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419章[新北市鶯歌區] O起來 2023台灣設計展在新北(上)鶯歌產地開放日
2024/02/24 22:49:59瀏覽421|回應0|推薦3
旅行日期:112.10.15
關鍵字:鶯歌車站、新太源藝術工坊、鶯歌區同慶市民活動中心、鶯歌老街、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

O起來,2023台灣設計展在新北!

接續嘉義市和高雄市以後,2023台灣設計展(以下簡稱「設計展」)在新北市隆重登場。「○」(讀音「圈」)是本屆設計展的核心意象,「○」蘊含「環」的概念,既是形容詞也是動詞,象徵新北市環狀的城市樣貌,比如:環型高架道路、建設中的「三環六線」捷運路網、掌握車輛行駛的方向盤,甚至廠房中不斷輪轉的軸心。藉由山河、民俗、族群、產業、藝術、生活、城市治理到社會設計等議題,展現新北市不同面貌的「○」。

作為設計展主場的新北市鶯歌區,原本串連展區的捷運三鶯線延後至民國114年(2025)底通車,臺鐵縱貫線上的鶯歌車站於是成為展區最主要的交通樞紐。以鶯歌車站當作起點,分別先從後站遊覽鶯歌陶瓷老街,再從前站參觀新北市美術館,拜訪座落在鶯歌各處的活動地標。

1.

探索設計展的行程,從認識「鶯歌產地開放日」開始。鶯歌車站後站廣場上,一名設計展志工身著一襲黑衣裝與黑帽,親切地向往來遊人提供參觀指引,在志工指引之下,搭乘標誌「鶯歌產地開放日」的接駁車,穿越鶯歌市區到達距離鶯歌車站最遠的「新太源藝術工坊」;設計展期間,新太源藝術工坊集結臺灣在地品牌與創作者,同時邀請日本長崎縣波佐見燒(Hasam)、茨城縣笠間燒、富山縣能作錫器(Nousaku),以及東京都CEMENT PRODUCE DESIGN等職人品牌到現場交流。

在日本品牌的競爭之下,臺灣品牌諸如新太源、臺華窯、辰鼎窯等出產的陶瓷作品絲毫不遜色;可惜的是,欣賞陶藝作品,甚至親手製作陶器都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或許因為如此,大多數時候工坊裡志工人數總是多過遊客,而絕大多數遊客又只是走馬看花。離開新太源藝術工坊,再次搭乘「鶯歌產地開放日」接駁車前往鶯歌陶瓷老街上的同慶市民活動中心。

2.

透過和設計展志工的交談,還有展區內的文字解說,這才漸漸認識到「鶯歌產地開放日」的來由。如同眾多傳統產業,鶯歌陶瓷面對全球化挑戰,年輕世代不僅需要傳承原有製陶技藝,更必須尋求突破創新;有鑑於此,經濟部產業發展署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合作主導「T22設計振興地方產業計畫」,從民國108年(2019)起打造鶯歌產地品牌,民國111年(2022)舉辦第一屆「鶯歌產地開放日」,引領遊客走進在地陶工廠、市集及商店;本屆設計展期間,特別以「THE NEW NEXT接力,棒!」為主題,在同慶市民活動中心展現不同世代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精神。

「做伙,贏!跨域合作」將陶瓷產業與其他在地業者合作,提升產品的能見度。「KOGA許家陶器品」研發出鶯白、丹青、瓦紅、窯黃釉色,為臺灣飲食文化增添繽紛色彩;傑作陶藝與欣葉臺菜聯手推出佛跳牆葫蘆型碗盅,藉由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技術,只要使用手機軟體掃描碗盅側面的畫作,就會出現大稻埕舊時街景的動畫;September Café與Tao ju陶聚合作,以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為理念,將環狀的蛋糕底盤稍加設計,同時也可以當作生活擺飾或者花器;大腕燒肉專門店的食器與安達窯的瓷器結合,燒製出呈現自然原味的灼器。

「貳拾選物」展示18件工藝作品和兩件年度共創設計,以「適合在餐桌上使用的器皿」為主題創作專屬於鶯歌的紀念品,選物材質囊括陶器、瓷器、玻璃,以及貼花等。「斑點土蓋杯組」從傳統刮茶杯形式獲得靈感,運用半手工鏇(音同炫)壓製法成形,斑點土特性富有熟料鐵質,加上釉色配方以微量的鐵作釉藥發色基底,受到米其林餐廳Longtail的青睞;同樣備受米其林餐廳Longtail肯定的灑金釉圓淺盤以手拉坯技法成形,淺邊的圓盤造型透過特殊釉藥配放與燒製過程,消光黑沉積金屬氧化物的結晶質感;熱炒杯則是鶯歌當地的順揚玻璃有限公司出產,舉杯共襄盛舉設計展盛會。

3.

座落在大漢溪左岸、龜崙山與鶯歌石俯視之下的鶯歌,早年境內尖山與鄰近桃園市龜山區兔仔坑及八德區大湳盛產黏土,加上周遭地區豐富的煤礦和林木資源,造就優良的陶瓷產業發展條件。大約在十九世紀初期,來自泉州磁灶(今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磁灶鎮)的吳姓家族渡海至鶯歌大湖一帶落地生根,成為鶯歌製陶產業的濫觴。

早先陶瓷以手工製作為主,直到二十世紀引進自動化生產,加上瓦斯窯取代原本容易釀成空汙問題的四角窯,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鶯歌陶瓷博物館(以下簡稱「陶博館」)內的「隧道窯模擬區」重現往昔隧道窯的格局:一般而言,隧道窯分成預熱帶、燒成帶、冷卻帶三大部份,通常窯爐長度可以從數十公尺到一百公尺不等,最高燒成溫度可達攝氏1,200度,坯體透過臺車載運進入,燒成後由另一端輸出。由於隧道窯可以連續燒製而不停火,對於陶瓷產業走向量產化功不可沒。

民國44年(1955)臺灣工礦公司民營化,許多北投陶瓷業者轉移至鶯歌謀生,激發技術變革和產品創新。隨著工資上漲與勞工權益提升,為了降低人事成本,一九七O年代從歐洲引進自動化的滾軸窯,主要用於生產衛浴和建築陶瓷產品;然而,造價高昂的設備和亟需廣大腹地的廠房,將鶯歌陶瓷產業導向資本密集發展,爾後超越北投成為臺灣最重要的陶瓷產地,並且在一九八O年代達到巔峰。

4.

時至今日,不少陶瓷業者克紹箕裘,成立個人工作室積極發展文創產業。民國89年(2000)11月26日陶博館正式開館,清水混凝土、洗石子牆面、灰色石材,以及棕褐色木頭等素材組合成的前衛建築,成為創作者展演陶藝的空間。本屆設計展期間,鶯歌產地開放日特別在陶博館三樓呈現當地創作者的故事,以及投入畢生心血的經典作品。

陶博館與同慶市民活動中心之間,鶯歌陶瓷老街是由尖山埔路、重慶街、陶瓷街、育英街,以及牛車巷等街道組成的街區,其中又以重慶街和育英街口重新營造的街屋最具懷舊氛圍。望見街上人潮川流不息,又見兩旁店家燈光明亮,卻鮮少吸引遊人光顧,我想起稍早參觀的新太源藝術工坊,如果將藝術家的工作坊設置在街上,增加與遊客互動的機會,是否能讓鶯歌陶瓷老街更顯活力呢?

入夜後的鶯歌陶瓷老街燈火通明,彷彿水的柔軟,好似陶的樸拙,像是玉的溫潤,正如金的閃耀。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liamluo1227&aid=180344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