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21 07:18:47瀏覽3959|回應7|推薦7 | |
畢殿龍:保釣登島,勇乎?恥乎? 畢殿龍:保釣登島,北京沒有意淫資本 畢殿龍:保釣登島,切勿過分情緒化 中國香港保釣人士成功登上釣魚島,被日本政府逮捕並釋放之後,著實讓很多中國人振奮了一陣子。中國保釣人士登上釣魚島的余波未盡,8月19日,,約150名日本右翼分子分乘21艘船抵達釣魚島海域。隨後,21艘船分散繞釣魚島行駛。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上的海上保安官確認,當地時間7點30分左右,北京時間6點30分左右,其中一艘船上的日本右翼分子從船上跳下,遊泳登上了釣魚島,並在島上豎起日本國旗。此舉自然引起香港部分愛國人士對日本的抗議。中國保釣人士成功登上釣魚島,,意義如何?此舉是勇敢還是恥辱? 毫無疑問,保釣人士多年來首次登上釣魚島,有很多現實意義的。其一,從民間的角度在此彰顯了中國對釣魚島的主權;其二,為中國在和日本在諸如外交、經濟、軍事的博弈中,有了一些新籌碼,至少是提供了新的口實;其三,促進了香港、大陸和臺灣三地的保釣熱情。特別是督促馬英九政府不得不對保釣和其周圍海權,有更明晰的立場和態度。其四,面對釣魚島登島比賽中國長期處於的劣勢,提醒國人,中國並沒有真正強大,還需臥薪嘗膽。 上述意義,因為保釣人士被日本政府逮捕,以及日本民間和準官方的多次和隨時可以方便登陸釣魚島,兒衰減很多。中國強調釣魚島是自己的領土的立場越鮮明,在自己領取上被逮捕的尷尬也就越明顯。同理,在登上釣魚島的比賽中,中國不但不占任何優勢,而且也很不對等:中國人登陸甚或在釣魚島海域活動,都會遭致日本政府的逮捕或者強行驅離,而日本人在該處的任何活動,中國除了抗議,很少有有效手段。如果僅僅因為登上釣魚島,就舉國振奮,實在是一種意淫的悲哀。 登陸釣魚島,不是愛國與否的唯一表現。保釣登島,對主權的彰顯,民間自然有凝聚民心、彰顯民意的功效。但在明顯不對等的力量的支持和打擊下。民間的這種力量和民意的發動,在中國就大大折扣。尤其是以登陸釣魚島,和是否支持這種行動,作為愛國與否的截然標準,實在過於草率和簡單。任何人都清楚,中國民間對待日本長期占據釣魚島的態度,是十分憎惡和仇恨的。這種暗潮洶湧的民意,政府當局出於大局等多種考慮,不是鼓勵和默認,而是在小心翼翼地疏導和控制。否則,示威和抗議日本人逮捕香港保釣人士以及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釣魚島的,就不是寥寥的那些人。 在彰顯主權方面,自從中國大陸加強在釣魚島附近執法海巡之後,保釣登島的意義,也不遠如從前。在中國沒有能力,更多、更有效地巡視和執法該海域時,任何在釣魚島海域附近活動,都對彰顯中國主權,有著很現實的意義。當這種執法加強之後,個人作秀式的登島保釣活動,都有可能讓中國政府陷入更大的羞辱和尷尬。比如,日本人扣住人不放,或者直接撞死中國公民。發生這樣的情況,能否找回尊嚴,就要看中國後續的反應力度。任何國際慣例處理類似的問題,都無法降低羞辱、尷尬,更無法安撫一旦被全面激發的中國民眾的反日浪潮。此時,就要問,中日兩國政府誰做好了在此海域開戰的準備?在考慮各種情況下(包括美國參與和戰爭範圍擴延等),誰更有取勝的把握?所以,新時期的保釣活動,如果不能確認政府能夠和願意和全力保護你,那就需要配合政府的節奏。只有這樣的保釣行動才會更有意義,才能夠發揮更實際的作用。在兩國政府不準備在此問題上最後攤牌之前,中日許多自發的保釣活動,很顯然會被雙方政府隱然視為麻煩制造者。這大概也是民間保釣活動的尷尬。 即便如此,這並不妨礙保釣人士表現出來難得的勇氣和對主權的熱愛保護的熱情。以個人生命相搏,彰顯愛國熱情,從個人角度不可謂不勇;但站在國家的層面,顯然又是一種無奈和恥辱。中國民眾缺少的不是愛國熱情,而是更多知恥後勇的臥薪嘗膽。保釣更不能將保釣登島過度民族情緒化,無限誇大意義;更沒有理由為此而瘋狂和意淫。登上釣魚島與否和登上的次數,以及是否支持登上釣魚島不能作為評判愛國與否的標準。 畢殿龍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