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8/04 09:51:41瀏覽2635|回應2|推薦50 | |
全國首例 北市校園廚工 健檢除4菌 這幾年我都有參與國民學校團膳招標的作業,看到進步,也看到民粹作為,經費不合比例地投擇,更感慨小小的台灣,小國民的待遇也兩極化,大都會如台北市、新北市,單價六十元以上,享受著「四章一Q」食材、有機蔬菜,而稍微偏遠的學童低單價(二三十元)的營養午餐,又如何能夠享用得起! 因為不合安全比例地立法通過禁止基改食材進入校園,今年的國民中小學、幼稚園等營養午餐招標作業,已經很少看到學校老師和家長質問有關基改食材,不過,仍然極度關切食材送檢驗的頻率與品項,特別是都會區學校的成員們。如果真符合教育部與農委會所推動的「四章一Q」食材,已經有良好的品質管制,下游團膳業者與學校應該可以合理降低檢驗的頻率與範圍,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任何支出都會轉嫁到學童身上! 農委員推動學校午餐全面採用「四章一Q」食材,本年度(2017)九月新學年上路,那就是「CAS有機農產品標章」、「CAS臺灣優良農產品標章」、「產銷履歷認證標章」、「吉園圃標章」,以及「台灣農產生產溯源QR Code」。這是全面性監管農產品的來源與安全品質,當然是好事,有上過市場就會知道,高品質的食材當然單價比一般高出許多,特別是真格的有機食材,價格可要高出幾成至幾倍,嚴格選用「四章一Q」者,政府會補貼幾塊錢,對於大台北地區單價六十元的營養午餐而言,容易配合,換成三十幾或二十幾元單價的呢!我沒有試算過,這些學校的學童家長能否付得起?還有,處理這些「四章一Q」食材,團膳廠商得付出更多的人力去採購、監管與維護,對於服務偏遠地區學校比較小型的業者而言,能不能確實做到,這也是需要考慮的。如果為了蔬菜的農藥安全,採用「吉園圃標章」蔬菜已經很合理的了,強推「有機」食材,為了賦予更多的生態保育、「食農教育」的意義,多付出些成本,都會區的學童家長可能樂於接受,相對於單價低、只求溫飽的偏遠學童而言,這是否是奢望! 強推「非基改」與「有機」食材,我認為對於學童營養午餐而言,都是屬於錦上添花、成本與安全不合比例的作為,學校家長願意多付出,可,實在不必推動成全國的運動,用政府的預算貼補。另外台北市政府推動「除四菌」,台北市與新北市的業者響應,看到業者紛紛呈現員工檢體送特定檢驗公司的報告,可想而知全部都是「陰性」,沒有檢出這幾個致病菌。廠商為了「除四菌」,要為每位員工多付出幾百元檢驗費,當然最後都會加入到成本中。 這「除四菌」可以做,會有些警惕的效果,不過我認為規劃不是很合理,都是「想當然」的決策!員工的身體健康、個人衛生與操作習慣影響團膳安全甚鉅,所以每年都要做健康檢查,檢查的項目包括傷寒菌與A型肝炎兩項,為何?因為傷寒菌(沙門氏菌的一個血清型)在少數病人康復後會成為帶原者,A型肝炎則會從食品與飲水中傳染。而「除四菌」中從員工糞便中檢驗這四種致病菌,目的當然要避免帶原者不合適的個人衛生,擔心糞口傳染,污染到團膳環境與成品。試分析這四菌: 仙人掌桿菌:一種產孢子,很耐熱的細菌,常發現在米飯類的食品中,這是很普遍存在的輕微下痢、嘔吐的病菌,發病一天就會康復,不帶原。檢驗糞便意義不大。 金黃色葡萄球菌:耐乾但不耐熱的腸炎性細菌,常發現在人類黏膜、傷口等處,應該特別是注意員工傷口,避免不良的個人衛生習慣污染到食品的表面。與其檢驗員工的糞便,不如檢驗員工的表皮與黏膜部分。 沙門氏桿菌:這菌包含兩千多個血清型(之一就是傷寒菌),是歐美最流行的食品中毒細菌,我們的飲食習慣不同,這菌倒不是台灣最流行者。前述,這菌種只有少數病人會帶原,一般不會。 志賀氏桿菌:這是比較嚴重的下痢菌,破壞腸道黏膜,下血痢,與霍亂一樣,屬於疫情管制,比一般食品腸炎中毒嚴重。不過,這菌不會成為帶原。 以上這四菌的去除,更重要的是要確保員工近日的病史,有沒有發生過腹痛、下痢、嘔吐,如果近日有發生過,這糞便檢驗才有核對的意義,如果近日沒有過這些病徵,這糞便檢驗當然都會是「陰性」的結果。所以,對員工健康的掌握要遠比這樣的糞便檢驗有效。 如果員工提供的是正常的糞便檢體,檢驗過程嚴謹,這樣的檢驗也有複核員工健康的意義。不過,如果要做糞便的致病菌檢驗,為何不做全台灣食品中毒發生率最高的「腸炎弧菌」,這菌與海產有關,台灣細菌性食品中毒他幾乎佔七成,遠超過前面「四菌」的總和,而我看到每家業者都提供水產品,也被要求提供水產品,既然水產品進入到廚房,又怎會無視這種最密切相關的腸炎弧菌?日本自1999年就讓腸炎弧菌中毒快速下降,已經很有效控制了,據日本論文指出,他們就是有加強業者員工腸炎弧菌的檢驗! 結語 國民學校團膳政策推動應該更合理、更妥善,不是僅出一張嘴,讓家長做些不合比例的支出,更要考慮偏遠學校的環境、家長的負擔、當地廠商的能力等。 請參考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