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誰才是民進黨明天的希望之星?
2012/05/15 02:15:31瀏覽2468|回應1|推薦5

臺灣隨著民進黨黨魁選舉政見會一輪輪赤身肉搏之後,誰將出任黨主席已經呼之欲出。選舉結果如沒有太大意外,蘇貞昌為新的民進黨主席,已經沒有太多懸念。蘇貞昌和余熱猶在的蔡英文誰能帶領民進黨完成改革?誰能代表民進黨出征2016,獲得未來的重新執政?

誰才最可能成為民進黨未來希望之星? 要成為民進黨未來希望之星,需要具備幾個條件:一是,要在民進黨的權力核心或者具有隨時可以東山再起的民意基礎;二是要有改革的意願和魄力;三是能夠帶領民進黨在2016年,最有希望贏回政權等。

 目前符合上述條件的,大概有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和現在掌握實權的民進黨縣市首長。蘇貞昌歷來被看做,沈穩有余,靈便不足。加之這次選舉即便獲得黨主席的職位,也已經是遍體鱗傷。要想進行改革和有所建樹的話,他首先要過派系整合這一關。

為贏得未來大選之路,蘇貞昌必須在2014中期選舉中,有令綠營有不可辯駁的建樹。因為各種派別和屬意2016大位的民進黨政治人物,在蘇貞昌沒有建立自己穩固的權力核心,贏得普遍的群眾基礎之前,會將這個勝利的標準定得很高。也就是說,蘇貞昌在2014年中期的“七合一”選舉中,不能狂勝,則會被詬病為失敗。所以,蘇貞昌即便獲得黨魁大位,要成為民進黨真正的希望之星,他不敢輕言改革,但又必須改革。他要中期選舉中不但要贏得勝利,還要有足夠大的勝利。像筆者先前在一篇文章中判斷的那樣,蘇貞昌如果不能大刀闊斧在改革中加強自己的地位,完成民進黨兩岸政策的調整和推進。其很可能就是一任趟雷主席。在沒有走到2016就被消耗掉了。其希望之星,有位置沒有潛力。(畢殿龍:民進黨新黨魁的“趟雷”任務》)

蔡英文攜女性和相對清新的形象等優勢,對民進黨的支持者已經留有不可磨滅的記憶。在黨主席之爭中,為了“卡”、“圍毆”蘇貞昌,許信良赤裸裸地為蔡英文發聲。從政治光環和論述及號召能力看,蔡英文是最有力量帶領民進黨完成大的改革,至少要率領民進黨完成和大陸進行正面接觸的突破。筆者在一篇《蔡英文會訪問大陸嗎》的文章,曾經分析蔡英文這方面的諸多優勢。目前,在蔡英文的公開發言中,放下選舉包袱的她,反而收縮了推進民進黨改革的力道,其論述更加保守和具有更鮮明的臺獨傾向。訪問大陸、暢言改革,她正在逐漸失去一些對她和該黨有利的時間點。

蔡英文如果不能在2014年前,完成和大陸的接觸,她的收縮性語言無意之間,會對民進黨未來的走向,產生一種放緩節奏的導向作用。這會給新黨魁的兩岸路線調整帶來無形的阻力。設若蔡英文,是為了讓新的黨魁只作為自己重獲下一任黨主席的過度,而不希望其有太大的改革和建樹的話,這麽做應該是一個不錯的策略。但也會有兩重風險,即,民進黨新黨魁,展示魄力,凝聚黨內更多共識,積極推進兩岸改革,那麽,蔡英文勢必被推向保守派的陣營,而坐失先機;二是,即便其在兩年後重新獲得民進黨的黨魁,出爾反爾會使其作繭自縛。

她需要被大陸認可需要別人有更多的時間和更明確的論述和實質性的動作。這階段,她能否有充足的時間,來完成贏取2016大位必須的兩岸路線調整、亦或者對岸能否認可和配合其行動,都會有很大的困難。設若蔡英文被列入守舊一族,再設若其能夠再帶領民進黨爭奪2016大位,因為沒有補強兩岸政策的軟肋,其未戰先敗結果不會有什麽改變。因為,其時和其對壘的意見不再是馬英九。而且蔡英文的光環盡管會因臨近2016而增加,但在這之前,也會因為時日增長而消褪。

蔡英文如果最後一個時間點之前完不成兩岸路線的調整,不能搶得兩岸交流的頭香,其也許具有比蘇貞昌更亮眼的光環,但也是虛有其表而已。 民進黨最靈便,身份最超然的,也最可能推進兩岸政策進展的民進黨政治人物是謝長廷。

謝長廷也許因為再也不具有爭奪大位的主觀意願,但如果想贏得更耀眼的光環,他最好的發力點是兩岸關系的推進,和對登陸時機的把握。他很有實力在2016組合爭取大位時,充當副手或者是在之前的臺灣直轄市首長選舉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上述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如果沒有強力的改革,很快就會被列為過氣的守舊人物而被邊緣化。即便攜派系勢力,握有民進黨黨內的實權,但已經無法和國民黨中生代對抗。所以,沒有大的改革,蘇貞昌、蔡英文、謝長廷等這些政治人物,都很難成為民進黨明天的希望之星。

