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差別社會(3)~部落民與在日
2022/05/24 10:18:58瀏覽572|回應0|推薦15
5月21日星期六那天去了一趟京都。先是到京都車站附近崇仁地區的「柳原銀行記念資料館」。跟著去的地方是宇治市伊勢田町的「ウトロ平和祈念館」。普通,大家到京都都會去參觀諸如金閣寺、銀閣寺等名勝地區。怎麼我選的地方卻都是些名不見經傳的場所呢?到底「柳原銀行記念館」與「ウトロ平和祈念館」有什麼好參觀的呢?

崇仁地區原本是京都市被歧視的「部落民」的居住地區。那時「柳原銀行」是這個地區唯一的銀行。「柳原銀行」後來破產了,但是建築物被保留下來。在「柳原銀行記念資料館」裏保存了崇仁地區的歷史資料。「ウトロ」這地區,在二戰期是飛機製造廠。2000名勞工中,1300名的勞工來自朝鮮半島,在戰後的混亂中,部分勞工和其家人繼續留在「ウトロ」生活。去這兩個地方,主要是想了解崇仁地區與「ウトロ」的歷史。

標題「部落民」的「部落」在日文中的意義為「村落」「聚落」的意思。原本並無特別歧視的意思。但是在眾多部落中,有些部落的居民,世代從事特殊職業,這些職業多數是一般人不願擔當的「污穢」的職業,他們的居住的場所也被規定在一定區域裏。這些特殊性讓這些部落被稱為「特殊部落」。明治政府在明治4年(1869)發布了「解放令」,解除了他們在戶籍上的特殊身份,與過往的士農工商同列於「平民」這一身份。但是社會上並不能馬上接受這個現實,雖然已經是「平民」了,卻仍然被揶揄為「新平民」。

在差別社會(1)這篇,主要在敘述部落民在就職與結婚時如何地受到歧視,差別社會(2)篇裏,則從相反的角度來描述在行政主導下的「同和運動」中,一般人的感受。

日本社會行政方面以融合社會全體為目標,社會大眾在戰後尊崇自由民主平等的理念下,也認識到傳統「差別(歧視)」的不當。行政與社會大眾都認識到彌補歧視與被歧視兩者間的橫溝是當務之急。從1969年開始實施十年「時限立法」的「同和對策事業特別措置法」,一再延期,直至2002年時,才宣告結束。可以看出彌補歧視與被歧視雙方間的橫溝是如何地不容易。

但是日本社會的「差別(歧視)」問題,並不限於部落民與一般人之間,也見於日本人與外國人間。標題的「在日」,是「在日外國人」的簡稱。原本泛指所有住在日本的外國人而言。但是因為歷史的淵源,一般日本社會在使用「在日」這個名詞時,多數是指在法律上被認定為「特別永住者」的人。他們戰前就住在日本,也擁有日本國籍,卻在「舊金山合約」成立後,喪失了他們的「日本國籍」,這些人與他們的子孫被日本政府認定為「特別永住者」。這些人中,以來自朝鮮半島的人居多,1952年時來自朝鮮半島的幾近60萬人,「在日」的狹意說法,就常被限定為「在日的朝鮮半島人」。

「ウトロ平和祈念館」所保存的歷史資料就是ウトロ地區的「在日」歷史資料。「在日」的朝鮮半島人,他們的居住地自然不限於「ウトロ」這個地區。在「ウトロ平和祈念館」中,也看到關於住在九州的softbank創業者孫正義的資料,其中提到他小時候也曾被日本人投石而流血不已,思春時期,幾度想自殺。這個「ウトロ平和祈念館」開館前也曾被一個日本年輕人放火,失去了部分資料。

「部落差別」在長年的「同和運動」中有了長足的改進。「在日」的問題,也隨著日本的國際化、人權觀念的普遍化,以及「在日」二世·三世逐漸融入日本社會而有了改善。 但是深植在人們心中的傳統的「差別(歧視)」觀念是否能根除,是誰也不能預測的。
( 在地生活亞洲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taiwan2014&aid=17444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