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前瞻食安,兩大錯誤!
2017/07/10 10:08:48瀏覽1782|回應1|推薦60

日本處理得當,腸炎弧菌的中毒事件從1999年起陡降(Hara-Kudo et al. 2012)!台灣依然維持高峰不墜!

50億蓋實驗室 食安專家:錢要花對地方
2017-07-10 02:13聯合報 記者鄧桂芬/台北報導

衛福部食藥署長吳秀梅指出,該署現有實驗室空間環境限制,無法設置更多新興精密檢驗設備,擬爭取前瞻計畫編列五十億元,分期蓋國家級實驗大樓,若推動順利盼八年內完工。專家建議,經費用於建築,也應提升設備、人員訓練、強化事前預防,才是把錢花在刀口上。
吳秀梅表示,食安問題環環相扣,食安五環政策之一是加強檢驗,源頭管理需檢驗技術,配套就是需要實驗室,後端的蔬果農畜產品、邊境輸入,也需要市場監測,才能確保國人食安。吳秀梅說,觀摩日本、韓國及中國的國家級實驗室,現代化格局比國內標準又完整,台灣應向國際看齊,利用前瞻計畫編列五十億元,找國有閒置地蓋國家級實驗室,設置精密檢驗設備。

「食安五環」出自執政者的食安幕僚,這些幕僚多出於醫學院的毒物科、與化學風險等名嘴。本以為「食安五環」僅是選舉方案,沒想到看到近日的報導,居然依照執行,不見社會上實際參與食品安全的專家有任何發聲!

為了通過蔡政府的前瞻計畫,將食品安全納入,更堂而皇之將大筆特別預算灑在檢驗的硬體建設上。錯誤之處,凡是參與過食品安全實務者都會瞭解,這類計畫搞錯方向,花錢事小,白白浪費國家發展的時間,對實際食安裨益不大。

單從這則報導,追蹤這一年的作為,如大力支持成立食品安全教育體系,和大力補助檢驗軟硬體設備。其中有兩大錯誤:其一獨尊化學性風險,其二極大化政府檢驗功能。

獨尊化學性風險

由於全球性食品傪偽(Food Adulteration)的流行,經過國內推波助瀾後,就以為化學性風險就是食安的全部。建立從農場至餐桌的追蹤溯源制度是控制這類風險必要的手段,全球皆然。不能說此類化學性風險不重要,生物性風險呢?其中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風險呢?造成急性致病傷害的幾乎全都是微生物風險,以台灣最流行的腸炎弧菌為例,每年約七成食品中毒案件由此菌所造成,此菌原在亞洲臨海國家流行,平常歐美都不怎麼重視,但在1996年全球大流行後,聯合國、歐美等國積極推動此致病菌的風險控管,日本更不在話下,從1999年後,由於作為適當,大大降低此菌的中毒事件(見附圖),台灣歷年維持高峰不墜!連泰國、紐西蘭、澳洲、中國大陸等,在學術研究以及風險控管上,都有積極的作為。反觀我國,從政府人力、學術研究等觀察,完全忽視了全球都認為極重要的食源性微生物風險,我曾當面聽前述毒物專家說:這些致病微生物屬於「衛生問題」,不太屬於「食安」的範疇。言下之意,將食物煮熟就沒問題!能不啞然!

極大化政府檢驗功能

食品安全從事者都知道,食品安全的提升在於建立完整的品管制度,時下流行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是HACCP系統,在食品供應鍊上控管所有關鍵步驟上的化學性、生物性、物理性風險,目的是要業者自我控管,政府與其他參與者的作為是要督促業者確實建構與有效執行此系統,政府的稽查與檢驗,僅作為督促與驗證功能。此架構之建立,不全在政府的檢驗,加強十倍、百倍的檢驗,都不可能替代所有業者的自我管理制度,食品的檢驗遠比臨床檢驗複雜困難。況且這些檢驗偏向化學性風險,忽略了生物性風險,對整體食品風險的降低,影響不大。

以為花錢就可以買食安,加強檢驗就可以改進食安?!可憐的國家特別預算,那是向未來子孫借支來的!

請參考

「食安五環」只是選舉方案!

民粹激情救不了食品安全

食安事件中,為何不見專業?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ghc70&aid=10616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