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03 11:30:45瀏覽6352|回應4|推薦18 | |
(A)【新聞聯想】 其實不少大陸官員「每天」都在看台灣的媒體報導與部落格,而這些大陸一般民眾所看不到(被禁止)的網路媒體,恐怕比一般民眾更深入(顛覆)中共官員的腦與心──中共在了解或刺探台灣軍情與社會的同時,「中華民國」也同時滲進共產黨以及不是共產黨的中國人的腦與心。 今年四月,我與大陸一位省台辦(處長級的)官員在msn上談到即將開放的自由行時,我問他一旦可以自由行了,他有什麼行程上的規畫。 結果他很迅速地打出了一大堆台灣的知名觀光景點,甚至連復興鄉的角板山公園都出現了;我忍不住笑他:「您這根本就是『蔣公之旅』嘛!」 沒想到他坦言不諱:「我對蔣介石很感興趣,透過他,我每一次都更了解中國。」 我問他是否大陸上的「台辦人員對於台灣地圖,都像他那麼瞭如指掌?」 他沒正面回答我,卻說這十年內他已經來過台灣五次了,「每次都是去看選舉。」 他認為台灣的選舉太有趣了,選舉期間最精彩的是各路人馬都會現身講話與「表演」,「講的是一些你想都想不到的事情與角度,去的又是一些我們(大陸人)覺得很有趣的地方。」 他還以一種很興奮的筆調告訴我:「我曾經在士林夜市跟陳水扁握過手。」 「感覺如何?」說實在我沒什麼感覺,但我還是問了。 <改天我再來寫一個『在電梯遇見馬英九紀事』> 「一種很震撼的滋味吧!」他遲疑了兩秒鐘。 「那到底是什麼滋味?」我很好奇地「逼問」。 「那滋味就像我們胡主席就從我家隔壁走出來的感覺,」他頓了一下,我等他,「我們胡主席是不可能從我家隔壁走出來的。」 (B)【新聞熱線】兩岸交流 民主讓中共頭疼 (中央社,台北2011/1002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近日刊登專 文探討兩岸互動頻繁後,台灣的民主和選舉還有媒體的監督,讓中國大陸人民開始問:「中華民國辦得到,咱怎不能?」文章指這是(令北京)頭疼的大問題。 「聯合早報」近日由上海資深特派員以「一個頭疼的問題」為題,描述了他在兩岸交流頻繁熱絡後的觀察。文章首先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推出全套36 冊的「中華民國史」為引子,帶到兩岸近來有關討論辛 亥革命和民國史研究在大陸重新定調的問題。 文章說,今天大陸上一些博客(部落格作者)和輿論堂而皇之以「中華民國」這4個字談論台灣,顯然在大陸不少人心目中或者常識中,那就是中華民國度過了100年。 文章指出,大陸從禁絕、避忌到容忍一個名詞(中 華民國)的存在,當然不是因為看破了唯心主義,或者承認了中華民國沒有消失,而顯然是與台獨相權衡下,「中華民國更像是名字接近的一家人這一現實考慮」。 這篇文章提到,隨著媒體和網路蓬勃和相對開放,以及大陸前往台灣的人愈來愈多,兩岸、兩黨和兩個社會在大陸人心目中形象,其實正悄悄發生變化。 文章表示,民進黨下台,陳水扁一家遭訴訟、入獄 ,大陸媒體廣泛傳播,也許本意是要嘲諷,並利用專家學者特殊角度瞄準不利點攻擊,不過意料之外的是「卻 在(大陸)民眾心目中迅速產生照鏡子的對比效果」。 文章認為,大陸輿論對台灣最普遍的感覺就是體現 在人情世故裡的傳統文化,知識界尤愛參觀台灣的選舉 。「政權交替不必兵刃相見,貪腐者哪怕是最高領導, 下台後就接著送進牢房,案件經過一層層的司法程序,不計繁瑣,講證據考驗司法者的能耐,輿論媒體監督比探照燈還刺眼,沒有人能一手遮天,這一切都成為巨大的反思參照點。」 文章說,這些活生生的資訊比起數千萬言的巨著,對大陸人更具立即的說服力與教育效果。電視劇裡長年累月經營塑造的「老蔣」形象,就這樣點滴被粉碎。更弔詭的是,民眾反過來在公共領域的零星論述中,重塑教科書與影視節目之外的中共形象。 文章指,大陸期待統一的人期待著更密切的交往可以促進瞭解,卻可能想不到密切的交往其實也是一種軟實力的柔性較量,在槍炮與硝煙之外,甚至不需口舌之爭。在這過程中,大陸會愈來愈多人從台灣經驗中發現『中國有選擇其他道路的可能性』。 文章最後說,不必否定美利堅,這太遙遠;無需貶低俄羅斯,那不相干。「人們只要不停地問:中華民國辦得到,咱怎不能?這就是個非常頭疼的大問題!」?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