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留味行》讀後
2012/02/21 15:15:14瀏覽3129|回應1|推薦5

流浪是追尋奶奶的味道           

          《留味行》讀後

    名:留味行 

                 她的流亡是我的流浪

                 奶奶的十一道菜

    者:瞿筱葳

出 版 者:啟動文化

這是1套很特別的書,漂亮的書套裡有大小兩本書,大本的書副標題是「她的流亡是我的流浪」,小本的書副標題是「奶奶的十一道菜」。兩本書的封面有點樸素,內容則很精采。大本的書是作者在奶奶去世之後,重新走一趟抗戰時期,奶奶從上海逃難到四川及復員後回鄉之路,書中回憶奶奶的生前瑣事,也記載旅途之中發生的事情。小本的書是回味奶奶生前做的菜,重新做一次奶奶的味道,除了詳細的食譜之外,還回憶和這些菜餚有關的人事物,兩本書資料齊全,照片精采。作者尤其擅長說故事,一些平凡的家常小事,也說得生動有趣。

作者是從事影像的工作者,文筆極佳,也許影像工作需要在極短時間吸引觀眾的注目,必須撰寫動人的文案,因此本書有許多精采的文句。如:「旅行就是重新定義骯髒的過程。你總是髒的,臉上有油、褲子有灰,你卻有種乾淨的氣質。」,「在原處沒有出口了,都想要找個機會衝出去,到哪裡都好,只要心放得開,你就可以放下一切出去。」,「練習吃飯就吃飯,發呆就發呆,心永遠不比身大,反之亦然。」,這些文字很有禪宗的味道,旅行能有這般體會,真是不虛此行了。

作者有1位出名的爸爸,她的爸爸是瞿海源,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作者的祖母就是本書的主角徐留雲,從小作者就和奶奶共同生活,作者剛出生父親就到美國留學,後來母親也去了,一直到四歲父母親才回國,但作者還是和奶奶共同生活,一直到奶奶過世,因此奶奶做的菜成為作者最深沉的思念。在奶奶晚年,作者的父親曾著手做口述歷史訪談錄音,其中部分被收入《烽火歲月下的中國婦女》1書,奶奶的口述歷史,成為作者此次追尋奶奶逃難路線的地圖。奶奶的口述歷史,可上作者的ipaway.org網站,有5段精采的文字檔可供瀏覽。

作者這次旅行的背後還有個推手,就是參加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畫的評選,作者向評審老師說,要去考察奶奶的食譜故事,要去走一趟奶奶抗戰時期的逃難路線,想要弄清楚奶奶煮的菜是什麼地方的口味?誰會在意1位默默無名的老太太,在70年前的逃難路線嗎?誰會在意1位平凡的老太太,在家裡煮什麼家常菜?林懷民老師最後說了意味深長的話:「如果妳去,妳就放空,什麼都不要想。」,不久獲得准許補助,開始既要流浪、又要計劃的行程。

作者的奶奶是上海人,1937年七七事變前1週,奶奶已訂親的未婚夫、作者的爺爺離開上海外出去找工作,一出門抗日戰爭就爆發了,奶奶在兩年後接到爺爺的信,信中附了50元,還寫道:「妳如果還沒結婚,我也還沒結婚,現在可以來了。妳願意來,就用這筆錢做路費。不願意,就把錢退回來。」,原來爺爺逃難到四川,還在空軍任職。個性堅強的奶奶決定到四川尋夫!

當時上海早已淪陷,奶奶要去四川要出國繞道越南,再進入中國,經由雲南、貴州到四川,千里尋夫,同行的是未婚夫的同事的太太于月寶,在雲南昆明遇到好心的司機,走過驚心動魄的公路,經由貴州終於來到重慶,終於見到了未婚夫。沒想到未婚夫太帥了,喜歡他的當地女子還不只一位,不過上海來的奶奶也不是省油的燈,面對四川姑娘毫無懼色,且又有已訂親的優勢,沒多久一個個都退出了,兩人終於在重慶成婚。

抗戰期間爺爺奶奶住在宜賓,一住就是6年,大江南北各種口味的菜餚,可能都在這期間學來的,抗戰勝利全家4(在四川生了2個兒子)終於搭飛機回到上海。沒幾年,戰亂再起,1949年底在軍中任職的爺爺,奉命攜眷全家乘船到台灣,此後在台灣安家落戶,總共奶奶在大陸和台灣育有5子,一直住在眷村,奶奶的菜口味更多了,除了南北各地美食之外,台灣口味也加進來了。改革開放之後,奶奶還到大陸探親10次,還可探視留在上海的親姐妹。

作者照著奶奶口述歷史的內容,重新走一次奶奶千里尋夫的路,奶奶不太識字,過了約60年的歲月,老人家記憶難免不清,有些路線已沒有當年的交通工具,例如當年上海到香港、再由香港到越南都是乘輪船,現在只能搭飛機;抗戰時翻越雲貴高原到四川的公路真是危險萬狀,現在作者是由昆明乘火車到貴州;抗戰勝利奶奶從四川搭飛機回上海,作者反而是坐火車。當然一路走來,落腳附近的景點也要去走走看看,作者曾與友人騎機車到河內附近的山區旅遊,也曾到滇西的騰沖和順古鎮,在昆明還去古城大理和麗江,在貴陽去苗寨看鬥牛。

