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0/26 07:51:59瀏覽2100|回應3|推薦14 | |
黑龍江印象——興凱湖保護區 興凱湖之前的行程都是在中國內陸,沒有太多的歷史情懷,但到了興凱湖、烏蘇里江的源頭、俄國人硬搶中國領土的現場,那股子民族情感油然而生,看著對岸就是老毛子占去的土地,真是情緒翻湧。 興凱湖距離鏡泊湖約有五百公里之遙,東西長九十公里,南北也有四十五公里,以天然「沙崗」分開成大、小兩個湖,小興凱胡全境在中國,大興凱湖四分之一屬中國,其餘四分之三則為俄羅斯所屬。興凱湖雖一望無際,但二十多萬公頃面積,竟然最深處不超過兩米。 離開鏡泊湖,先去參觀寕安市境內的火山口國家森林公園。森林通常在地表,但此處是火山噴發行程的地下熔洞中的森林,在全球恐怕是唯一。整個森林公園共是七個火山噴發口,攀上爬下全程走完約是二十公里,有相當的挑戰度:看到參天紅松純林,鬱鬱之氣,就讓人欣喜。 火山口既然謂之地下森林,焦點之一,即為熔岩最深處的地底洞穴。一路拾階而下,至少是一百多米深,而溫度也由十多攝氏度一路降到零度,一股森然寒氣息來,還真是大自然的奇觀。 牡丹江市用完午餐一路直奔興凱湖,一路上的地名穆稜、綏芬、雞西、雞東、密山…,似曾相似,遙遠的地理課本好像出現過;越往邊界走,發現管理單位逐漸變成八五六、八五七農場,請教車上大陸幹部,原來這正是當年大陸建政、知識青年下鄉的「北大荒」所在,一座座集體農場,正是六十年前知青數以百萬計邊疆墾荒的成績。 很難想像那個場景,年輕的大學生滿懷理想地接受下放到邊疆蠻荒之地的黨指示,不管是志願或被迫,畢竟都是「下放」、「向貧下中農學習」,難免覺得有點不太光彩;一去十多、二十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才有機會回到城市,但不光榮的感覺,讓許多知青乾脆留在北大荒。 或許正因成百上千萬的知識青年選擇在北大荒留下來,才讓這塊過去為西遼、女真、旗人長期聚居的土地,因為中原漢民族文化活水注入的調和,一方面增加東北的文化素質,另也把東三省大大拉近與中原的距離。 「北大荒」其實並沒有個精確的地域,大略的概念是烏蘇里江、黑龍江、松花江包圍的「三江平原」,再加上嫩江流域的廣大面積,外地人其實不很清楚,也有把整個黑龍江省稱做北大荒,甚至將出山海關「關外」的大東北稱做北大荒。其實,北大荒並不荒,富庶得很,糧、油、礦、林…一應俱全,而且,下鄉的知識青年有相當不錯的文化水平,連帶讓北大荒的文明度絲毫不遜於關內。 巴士一路狂奔,黃昏終於到了興凱湖保護區的行政中心,一棟嶄新白牆紅瓦五樓建築,展現大陸近年推動自然保護的大手筆。晚宴就在行政中心,一桌子滿滿的菜疊了兩層,印象最深刻的,是魚料理有七、八道之多,包括這兒最高檔的大白魚〈曲腰魚〉,接近三尺長,這個魚一斤要價合台幣七、八百,算算單這條魚至少要台幣三千;其他還有大白鰱、武昌魚、鯽魚、魴頭…全是興凱湖及烏蘇里江產的魚,最讓人驚豔的,這些淡水魚完全沒有土味,而且鮮得很。 