影裡 , 不只看到導演的觀點 , 還可以看到他的人生態度

想賺大陸錢 , 不如問問自己 ,

認識了幾個大陸人 又 吃過幾種大陸菜 ? 看得出不同省籍人間的互動結構嗎 ?

住在有兩千三百萬人口的島上 , 和住在有兩千三百萬以上人口的城市(上海)

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只活在一種文化 ,一個環境 , 一個家裡 , 是創作者的致命傷

我覺得這也是台灣電影不願正視的一個困境 : 我們的視野 比較"窄"

就如薩依德所說 : 多重視野產生一種覺知....離開了習以為常的生活才可以

把一種 去中心的 對位的憾動力量爆發開來 .

加油!





Lawrence(yensunny) 於 2009-06-21 21:16 回覆:

(1) 這篇還是我的工作筆記與日記

(這個blog裡面很多文章的屬性皆如此)

原本就也不是要對他人說些什麼東西

很多南北也就不需要解說太多的

(2) 當然因為我對馮小剛的電影沒什麼激賞的地方

想說的 也就只挑跟工作有關的便可

(3) 但馮導演是否果真就沒去舔文化的傷口

這點還是有些存疑──就以本片為例

他也許把傷口都揮灑向台灣身上:

舒淇是愛上有婦之夫的(台灣)女人(演員)

徐若瑄是未婚媽媽(確實如此說來 她肚中小孩的父親是大陸或中國人都不重要)

這 用台灣人的話來說  也很有「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上」的嫌疑

(4) 至於田野調查  您應當相當不了解

且不說人類學的田野調查最基本的要求是一年之久

試問:即便是一個在台北市住了一甲子(1949~2009)的人

知道台北賓館究竟是什麼東東嗎?(沒經過田野調查

就是住在這裡100年也不會知道 這間房子裡發生的許多事情

決定了台灣人過去與未來多少難以言表的辛酸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