本書作者走過奶奶當年上海到四川的路線,書中又穿插奶奶口述沿途的遭遇,作者從小聽奶奶回憶的往事,於是本書展現出祖孫3代不同的行程。作者一路上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尤其是青年旅社的年輕人背包客,每個人背後都有一篇故事,有人是卡奴,正在逃避銀行的追討,有人婚姻破裂,出來走走散散心,還有一碰面就拉人一起去吃麻辣鍋的熱情女孩。

其實奶奶的足跡經過70年歲月的變遷,已經不容易追尋,作者的苦心更令人佩服。到四川重慶找中山堂,因為爺爺奶奶是在那裡結婚的,可惜現在已經沒有中山堂,現在成為煉鋼廠。奶奶提過的宜賓「弔黃樓」現在還存在,這是當年奶奶躲避日本軍機空襲的地點,現在什麼也沒有留下。

思念奶奶,開始追尋奶奶當年的足跡,終於回到朝思暮想的地方,以為還可以喚回過去,沒想到來到現場,才知什麼都沒留下。作者寫道:「我看到了想看的土地、建築、江水、山丘,卻什麼也沒看到。……我很高興,同時也很悲傷,在這裡接近年輕時的爺爺奶奶,又再下一秒的現實中遠離他們。」。也許追尋先人的足跡,本來就是如此。

時光是無情的河流,只要流過去就不能回頭,再去追尋仍不能回到原來的場景。本書是我在元宵節回到大陸故鄉的行程之中讀完的,我的祖先來台160多年,所幸兩岸開放,還可以回到祖籍的故里,只是一切都轉變的太快,先人的足跡已難追尋。這次回去故鄉的宗祠正在迎接63年來才碰到1次的祭典,族人鬧哄哄地辦喜事,全村男女都穿上紅衣,鞭炮喧天,我卻獨自走在村裡的道路上,這條小路我的老祖公不知走過幾回?他住的的泉州石老屋究竟是哪一間?是什麼原因逼迫安土重遷的人,乘風破浪越過黑水溝,到遙遠又陌生的海島去謀生?他臨走前有無到宗祠祭拜,請祖先保佑他一路平安?

故鄉早年窮困,以前路邊都是臭氣沖天的廁所,第一次回去,我兒子誇張的捏鼻而過,我還對他說這些廁所一定有老祖公用過的,沒想到這次回來路邊的廁所全都不見了,面對一間一間嶄新的樓房,新鋪的水泥村路,迅速變遷的街景,連宗祠都被拆掉蓋新的,何處才能追尋祖先的足跡?失落的我,迷失在故鄉的路邊。

也許孩童時代的味覺,成為追尋故人最後的回憶了。這也是作者苦心追循奶奶的家鄉菜的一番苦心了,這次尋根之旅,剛開始一直找不到奶奶口味的菜餚,奶奶逃難到四川,並沒有學到道地四川口味的菜,一直走了70多天來到杭州,在1家家常餐廳,奶奶的味道終於出現了!此後越接近奶奶生長的地方,奶奶的味道越明顯。

於是作者回憶奶奶的11到著名家常菜,又完成另1本小書─《奶奶的十一道菜》。這是1本有故事、有味道的食譜,而且還是彩色印刷的。不過奶奶年輕時走過四川雲南,中年後到台灣,難免受到當地食物口味的影響,因此食譜中有四川的辣油,也有台灣的肉粽,不過還是以上海菜為主流。先看看菜名:雪菜肉絲煨麵、酸辣醋溜高麗菜、手工蛋餃、爛糊肉絲、上海菜飯、豆腐香蔥扣餃、醃篤鮮……。最重要的是和這些菜相關的種種回憶,有快樂的除夕的蛋餃、小孩生日的雪菜肉絲煨麵,也有英年早逝的三叔最喜歡的酸辣醋溜高麗菜,爺爺蹲在煤爐前一個一個精心製作的蛋餃,醃篤鮮則是從除夕一大早就開始燉煮,才能在除夕夜端上桌,整個除夕的回憶就從這鍋湯的味道開始的!

這是1本有味道、有摯情的書。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englaw&aid=6138090

 回應文章

哇卡奈依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延伸閱讀
2012/03/07 15:42

推薦可讀大陸作家岳南作品---之後再無大師一書

文中有詳述中研院在烽火下成立的篳路藍縷  學術成就

以及國共內戰時政府展開搶救學人計劃的鞎辛

文末有舉列幾位留置於共產新中國的院土,極為令人唏噓的晚景......

值得閣下一覽,並期待以您雋永文筆介紹給網友認識.開心(ㄏㄏ、ㄎ、哈)

逸思(wenglaw) 於 2012-03-08 09:32 回覆:

 感謝指教,我會找這本書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