民進黨的希望之星,很可能會產生自民進黨現在在任縣市首長的中生代。只有他們有執政的優勢、政績才有實力和國民黨中生代一搏的希望。他們最終誰能脫穎而出,就要看誰能夠更有宏觀格局和上位的企圖心和執政成績更好,被更多的民眾認可。即便如此,如果沒有有利兩岸長期和平和親密交流的路線的調整,希望新星也僅僅是民進黨的希望之星而已。任誰都無法帶給臺灣和兩岸什麽新希望。

畢殿龍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inluzhiyin&aid=6456077

 回應文章

AntiIdiotBallan
朴槿惠當選是女權的倒退
2012/12/23 11:38
2012/12/21 楊虔豪(旅韓獨立記者)
http://www.mworld24.com/2012/12/blog-post_21.html

今日台灣《蘋果日報》刊出我發自韓國首爾的評論「朴槿惠當選 女權未必進步」(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1221/34720334/),原題為「朴槿惠當選是女權的倒退」,我重炮抨擊:台灣輿論還有政治人物並未認清朴槿惠的本質,因為她在號召國家不同立場的族群整合前,還未認真面對父親留下的歷史問題,韓國社會尚未真正和解;朴槿惠的跳躍式形象塑造策略,將會使其執政後面臨更艱難的挑戰。
---以下為正文---
19日晚,韓國總統大選進行開票起,朴槿惠一路領先,最後以三點六個百分點的差距擊敗在野黨候選人文在寅,保守勢力將繼續執政。「韓國史上首位女性總統」就此誕生。
這次投票率超過百分之七十五,為97年大選以來最高。就往例觀之,年長者多於上午進行投票,午後投票率越高代表年輕人出來表態可能性也越多。故韓國輿論向來有著「投票率標高就對進步陣營有利」的說法;所以投票進行中、每小時全國投票率隨選舉機關發布,數字呈現大幅增長時,社會上就開始出現「文在寅將可能當選」的聲音。筆者走在首爾街頭,許多年輕人甚至開心議論著政權將有可能輪替。
但開票結果,投票率高這個對文在寅「看似有利」的籌碼卻沒有全然展現出效果。首先是:和台灣同樣邁入高齡化社會的韓國,這次老年投票人口已經多於青壯年。另一方面,朴槿惠的出馬對緬懷朴正熙時期的中老年階層具極大吸引力,誘發這些原本就已經熱中參與投票的人們都出來投票,作為文在寅優勢主力的年輕階層卻未被激發出。若以出口民調來看,二、三十歲世代投票率分別為六成五和七成二,較上屆增加一成;但仍然不及被激發出來的50歲世代的八成九及60歲世代的七成八,這兩個階層的投票率也增長了一到兩成。忽略年長階層的結果,造成「高投票率=對進步勢力有利」的神話被攻破。
「準備好的女性總統」是朴槿惠競選時的標語,「女性總統」這封號似乎也成為台灣媒體炒作的熱點。朴槿惠當選後,蔡英文竟還在臉書上表示:「這不僅僅是韓國女性從政的劃時代紀錄,更是韓國民主進程的一個新階段的開始。」可見大家都被「女性當選」沖昏了頭,腦筋也不怎麼清楚。
選前筆者分別走訪兩候選人競選場合。朴槿惠在電視演說上不斷看稿,向來令人詬病;沒想到在造勢集會上,我眼睜睜發現:面相我僅十步距離的朴槿惠仍同樣在讀稿,這些稿子必然都是幕僚事先準備好的,否則在政壇打滾超過十年的她應可自然說出。朴槿惠在舞台上連揮手致意在內的任何動作全經由在旁的幕僚提醒才做出,不禁令人懷疑她到底有多少自主能力。在場觀察朴槿惠一言一行的我,腦中突然浮現起周美青在造勢場合壓著馬英九鞠躬敬禮的畫面。在集會上,她的舞台被競選陣營人員刻意圍起,民眾無法輕易接近,她的行動舉止表現出來讓人覺得她與百姓相當有距離。
在領導人特質上,她未如文在寅或已退選的安哲秀般具有強烈個人魅力,所有的政治基礎與形象塑造全部倚靠身為父親的朴正熙前總統。而主打「女性總統」的她,卻沒有提出令人驚豔的女性或照顧弱勢族群之政策。另外,面對父親朴正熙執政時所留下的侵犯人權、反民主的歷史問題和政治責任,歷經五任國會議員的她都未認真應對;直到今年中旬競選時才向國民「淡淡地」道了歉,空泛地提出「大統合」的構想。換句話說,「女性」成為隱密承載父親獨裁威權的包裝工具。朴槿惠面對政治,依然從屬父權餘孽,缺乏自主地位;這並非真正的「女權」,而是家父長制保守傳統價值的延續。當「女權」成為依附性質的包裝外皮時,這必然是社會的一大退步。
台灣輿論沒法看清現實,韓國大選也想湊個熱鬧,蔡英文還為鄰居出了個女總統而沾沾自喜;這正赤裸地暴露出台灣人對國際事務的無知,以及政治人物的偏狹與愚昧。
(原刊台灣《蘋果日報》2012年12月21日A3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