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1/04 05:22:19瀏覽3804|回應6|推薦11 | |
大地回暖了,不巧,在朋友盛情邀約下去看了熱哄哄的【投名狀】,心臟卻好像被射進一塊北極寒冰。 相較於(重拍)舊版張徹執導的【刺馬】,有人譏諷陳可辛這次的大場面調度是「窮兵黷武」,確有幾分傳神。尤其影片中的兩大關鍵人物,一個是紅顏禍水的「二嫂」徐靜蕾,一個是三弟金城武。這位當過導演的徐靜蕾,號稱拿了200萬人民幣片酬的她,片中的演技若不是「技窮」,就是被打出原形;比之於桂綸鎂在【不可說的秘密】中一味的賣笑演出,徐小姐堪稱賣傻入鏡。至於片中從頭到尾「說不停」的旁白,金大帥哥的口調令人不禁聯想起【臥虎藏龍】的張震。 即便是影片「獨尊」的武戲,卻也處處佈下「笑柄」:金城武奮勇割下對手首腦,站在高丘之上示眾時,這個血淋淋的戰爭場景,就在二哥劉德華與大哥李連杰相擁笑泣中「大功告成」;最難攻下的蘇州城,圍了一年才破,更難攻下的南京城,就在大哥信誓旦旦的一聲令下,「十日之內便宣告完工」。 有人讚美陳可辛在蘇州城內的太平軍首領房間內,安排最能代表蘇州文化的崑曲演唱,譽為是劃分城內城外兩樣情的獨特手法;更驚嘆這部影片最有靈氣之作,是飄盪在空氣中的太平天國魅影。妙哉!太平天國何所自?它在陳大導演的手下確實被當成「空氣」了! 通片不僅沒有對「那個時代最特殊的空氣」(太平軍),做出任何描寫,甚至也沒對跟著這三位「大哥」出生入死的任一位鄉民,做出相當於配角戲份般的描寫。我們實在很難了解,在這地球上沒有一個人不是看著好萊塢電影長大的華人導演們,還是學不會像西方戰爭片中對於士兵們的描寫,以烘托出戰爭背景的厚度、人文內涵的深度。看過【搶救雷恩大兵】的人,都知道整部影片的成功,絕不是把戲完全集中在湯姆漢克斯、麥特戴蒙這等大卡所飾演的角色身上。 【投名狀】不僅是一部有鄉民的「空氣」,卻沒有鄉民血肉的影片--(鄉民的)「精神」,所謂的「為被欺凌的窮人出頭」,都是片中的口號;有兄弟結義情「空氣」,卻沒有兄弟「感」情的影片--這份難得的「真」情,在影片中都是透過投名狀這玩意兒,用「但願同日死」這類口號所吶喊出來。 是的,這影片如果沒有美術造型設計希仲文與導演陳可辛,為影片所共同訂下的灰色調,三兄弟最後莫名其妙、草率相殘的虎頭蛇尾收場,還不知道這把投名狀大旗究竟「特殊」在何處?--難怪在最後的演職員表中,赫然出現了一個華語片史上所沒有的職稱:氛圍圖(人員)。 從兩岸三地華人重力捧場的現象看來,身處在民主重氛圍的華人,骨子裡吃的還是「天大地大權勢更大」這套腐爛的文化。 是的,中國開放了,香港脫離殖民地了,台灣民主了,但是【投名狀】華語地區大熱賣現象,卻告訴我們:時間又回到了戒嚴時代了! 默哀中我們需要細想的是:鴉片戰爭已經過了長達一個半世紀之久,華人從西方文明所學習到的竟然還僅止於「船堅炮利」--甚且成為民族集體潛意識,而以為天經地義。 陳可辛之前說他兩岸三地最擔心香港的票房,其中一個原因是他認為這部片「完全」沒有港片固有的「喜劇元素」。我們的默哀不會像死喊口號的【投名狀】,一條龍式的兄弟情:在默哀中,我們內心含蘊著「船堅炮利般的笑聲」! 比較文章: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