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09 00:25:33瀏覽2095|回應7|推薦7 | |
畢殿龍:交流基礎尚弱,兩岸需更用心鞏固 對兩岸關系未來的發展持悲觀論者,應該是源於馬英九對兩岸統一路線的斷然回避,對兩岸和平制度化推進的乏力。馬英九的連任並沒有給大陸持這種觀點的人更多的振奮。在許多人看來,這反而延宕了大陸做出更明快的抉擇。甚至有懷疑馬英九是“漸獨”、“暗獨”的人也不在少數。 的確馬英九公然宣誓,自己有生之年看不到統一,自己反復強調,自己任內會繼續堅持“不獨、不統、不武”兩岸政策基調。理念加之其本身的能力、魄力,對其不能讓兩岸關系有大踏步前進的擔憂,不全是杞人憂天。 對馬英九連任,兩岸關系會迅猛發展,甚或認為兩岸和平協議的簽訂指日可待的看法。是認為馬英九的作為的確是在推進兩岸良性互動和交流。一系列兩岸交流的政策的出臺以及兩岸人員、資金等的不斷開放,有力支持了這種論點。馬英九連任成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擴大和鞏固這種成果。馬英九不止一次表示,要推進兩岸和平制度化,也強化了這種信息的傳遞。樂觀派津津樂道的是,臺獨派在臺灣的聲音漸次微弱,甚或由此許多學者判斷,臺灣各黨派的兩岸政策正在趨同。 無論是悲觀論者還是樂觀派,兩岸關系發展的成果剛剛結成,基礎還十分薄弱。過度悲觀固然會打擊兩岸交流的積極性。但盲目樂觀,也許會導致大失所望的結局。對兩岸關系全力推進,持審慎樂觀,加意呵護才是讓兩岸關系走向更好、更遠的持正態度。 這是因為,臺灣的社會制度和政治生態決定的。臺灣不是少數人、少數集團說了算。而是一個開放的、民眾都可以深度參與甚至隨時可以走向街頭抗議的社會。領導人的態度,固然對社會可以起很大的引領作用。但沒有深厚的民意,不但有利兩岸的協議難以簽成,即便簽訂,也難以推行。再就是,民進黨的改革還沒有完成,其對兩岸的政策調整,還處於混沌和群龍無首狀態。從現實看,民進黨無論是誰當選新的黨魁,兩岸政策短期內都難以有大的突破。幾乎占臺灣政治選民半數的綠營,仍是馬政府推行兩岸交流深化的最大障礙。民進黨代表的臺獨勢力,只是在蟄伏,而沒有被消滅和改變。這就讓兩岸未來交流的方向和速度有很大的變數。 主要影響兩岸交流方向和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其二,臺灣的內部事務的發展狀況。具體說,就是馬英九治理臺灣的能力和成效。馬英九第二任期還沒有開始,美牛、證交所稅、油電雙漲等已經鬧得民心盡失。現在滿意度,在個別民調中只有一成多。設若這種局面不改變,就會大大降低兩岸開放的幅度和速度。一方面是馬政府沒有心情和能力碰觸更敏感的東西,二是,臺灣反對派有借口設置更多更大的兩岸交流的障礙。(參看拙作《馬政府的“內不順”,恐致“外不張”》)再設若四年後,國民黨因執政不佳失去全面執政,民進黨又沒有在這一階段完成對兩岸交流有利的路線調整,兩岸關係的倒退和停滯是可以預見得到的。 其三,美日等對臺灣的介入的深度和廣度會時局的變化而變化。一旦美日有機會趁火打劫,就會對臺灣加強介入。這會激發蟄伏的臺獨勢力蘇醒和擴張。也許兩岸關系再也不可能回復到交流之前,但兩岸的交流的質量和成果都會大打折扣。 鑒於上述種種因素,兩岸對交流的成果和良好態勢需要加倍珍惜。馬政府需要做更多的努力,治理好臺灣,獲取更大民眾的信任和對其的信心,用更大的魄力和更多的資本推進兩岸關系。大陸也要調整自己對馬英九的期望值,繼續保持耐心、展現善意。雙方更要不斷擴大和鞏固兩岸交流的基礎,提高兩岸的文化認同。這就需要兩岸除了經濟上,有更多更深入的聯結,比如陸資更多地服務臺灣民眾;兩岸民間交流的深度和廣度更是抵禦退步的民意基礎。兩岸文化和教育的交流,看似是緩不濟急的事情,卻是最有滲透力,最能深入人心的方面。 總之,兩岸關系的發展,正處於爬坡階段。過於悲觀反而會失去耐心;盲目樂觀則會忽略交流中可能會遇到更加尖銳和越來越多的矛盾和挑戰。只有雙方體現善意、展現誠意,把握千載難逢的機遇,用心呵護已有的局面,不斷擴大和鞏固交流的基礎。即便在馬英九第二任期看不到兩岸民眾期盼的那種長期統一、和平的局面。但如果能在其任內,預留兩岸未來一統的選擇節口,打造未來兩岸數十年和平的框架,其也功莫大焉。 畢殿龍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