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425章[臺中市霧峰區] 樟樹林下的魔法
2024/05/25 22:31:24瀏覽190|回應0|推薦4
旅行日期:113.02.12
關鍵字:霧峰農會酒莊、光復新村

不只是一座花園城市,阿罩霧山下的光復新村,更是近百年來臺灣社會幾度變遷的試驗基地。
座落於烏溪支流乾溪右岸,光復新村最早是「坑口農試自治村」所在地。日據昭和七年(1932),時任臺灣地方自治聯盟顧問林獻堂與其長子林攀龍在萊園創辦「霧峰一新會」,與佃農們簽訂六年的農事自治契約,定期舉辦「土曜講座」,藉此改良農事措施,謀求農村振興;民國45年(1956),配合臺灣省政府疏遷至中部地區,今日光復新村的樣貌逐漸成形。

遊覽光復新村之前,首先前往臺三線旁的霧峰農會酒莊,民國94年(2005)改造舊有萬豐穀倉並且開始營業,作為「台農七十一號」香米發源地與全臺規模最大的香米種植區,霧峰農會酒莊以香米為主要原料生產清酒,將之命名為「初霧清酒」,曾經獲得德國國際烈酒競賽(Meiningers International Spirits Award, ISW)金質獎和國際酒類評鑑(International Wine Review)銀質獎殊榮。

1.

民國88年(1999)9月21日發生集集大地震,使原有光復國民中小學及光復新村遭受重創,民國93年(2004)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成立,見證一場驚世駭俗的災變。順著新生路從學校舊址走向光復新村,轉入民族路,如蔭的樟樹林底下又是一番醉人的風景。

作為省政府疏遷地點之一,時任臺灣省主席嚴家淦在民國45年(1956)選擇臺中縣霧峰鄉(今臺中市霧峰區)闢建光復新村,當時建設廳副廳長劉永楙(音同茂)引進英國「田園城市」(Garden Cities)的概念規劃新市鎮,設計低人口密度、高比率綠地的生活空間;光復新村最興盛時曾經居住四百多戶人家,其中又以省政府教育廳、衛生處,以及印刷廠的員工為主,村中配置全臺第一座雨水、汙水分流的下水道系統,周圍設置學校、公園,以及市場。

臺灣精省之後,光復新村一度陷入沉寂,直到民國101年(2012)被指定為臺中市首例文化景觀,範圍包含光復新村現有房舍及公共設施、復興國小,加上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民國104年(2015)12月市政府實施「摘星計畫」,成立光復新村青創基地,陸續修復322戶房舍中的其中52戶,大約佔園區總數百分之十六。

2.

「1957拾初」是一間座落在民族路和信義路口的店家,原本選擇戶外陽傘下的雅座,因為老闆的推薦而改到室內用餐,卻也因此窺見舊時眷舍內的陳設。用餐之前,我在這座以民生、民族、民權為經,以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緯的聚落漫遊片刻,雖然從信義路口行走至和平路口不過短短50公尺,民族路上蓊鬱綠樹映襯著紅磚圍牆,沉靜地黑瓦白壁裡透出店家繽紛的布置都讓人流連。

多種創新口味的「臺式捲餅」是「1957拾初」的招牌餐點,同時可以搭配飲料和炸物;其中,鹹豬肉捲餅是餐館的招牌,切片的鹹豬肉被清脆的高麗菜切絲包裹著,又有滷蛋和醬料增添口感,一如梅子茶和雞米花滋味相互衝擊,卻又相得益彰。昔日眷舍的客廳成為店家的櫃檯,除了洗手間之外,另有一大一小的房間轉作用餐區,保留以前住戶使用的桌椅和舊皮箱,望向窗外,窗外生機盎然。

走出店外,這才注意到經營餐廳的眷舍是一棟兩層樓的房屋,步行至房屋背後,位居二樓的店家藉著樓梯與巷道相連繫;鄰近和平路與民族路口,「光復新站」周圍的市集遊人如織,更有趣味橫生的魔術表演。整體而言,光復新村住宅區以種植樟樹為主,外圍道路則是種植芒果樹居多,相對於核心住宅區,外圍的眷舍略顯寂寥,反倒展現房屋原有的質樸。

3.

雅致的居住環境,使光復新村深受許多電影和電視劇青睞,為了讓慕名前來的影迷有跡可循,「臺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特別設計一系列的影視導覽地圖和十支影視解說牌;此外,有時在街頭巷尾也能藉由文字導覽和舊照片,依稀了解往昔居民的生活。民國110年(2021)12月,運用光復新村供應市場對面的眷舍成立「原流新創聚落」,流貫小溪的庭園造景兩旁排列商家,是集結臺中原住民文創的櫥窗。

民國113年(2024),光復新村將有望納入參山國家風景區管轄範圍,改善眷舍環境,提升觀光品質。光復新站前,綠樹紅磚、黑瓦白牆環繞的廣場上,魔術師站上舞臺,舉起頭頂的魔術帽。
猜猜看,又會出現什麼樣的驚奇?

延伸閱讀: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liamluo1227&aid=18065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