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7/11 17:45:06瀏覽2540|回應3|推薦65 | |
(中央社金門縣11日電)金門縣政府11日表示,14日開始接受金門籍18歲以上赴台就學學生預約施打疫苗,17日起接種,保障要到熱區或到3級警戒區就讀的金門籍子弟。 剛剛預約上新冠疫苗施打,我開始擔心學生們如果沒有施打疫苗,新學期怎能恢復正常上課?大學生大多住在校外,每天通勤、校園用餐,接觸到不特定人士飛沫的機會,比起台上老師大多了。上學期後半已經被毀了,全改為遠距上課,然而學生不能到校,許多學習被斬斷,例如室外教學、實驗課程、論文研究等。還有已經出社會工作的青壯年,有幾人能夠全部改為遠距上班?而且青壯年國民是社會中堅、家庭支柱、國家棟樑。如果青壯年人得不到疫苗免疫,勢必會影響到工作與行動的自由! 依據國際上公布的疫情資料顯示,相對於長者,青壯年感染新冠肺炎的機率比較低,重症的可能性比起「長者」更低了幾十倍,這不說明青壯年不會罹患、不會得重症、不會病故,只是機率比長者較低罷了,看看國內近期新冠死亡者的年齡分布就知道。所以新冠肺炎的風險與年齡有關,風險高的年齡群優先獲得疫苗,青壯年獲取疫苗的時機比長者晚些,合情合理。但是總應該讓青壯年有一個可期盼的時間吧!目前公布前十類施打順序中,我們看不到青壯年的希望在哪裡? 除了年齡上的風險考慮外,這些微生物風險評估中,還要考慮到暴露的機率,兩者合併考慮才能夠估計出特定人群新冠肺炎的風險,才能真正排出疫苗施打順序。看看「長者」在疫苗施打的順序中排在後段班,就知道年齡不是唯一,也不見得是最優先的考慮。例如醫護人員直接面對可能的新冠病患,不管年齡,當然要優先。管制國境的人員,面對國際疫情爆發時,也應該優先。疫情進入到社區後,接觸不特定人群機會比較高的人士,風險也比較高,例如警察、交通服務、社區工作者等。 至於接觸非特定人士機會不高的人物,如高官、軍方等,考量就不完全依照微生物風險了,更多的是政治的考量,是否合理?這就不是「專家小組」該研討的重點,這就是「應變中心」該自主決定,至於誰是「應變中心」?如何合理決策?都應該跟國民溝通。記得要留下所有記錄文件,給後人查考。這才符合「風險評估」科學的決策過程! 考慮「餘命」的價值,放棄長者獲得疫苗或者醫療,那是極不道德的。如果青壯年得不到疫苗,少數可能罹病,少數可能會得重症,他們的「餘命」可比長者重要得多,無論對家庭、社會、國家。縱然青壯年施打疫苗的順序排在第十一、十二、十三…,青壯年施打疫苗都應該被慎重安排! 請參考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