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422章[臺中市北區] 聖誕紅。不紅?
2024/03/23 22:33:26瀏覽215|回應0|推薦4
旅行日期:112.12.10  
關鍵字: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

跨越臺灣大道,走向科博館。
全長大約200公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以下簡稱「科博館」)大門前的生命史演化步道上,齊整行道樹矗立兩旁,中間的溝渠流淌源自生命之泉的泉水;根據文字導覽,只要每跨越三塊地磚的距離,就是跨越一百八十萬年的地球生命史,而各個地史年代所出現的代表性生物,除了藍綠藻和單細胞生物放大顯示之外,其餘都是依照生物原本尺寸大小所刻畫。

在我的記憶當中,民國97年(2008)11月28日至民國98年(2009)3月1日推出的「長毛象特展:沈睡18,000年的冰原巨獸」是科博館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展之一。以來自俄羅斯薩哈共和國(Republic of Sakha)的兩隻長毛象化石:Yukagir(尤卡基爾)和Oymiakon(歐米亞空)為主角,尤卡基爾別名「阿基」,是一頭真正帶有軟體組織與毛髮的大型長毛象,歐米亞空被暱稱為「空空」,是在2004年9月被世人所發掘。當時慕名朝聖的遊人如織,我更記得回家之後與祖母分享所見所聞,她的臉上不時露出慈祥的笑容。

1.

《聖誕紅。不紅?聖誕紅新品種花展》則是科博館呼應草悟道於今年12月舉辦「聖誕紅通通」(PARKLANE CHRISTMAS)街區主題活動所推出的特展,在植物園特展室呈現海內外14種紅、粉紅、白、黃等600盆不同品種的聖誕紅。位置隱密的特展室因為聖誕紅五彩繽紛的妝點洋溢喜慶氛圍,室內涼爽的空調,更提供人們炎熱天氣底下難得的庇護。

聖誕紅(Euphorbia pulcherrima Willd. Et Klotz)屬於大戟科大戟屬植物,是墨西哥阿茲特克(Aztecs)地區的原生植物,西元1825年由美國墨西哥大使Joel R. Poinsett引入美國,這也是聖誕紅英文名稱「Poinsettia」的由來;聖誕紅花色鮮紅,花期又適逢聖誕節前後,因此被運用為節慶裝飾花卉,在臺灣更是僅次於蝴蝶蘭的最大宗盆花。值得注意的是,聖誕紅最具有觀賞價值的部位並不是花,而是苞片及其與苞片同顏色的葉片,花位於苞片中心處,雌花、雄花,以及兩性花皆無萼片及花瓣。

聖誕紅是如何由綠轉紅的呢?依據展覽介紹,一般民眾大多習慣在聖誕節前一到兩週購買聖誕紅,聖誕節以後,聖誕紅的價格將大幅下跌;有鑑於此,生產者必須精準地控制開花時間以符合市場需求。聖誕紅是絕對性短日植物,當限界日長短於12.5小時,即限界夜長多於11.5小時,聖誕紅就會開始花芽分化;為了避免過早開花,利用電照方式達到暗期中斷(22:00~02:00),使花芽分化延後,再依據各品種特性和預計上市時間關燈,讓聖誕紅感應自然日長後開花,達到花期調節目的。

特展當中也提及,聖誕紅品種育成早期出自於原生種或是其自然變異衍生形成,隨著誘變育種技術發展成熟,人們開始運用發射線照射或是化學藥劑處理提高聖誕紅芽條變異率;「植物種苗法」自民國77年(1988)12月5日經總統公告發布施行,聖誕紅更是我國第一個納入植物品種權保護的花卉作物,藉此鼓勵新品種的研發。聖誕玫瑰、斑葉粉紅公主、冰火、黃美人等等不同品種的聖誕紅爭奇鬥艷,聖誕紅不一定紅,但是各個有如紅飛翠舞,讓人目不暇給。

2.

位居科博館植物園正中央,熱帶雨林溫室是一座懸吊式鋼構玻璃幃幕搭建成的建築物,落成於民國88年(1999),地上高度31公尺,地下高度4.5公尺,直徑56公尺;入口有著聖誕紅和鳳梨科植物迎賓,模擬亞馬遜熱帶雨林的超高樹群構成溫室內部主要景觀,包括支撐起第五層、第四層及第三層的大型喬木,第二層的灌木層,還有第一層生長蕨類與草本植物的地被層。漫步其間,不時可以聽見叢林裡人造瀑布淅瀝的聲響。

接近溫室內環狀步道的終點,遊客中心展示來自亞馬遜河流域的河魚和雨林環境特有的箭毒蛙,隱藏在人造叢林當中的箭毒蛙不易找尋,科博館因此在展示河魚的魚缸旁製作鈷(音同辜)藍箭毒蛙與迷彩箭毒蛙的放大模型。沉靜的魚缸裡,身形巨大的河魚緩慢地游動;象魚體長4.5公尺,肉食性,是體型最大的淡水魚之一,紅尾鴨嘴同樣也是肉食性,主要棲息於水域底層,科博館特別製作繪畫兩幅,懸掛在魚缸後面的壁面上。

3.

遊逛科博館的同時,我不時想起在我就讀大學時,時任科博館館長的孫維新教授曾經在臺大開設「認識星空」課程,站在懸吊大螢幕的講臺面前,他時常娓娓道出過去因為科學研究而在世界各地遊歷的故事,從夏威夷到青藏高原,幾度深入人跡罕至之地。

「有一次我前往智利拜訪托洛洛山美洲際天文臺(Cerro Tololo Inter-American Observatory),抵達機場以後,我立刻衝到廁所去,你們知道為什麼嗎?」過了一會兒,他笑著說:「因為我想看看洗手台的水漩渦是不是真的順時針旋轉,也許這就是一種職業病吧!」

從遠古走回現代,回首生命之泉,彷彿又重新尋得對於科學研究的熱忱。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liamluo1227&aid=180424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