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6/18 18:31:22瀏覽2770|回應3|推薦72 | |
驚!麵包店主打新鮮看得到 卻疑用過期1年多食材 以上是最近個把月來發生的食品違規事件,一般稱為食品安全事件,雖然像連珠砲一樣炸裂,似乎都沒有鬧成全台的大新聞。一來少了過去的新聞「搞手」,因為他們都上台執政了,二來這些事件中確實少了貫通全場的角色,如塑化劑、毒澱粉、餿水假油等,不足以吸引全民的注目。 不過,如果仔細審視,會發現這些事件全都是使用過期、劣質、低價原料等,以牟取不當的得利,業者都缺乏事業倫理、道德良心。莫怪這些小型廠家,過去台糖、義美、大統、強冠、正義等,全都被爆過類似的食品安全事件,他們都是中大型企業,甚至是國營企業。 這類事件統稱為食品傪偽事件(Food Adulteration),已經是全球化的食品危機,連歐盟都爆發過馬肉事件,雖是全球化的趨勢,都沒有兩岸華人地區來得密集與花樣繁多。 在食品傪偽中,政府有何責任?(1)政府應該常檢視修正相關的法規,(2)強化稽查這些法規的履行,(3)經常與業界溝通以瞭解所關心的議題,(4)建立食品的真實標準以防假。 工業界的責任呢?(1)負起更多倫理與道德的責任,(2)注意世界對於加工與食物過敏原的瞭解,(3)確實評估食品原料、添加物與加工對於食品風險的影響,(4)加強檢驗容易劣化的原料成分、添加物等,確保食品的完整,(5)接受公正第三方的稽查以確保系統妥適。上述建議不是我的發明,而是國際上應對食品傪偽潮流的普通建議,對業界而言,所有各項建議都總歸在倫理與道德上。 您或許認為強調道德良心太八股,太不切實際了,蔡政府不是說要加強十倍的檢驗嗎?對於業者而言,特別是台灣這種以中小型業者為主的國度,地不分南北,到處都是食品業者,若不是自己人爆料、檢舉,或誤打誤撞,政府的「檢驗」那能揭發這些沒良心的行徑!假若業者都不認為用點過期原料、賣點過期食品、用點假貨、騙騙消費者有甚麼大不了,我們就不配談食品安全。看過去大廠家被揭露時的反應可知,業者對於道德與職業倫理的自我要求實在太低了,白話說:就是沒有恥感! 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嚮。看看我們社會的領袖人物給大家甚麼道德倫理榜樣嗎?政治人物為了權與利,翻雲覆雨,前言不對後語,價值變化多端,而臉不紅氣不喘,政治人物擅「權變」就是不變的真理,也就算了。社會上監督政治的第四權呢?社會上曾經有過的公正專業人士,如傳播界、法界、醫界、學界呢?他們曾經在台灣發展過程中發揮過巨大的角色,如今他們的道德與倫理又在哪裡?靠邊、鄉愿、緘默。學界本該作為最後一道力量,但現今紅遍全球的是論文弄虛作假,為名、為利、為權,反而是社會上最負面的道德倫理教材。 為了國民的食品安全,我們該加強業者的道德良心自覺,該加強稽查檢驗!社會上層的道德、倫理與良心呢?我們請誰去加強教育、加強稽查? 請參考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