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國兩區」馬英九被逼出來的智慧
2012/03/30 07:59:54瀏覽1520|回應1|推薦12

“一國兩區”和平協議的序曲?
馬英九的“一國兩區”後,一時間,表面上看,是兩面不討好:大陸並不太熱心回應這種沒有實質性的進展、風向球式的說法;民進黨則罵其混淆了臺灣的國際視聽,降低了臺灣在國際上的能見度,是一種退步。如若不是民進黨被綁架準備特赦陳水扁的問題出來為其解圍,馬英九在臺灣遇到的攻訐和阻力會更大。但深入觀察分析,“一國兩區”的提法,實在是馬英九被逼出來的智慧。後續如果其夠魄力,未嘗不是兩岸和平協議的序曲。

“一國兩區”被逼出來的智慧
一國兩區按照臺灣的說法,並非是馬英九新的發明和創造。李登輝以來,臺灣就一直有這樣的提法,蔡英文甚至有一國四區的提法。一國兩區不但在前任藍綠陣營的關鍵人物認可和提出過,更重要的是,其符合臺灣所謂的“中華民國憲法”的精神。所以最多這種提法是舊曲新唱。

馬英九之所以此時找出這種說法,實在是被逼出來的智慧。大選之前,馬英九拋出兩岸和平協議議題,差點讓其選舉崩盤,不得不用所謂的公投說消毒化解。但是兩岸和平制度化,是臺灣的需要,也是馬英九執政的方向、歷史定位獲得的關鍵。“一國兩區”這種被藍綠都提過,也符合法律架構的說法,就成了馬英九兩岸和平協議簽訂簽訂民意積累和風向試探的最好的突破口。

用這個作為突破,除了有上面所說法律基礎的正當性之外,也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功效。讓民進黨實際執行和提出過的說法,攻擊起來不能夠理直氣壯、無法傾盡全力。對大陸來說,一個中國的框架,符合兩岸和平協議談判的基礎,而且與先前大陸的“一國兩制”和臺灣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相比,正好是處於一個中間的位置。怎麽說也是有了一些進步,為兩岸和平協議簽訂提供了一個雙方都可能接受的基礎。某些方面,這自然也是對北京方面的試探和預熱。

另一方面,對臺灣內部來說,這種提法,則不僅僅是放“風向球”式地試探,也是在提前進行法律、歷史、現實和民意的積累。如果要簽署兩岸和平框架協議,就不能原地踏步,就要化解民眾的疑慮,凝聚更多的共識和獲得對岸最低的認同。“一國兩區”此時提出,在民進黨看來說是,時機不對,而對馬英九來說,提出的時機則恰恰好。

“一國兩區”的提法,在馬英九來說,並非一開始就是明晰的、有預謀的概念,而是在兩岸反對和支持盡快簽訂和平框架協議的多種力量拉扯下,被逼出來的一種智慧。這種智慧,即便沒有陳水扁特赦事件沖淡了綠營的反對力道,綠營也找不出更有力的發力點。現在就有綠營的一些智庫人士,如洪奇昌、郭正亮等,從正面和側面認同這種提法,即便謝長廷等強力反對的人,也只能質疑說,提出的時間點和地點不對等。所以說,綠營無論後續的反擊力道還有多大,馬英九這種提法和逼出來的智慧的運用都是很成功的。
        一國兩區或可成為兩岸和平協議商簽序曲
一國兩區也許不能全部滿足北京對兩岸關系發展的需要,但這種明顯比以往提法有所進步的論述,會讓其在兩岸和平協議簽訂過程和談判時,最有可能被接受和認同。因為北京方面十分清楚,對臺灣的要求不宜過於苛刻。逐漸的進步比沒有進步好。對馬英九用這種提法宣導和凝聚共識,也只能樂觀其成。

但是,如果真正讓一國兩區的提法成為兩岸和平協議簽訂的序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化解許多具體的矛盾。

首先,一國兩區在綠營提出強烈反彈之後,馬英九要有很強的抗壓力,同時也要有很好的闡述能力,讓更多的民眾清楚,這種提法,不違背臺灣的現行法律,也不會在實際被使用在和兩岸談判時,讓臺灣的主體性和獨立性消失。這種提法的利弊以及給臺灣未來方向的導引,馬英九需要有更準確、明晰和堅定的描述與堅持。否則,也只能是一個隨風飄逸的“風向球”而已。

其次,“一國兩區”盡管與大陸方面提出的“一國兩制”存在著相當的差距。但卻符合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底線基礎。事實上北京方面為了兩岸的和平,早已放棄早先所謂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說法,而是代之以“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一個中國的概念更加寬泛和具有模糊性。這是善意也是智慧,更是為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大局。

要想讓“一國兩區”能夠成為兩岸和平協議簽訂的基礎。除了大陸方面需要,降低姿態和已經擁有各方面的優勢與上位之外,在具體操作中,遇到的最大瓶頸恐怕是在兩岸對這一問題的描述,與在國際舞臺上的具體操作。所以需要,發明和推敲出一種,被國際上包容和默許的,為兩岸共同參與國際社會量身打造的模式和方法。以往的“中華臺北”恐怕已經不能完全滿足這方面的需要。

最後,“一國兩區”的提法,即便極大化地模糊“一國”具體的概念,但也需要在未來的兩岸發展導引方向上,有一個符合彼此希望和能夠接受的描述。具體說,就是兩岸未能統一之前,應當如何如何和不應該如何如何之類。這種描述應該具有對法理臺獨的限制,和對武力急統的焦慮的消除等內涵。

總之,“一國兩區”的提法,盡管暫時遭致各方的褒貶不一的評價,好像兩面不討好的樣子。但畢竟是馬英九展現簽訂兩岸和平協議的努力和善意,是一種理念的進步。如果能夠強力堅持、大肆宣導,獲取臺灣內部盡可能多的共識,擷取兩岸最大的公約數。“一國兩區”或許真的就是兩岸和平框架協議商簽啟動的序曲。
畢殿龍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xinluzhiyin&aid=6276888

 回應文章

joycelinlin愷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道破務實
2012/04/05 09:31
畢先生的題目,極之贊同。想必馬總統絞盡腦汁,思索出這一個圓融各方和符合現狀符合憲法的說項,真是被逼出來的智慧。而兩次十六字箴言也務實和精闢啊,直覺他看得遠看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