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美國飲食的十大趨勢
2016/01/25 16:27:23瀏覽3211|回應2|推薦53

每隔一段時間,美國的食品科技協會都會整理消費者飲食的趨勢,主要做為業者與學界參考。去年(2015)該會的機關刊物根據前一年的調查數據,整理出最新的消費者飲食的十大趨勢。雖然台灣與美國兩地飲食文化不同,不過,基於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許多趨勢值得參考,也值得討論。

摘要整理

一、生鮮冷藏優先
近九成的人們認為生鮮的食物比較健康,八成認為生鮮的食物比較好吃,近八成消費者趨向多選購新鮮的食物,優於加工食品。因此新鮮以至冷藏的食材成為消費者的優先選擇。

二、生活型態改變
人們的生活型態改變,使得飲食習慣有了戲劇性的變化,影響了銷售與包裝的新發展。近半數獨自進食,雖然在多口家庭中,有近四成還是獨自飲食,只有27%的家庭有小孩共同進食。

三、適當的零嘴
零嘴、即食或輕食爆量,美國2014年每天每頓飯之間吃零嘴者為2.8人次,半數成年每天吃三次或更多次零嘴。還好,人們分清楚正餐和零嘴的內容,不會把零嘴當正餐吃。

四、追求變化
約四成人們選擇傳統的美食,不過人們同時追求新的口味、新的料理,如亞洲食物在增加中,67%選擇中式食品,其後如壽司(25%)、泰國食品(24%)等,融合式異國風味最受歡迎,正統式的異國食品也得到部分支持。

五、避免的飲食
2014年,三分之一人們選擇特別的飲食,如8%選擇不含麩質(gluten-free去麵筋),7%選擇去乳糖,6%選擇生食,5%選擇去乳品,5%選擇果汁排毒(juice cleanse)。四分三人們在晚餐中會選用肉類替代品作為蛋白質來源,顯示肉類食用減少中。蛋是肉類主要的替代品,其他便是各式豆類製品。17%成人嘗試遵循素食。乳品飲料和其他替代飲料快速增加中。人們重視食品過敏,44%人們認為不含麩質的食品比較健康。

六、早餐至上
2014年,人們每週在家裡吃5.1次早餐,半數是獨自食用。四成每週會到速食或咖啡店用早餐,使得早餐市場大增,還有,即食即飲的早餐大行其道。人們認為早餐營養很重要,所以要選吃真正高檔的食材,利於維持精神和體力,維持午餐前的飽足感。

七、天然的思考
2014年的調查,消費者選擇多購買些在地、有機、天然、非基改的食品,分別佔29、28、25和23%,三成選擇最低限度加工(minimally processed foods),三成消費者選購無保存劑、無化學添加物,28%避免高果糖。四成選擇避免基改食品,有五成認為瞭解基改作物,但是只有四成多注意到基改標記,因此更多選擇購買有機食品。四成五不常看各類認證。

八、完整的食物
健康概念和尖端料理之間的平衡很有意思,例如面對不含麩質食品的選擇時,轉向古老的和異國式的選擇,例如小米、稻米、蕎麥等來替代小麥製品。水果、果汁和果菜汁等趨於流行,或傪入到其他製品中,增加營養的完整感。

九、簡易的料理
28%人們自認在20分鐘裡完成餐點料理,方便的、一盤式的食品食材趨於流行。料理的方法也在改變中,烘烤是美國最常用的料理方式,其他會用蒸的和炒的,愈來愈少用油炸的。

十、監控飲食
超過半數個人和家庭看緊飲食,66%為了一般健康,55%為了減重,40%為了減少脂肪、醣類、鈉等,38%為了避免將來醫療問題,37%為了保持體重等。除了糖和熱量外,減少這個減少那個的趨向比以前降低,例如沒那麼在意咖啡因的問題。仍有,41%注意低鈉健康,37%注意低糖,33%注意無反式脂肪酸,31%注意低卡,22%注意低碳水化合物和低膽固醇等。

討論

兩地雷同

看到上述美國的最新食品選擇意向,和台灣的情況有頗多雷同,例如:重視健康、有機、非基改等。看到台灣滿街早餐店和便利商店的食品內容,可知對早餐的選擇、輕食的增加,台灣更普遍。

精細差異

台灣有針對學童所做的飲食營養知識調查,或針對其他特定對象或主題的調查,沒有看到對於消費者意向做追蹤性的調查,所以消費者的趨向變化比較無法明確掌握。精細度而言,例如對於去麩質、去乳品、醣類、咖啡因等特定主題,我們就可能沒有長期的數據。

矛盾選擇

十大趨勢中,如重視生鮮、減少添加物、重視完整營養等,這是追求天然、完整、低度加工,但是基於生活型態的改變,又重視快速料理、追求特定營養控制的飲食,這是有矛盾的,因為後者屬於精緻化的加工、調配。如果兩者要兼顧,消費者個人得對自身的健康有精確的掌握,還要抵得住傳媒的影響。

傳媒影響

兩地同樣受到傳播媒體的影響,例如美國人重視食品過敏,44%人們認為不含麩質的食品比較健康,事實上只有少數人口會對麩質過敏。對於咖啡因態度的轉向,也可能被現在流行反式脂肪酸等其他議題所取代之故。基改食品的情況台灣更甚,過去本國有做過調查,八成多國人不瞭解基改,甚至一半人口沒聽過基改食品,但是有六成多認為基改食品有安全問題,「不瞭解但是反對」的反差比美國更為嚴重。可見台灣的淺碟社會,更顯著地受到傳媒左右。

結語

健康無捷徑,上述精緻化的調查,消費者的趨向,有些是依據科學研究,有些受到傳媒的影響,有些是受到銷售策略的影響。對於個別的健康而言,最重要的是瞭解個人健康和遺傳。現代的台灣,不擔心營養不足,擔心的是過剩,所以平常時,多粗食、均衡、不過量、少激烈加工(如油炸),配合正常作息便可。如果基於健康的瞭解,例如各類食品過敏需要戒口時,最好經過診斷,參考營養師的建議調整。

請參考

Sloan, A.E. 2015. The top ten food trends. Food Technology 69(4):24-43.

《天下雜誌》2013 「新良食運動」,國人飲食習慣獨家調查

瘦肉精政策轉向,請蔡主席解釋一下

媒體白目報導米飯,官員和網友理盲反應

弱智反基改,甜玉米陪斬!

民粹如此,事無可為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ghc70&aid=44743325

 回應文章

其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1/30 10:07

林林總總一大堆,在台灣其實很難做到.原則上是:"多粗食、均衡、不過量、少激烈加工(如油炸)"。

我通常不外食.萬一必要,強調所謂"美食","精緻"的不去碰.味道越好的越是有問題.

幾年前,我去美國一趟,發現他們吃食有"中化"現象.

wonghc(wonghc70) 於 2016-01-30 16:29 回覆:
謝謝學長見證第四點。

放逐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1/28 13:02

很棒的文章!

美國不知道是混血的關係嗎,各式各樣過敏特別多,所以食物選擇五花八門。

許多打工族還是非常可憐,時薪低,排班沒規則,往往只能隨便抓個炸雞披薩或速食配可樂。

wonghc(wonghc70) 於 2016-01-28 13:50 回覆:
美國人沒有那麼多過敏,調查所顯示對於一些過敏性成分的特別關注,可能受到傳媒的影響,之所以在文末結語中有些建議,就是要清楚自己的健康體質,切莫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