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米粉炊粉,消費者自己長長心眼吧!
2014/07/03 10:56:37瀏覽5040|回應2|推薦52

米粉不含米,愛玉凍不含愛玉籽,橄欖油不來自橄欖,這都不是甚麼食品安全問題,不過那確確實實是食品消費的問題,過去讓消費者惶惶不可終日者大部分都無關食品安全。對於這類食品傪偽確實是全球關注的議題,特別是那些為了賺取更多不合理利潤時所加入的假原料(economically motivated adulteration),雖然不見得有毒性,但是極可能降低了營養的成分,或者使用低級的原料冒充高檔貨,消費者在不知情之下被剝削了。

米粉改名事件,起源自年前被消基會踢爆:台灣米粉不含米,或米含量很低,卻還宣稱是「純米米粉」或「純米製作」。後來的香精麵包假冒純天然麵包,還透過知名演藝人員代言,風波才達到最高峰。在國人皆曰可殺的氣氛下,衛生福利部才不得不「正名」,給含不同米成分的「米粉」不同的商品名稱。

對於沒有安全急迫性的食品問題,政府單位不可能主動處理,這是政府官員先天的做事心態。之前被社會氛圍逼著要「正名」,現在改過可以冠名「新竹米粉」,也是在壓力底下左右為難的措施,不必苛責。如果真要食品名實相符,很多加工食品的名稱都有問題了,貢丸該改稱「豬肉丸子」,牛舌餅該改名「牛舌型薄餅」,鳳梨酥該改名「鳳梨口味冬瓜醬酥餅」,豆花該改稱「豆漿凍」,月見糖該改稱「蕃薯糖」,四神湯要更名「淮山、芡實、蓮子、茯苓湯」,紅標米酒就得改名「含玉米酒精調和酒」…真的是族繁不及備載。

還好,主管單位僅是被踢一腳才動了一下,如果事事都主動,把上述食品的品名都立法改了,不單惹起市場混亂,消費者也無可適從,被動因應是唯一辦法。其實,如果把有限的資源都投到這類無關安全的傪偽食品上,必然會影響到更重要但是不是媒體所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舉例而言,海產所帶來的腸炎弧菌中毒是臺灣食品中毒的主兇,佔細菌性中毒案件的七成,早年和日本情況相同,但是日本自1999年起,腸炎弧菌中毒事件急速下降至約兩成左右,這當然歸功於日本衛生單位和餐飲事業共同合作改進衛生措施有關,臺灣呢!還持續維持高檔。

對於這類傪偽食品,我們衛生機關應該積極中央和地方結合,督促廠商做好自主衛生管理、做好添加物使用的管理工作,不時查核商品的成分標示,這主要屬於稽查性的工作。

監察機關流行糾正官員,這是他們份內的事,消費者呢?如果只跟著流行責備政府,這還不夠,自己要長長心眼,瞭解自己要甚麼?還要瞭解自己荷包的斤兩,光看五花八門的新聞事件,光看那炫麗奪目的廣告資訊,有些還偷偷地從網路等各類管道鑽入到消費者腦中,美麗的代言人只是花錢雇來的麻豆而已。

消費者最先應該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因為太多的食品宣染保健功能,雖然不必獲得政府的健康食品認證,透過保健、機能等五花八門的字眼,就足以讓消費者留下「對健康有益」的廣告效果。就算是獲得「健康食品」認證的食品,那是指對於健康不正常的實驗動物有些矯正的效果而已,對於健康正常的實驗動物通常是無效的。所以消費者對於自己健康情況的掌握最重要,真的生病,請先好好看醫生。

消費者瞭解自己的健康狀態與該配合的營養攝取,然後,再來瞭解購買的食品的成分內容,滿足日常營養的需求。消費者不必太天真,不必太相信廣告,對成分內容保持一份懷疑的心也是必要的,例如現在的食品加工技術發達,沒有多少真的是「純天然」、「不含添加物」。配合都市化的生活型態與食品鍊(food chain),純天然不含添加物不見得就是更安全的食品,都市人已經不可能每天買生鮮菜餚原料、每天煮、即時吃完。

從上述各類食品可知,純不純不是關鍵,最優先的觀念當然是營養與安全,米粉加玉米粉又何妨,現在大部分的甜味不來自蔗糖而是來自玉米糖漿,以前的太白粉用樹薯的澱粉,現在用玉米澱粉。以營養和安全觀點來看,米粉有沒有含有玉米澱粉沒差。口感、價格和心理的感受因人而異,能接受就好。廠商用欺騙的態度亂寫成分,當然是傪偽行為,違反商業道德與相關的法令。

考慮自己的荷包也是很重要的事,健康、自然、環保、保育等都是美好的名詞,漸漸成為消費者一種道德性的訴求,也是廠商的賣點,這類訴求當然跟隨著高數成或數倍的價格,我不敢說這些訴求都沒道理,就算有道理,消費者也要考慮自己荷包的消費能力。

總之,政府本來就不是萬能,消費者自己要長長心眼,腦袋裡要裝著知識與理性,才不會因為這粉不粉的搞糊自己的生活消費!

請參考
假天然麵包、假台灣米、假純油,台灣是造假島!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onghc70&aid=14733130

 回應文章

blue phoenix總統大選的奧步來了嗎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長心眼
2014/07/10 10:20

慚愧

我還問我娘說炊粉和米粉有何不同呢尷尬


blue phoenix


frank060606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7/08 14:30

貢丸大家都知道是豬肉做的

牛舌餅大家都知道是「牛舌型薄餅」,

鳳梨酥確實該改名,

豆花大家都知道是「固體豆漿」,月見糖沒人期望有月亮,

四神湯大家都知道「淮山、芡實、蓮子、茯苓湯」,

紅標米酒確實該正名

米粉是大家以為是米做的,當然是欺騙

政府在做事時,你們在唱反調,這是台灣最大問題

wonghc(wonghc70) 於 2014-07-08 17:43 回覆:
如果商品上標明「純」,當然預期是100%純原料,如果不是,則重點在成分標示是否確實,這裡可以立法明確標示成分比例,如米粉中含「米粉」的%,「玉米澱粉」的%,這樣便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