到底是高緯度地區,清晨四點天就亮了,黎明即起,不是灑掃庭除,而是喝茶醒酒,五點出門,就在宿地一旁有塊大濕地,管理局在濕地上興建了三千米的棧橋,清晨行走其間,迎著晨曦,徐徐微風,小花野荽,蟲唧鳥鳴,豈止是享受。 早上第一站是烏蘇里江支流松阿察河源頭交會處。烏蘇里江是中蘇界河,換言之,遙遙的河對岸就是俄羅斯,長久對中國不懷好心的惡鄰。這裡是一大片濕地,濃密的蘆葦還不止一人高,水流看來不是那麼清澈,但陶金處長說這河全無污染,還向來垂釣的邊防兵借小魚網,順手一網就有許多透明小蝦,咱們當場品嚐,還真是鮮,這正是大白魚的食物。 大白魚因為底棲,捕食的小白蝦在上方水域,為了捕食方便,水平方向的嘴就不很好使,必須往上翹,長年演化下來,嘴愈來愈上翹,現在已幾乎是完全往上開口;臺灣另有「翹嘴魚」的名稱,大概也是同樣習性。 離開河口前往瞭望台,環視興凱湖核心區濕地。管理局很積極的保護濕地,讓丹頂鶴、東方白鸛無拘無束地在濕地徜徉,幾個人工架築的丹頂鶴巢,已能記錄丹頂鶴的移棲及繁殖。陶金這幾年非常努力地在黑龍江省劃下大面積濕地保護,以大陸開發速度之快,現在不劃下來保護,以後就沒機會了。 中午回保護區行政中心吃午餐,我的天,真是超級珍饈——大笨鍋。大圓桌中央嵌進大農村老鐵鍋,一邊轉盤擺些餅、玉米、魚、醬肉以及佐料,精彩的是這一只大鐵鍋、二尺直徑大鐵鍋,下面祡火加足勁猛地催,鍋裡香氣真是讓人垂涎不止。 大笨鍋,正名是「鐵鍋燉魚」。鯽魚或是淡水小雜魚熬的濃稠湯底,魴頭、鰱魚、鯉魚等大個淡水魚猛地下,再加茄子、大白菜、大豆腐、東北黑木耳…,那鍋可熱鬧。一開了鍋,眾人迫不及待地搶杓子,一碗接一碗,真沒吃過這麼純真、激出最原本鮮甜的美味;再灑上些蔥花、香菜、薑茉,真是那句話,皇帝宮廷菜跟我換,也不換。 席間,多位饕客期待台北哪天也能開家「黑龍江大笨鍋」。大鐵鍋不是問題,但食材怎麼辦?哪來這些無土味的大個兒淡水魚?興凱湖是自然保護區,完全沒有工業;烏蘇里江流域也沒有毒性高的重化、晶圓等工業,才可能有這麼潔淨、無污染的食材;看樣子,台北大鐵鍋將無魚可炊。 雖然落腳興凱湖行政中心,但真要摸到興凱湖的水,距行政中心還有一小時車程。很難理解造物主的設計是如此鬼斧神工,大、小興凱湖基本上水可通,小興凱湖水位高些,故設立了水閘來調節;兩湖湖面的區隔,則是靠著一道天然、綿延幾十公里的沙崗〈沙堤〉,崗上全滋養了原生殼斗科的青剛櫟,青剛櫟根則以穩定的固沙回報沙崗,繼而維持大小興凱湖千年局面。 就算「小」興凱湖,也是湖大如海,一因一望無邊,再因湖岸的沙景象就像海灘。趴下去掬捧一手掌沙仔細端詳,來自火山岩崩發的沙子,細極、透亮,不輸墾丁的貝殼沙;唯一不理想的,是沙灘上垃圾太多,西瓜皮、保特瓶、破漁網,什麼都有。 我多嘴,細聲細氣地告訴湖岸旁做小生意的商戶,「這沙灘沙質世界第一,可惜垃圾多了些,整理整理,一定更棒!」話講了,回應是「這是那邊老毛子丟的,隨著浪湧飄過來,我們清也清不完!」哈哈,我聽了忍俊不止,分明沙灘沒人清〈稍微挖深些也有垃圾〉,推給俄國人,有趣! 更有所感的是,之前在台灣我們稱老共為「老毛」,現況是老共叫對岸俄國大鼻子「老毛子」,毛來毛去一嘴毛,垃圾就大棘棘地長留湖岸。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