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再談譯語
2017/02/25 19:44:09瀏覽94|回應0|推薦0

跨年與守歲中提到,computer的「電腦」譯語,由於簡單明瞭,也就取代了「電子計算機」,而被普遍地使用於兩岸三地。

但是有些地名,卻不容易如此簡單地統一。比如美國西海岸的San Francisco這個城市,在臺灣,它被稱為「舊金山」,在香港它被稱為「三藩市」。有次在機場看到「圣佛朗希斯科」這個地名時,最初不知是指何處,看了英文地名,才恍然大悟。「舊金山」「三藩市」的地名都只有三個字,容易記憶。「圣佛朗希斯科」的地名長達六字。漢字為表意文字,能望文生義是它的好處。像「舊金山」這個名稱,我們很容易連想到它與「金山」的關係。也就比較能記憶住它是因淘金熱而發展出來的城市。另外戰後的對日和約的簽訂地點是在舊金山,因此那個和約,一般也就稱它為「舊金山和約」。

我們可以從「舊金山」這個由來已久的地名連想到它城市的發展性質和歷史。但是地名一改為「圣佛朗希斯科」,就有如切斷了它與過往的連繫。新出生的世代,習慣了新的譯語,大概很難從「圣佛朗希斯科」去連想到它的過往。

兩岸三地以外,日本‧韓國‧越南都曾使用過漢字,或者是仍然在使用漢字。漢字的意義大致是一致的,但是在翻譯外語時,常會因各地的方言或當地的文化,而有了出入。像「三藩市」「紐約」就都是粵語發音。

地名以外,我覺得有趣的是關於「bad debts」這個商業用語的譯語,在中文裏譯成「壞帳」。「壞」是種道德觀念,儒家的道德觀念,無所不入,甚至表現在商業用語上。日本並不如此稱呼。90年代日本的泡沫經濟雪崩後,銀行和媒體對收不回的壞帳,用「不良債權(フリョウ サイケン)」來稱呼。雖然指的都是收不回來的債權。比起「壞帳」的用語,日文的「不良債權」一語,既婉轉又客氣。猜想,這會不會是因源於他們顧客至上的社會習俗呢? 貸主也是顧客,明言顧客是「壞」或「惡」,是社會的忌諱。

另外像中文裏所說的「老人癡呆症」在日語中以「認知症(ニンチ ショウ)」來表示。「認知症」拐彎抹角,很難從字面去理解出,到底是什麼種病。「老人癡呆症」一語,揭人之短,有失厚道。但是一目了然,從字面上,我們馬上能知道是老人的一種病症,症狀是「癡呆」,很快能把握住病情與真相。

譯語除了顯現出翻譯人的真材實學外,也反映出當地的語言文化的特徵。好的譯語深入人心,也方便大家使用。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taiwan2014&aid=9312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