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聞媒體應堅守為民耳目之天職
2007/02/24 14:53:14瀏覽1153|回應0|推薦12

聯合晚報剛剛刊了一篇社論,以政治人物令人厭惡,運動員令人喜愛為由,因此主張媒體少報政治新聞和政治人物,多報運動新聞和運動明星。做為一個新聞媒體乃人民之耳目,聯合晚報做這樣偏聽偏視的主張,豈不等於要蒙敝人民,讓人民對於政治人物之言行,政府官員之所做作為,了無所知?這實在是十分不合宜又無理想的主張。

想想,政治人物和政府官員,掌握國家名器、權柄,以及主宰著納稅人的血汗錢,其一言一行,所做作為,如果不加以時時報導,人民如何能夠知其忠奸?又如何了解政府的施政方向和參與政策的制訂?

如果說一個稱職的民意代表,是人民的喉舌,那麼一個稱職的媒體,乃是人民的耳目。語云,權力使人腐敗,媒體放棄或減少對政治人物報導,則等於使一般百姓,失聰失明。如此豈不等於放任政治人物胡作非為,有恃無恐嗎?

至於運動明星,到處有迷哥迷姐為其加持,瘋狂祟拜,談個戀愛,拍個廣告,投幾個勝場,洋基那個投手可能先發,那個年薪又是多少,像這樣的新聞,何日無之?職業運動員的新聞氾濫,已和影藝圈八卦差不多了,還要加強報導幹什麼?

運動明星所為之事,乃如影視歌星一般,以運動娛人也,借此賺錢營生,每個星期,上場個幾小時,年薪就有百萬千萬,拍個廣告,亮相一下,就荷包滿滿。今天能上版面之運動員,已是大明星,何勞媒體再加推波助瀾?

君可見在大賣場結帳的員工,站在收銀台八小時,幾無休息,所得乃最低之工資,不及這些明星百分之一,難道他們的貢獻會比較少嗎?請問他們的功勞,何時得到報導?

君可見成千上萬的外籍勞工,領著最低的薪資,過著比一般人簡單的生活,為台灣的建設流汗賣力,難道他們不值得報導?

君可見在實驗室裡忍受寂寞,默默耕耘的科學研究人員,他們有比一般人高級的聰明才智,苦讀多年,卻只是領著差堪溫飽的微薄待遇,在那裡進行著研究。今日人們生活上的許多便利,乃因為他們的創造發明,莫非他們的事蹟比不上運動員?

若是報導運動員勵志奮鬥而成功之事,自然無可非議,但是勵志奮鬥成功者,豈止運動員而已,有更多的行業和人物值得報導,但是媒體可曾給予這些可敬的人運動員般的待遇?

如今運動新聞,盡在那裡錦上添花,或是猛挖隱私,在此情形下,竟然還說要再加大其篇幅,甚至要棄政治新聞等動則關切重大的國計民生要事而不顧,蔽塞百姓之耳目,讓一般人民不知無識,要讓運動明星等等雞毛蒜皮之事充斥報紙版面,百姓所見所聞,盡是明星故事,此豈非本末倒置,奉行愚民政策嗎?

此篇社論,不知何人所寫,自棄為民耳目之天職,實乃愚民邪說也,因譴責之!

==================

多花點篇幅關注運動明星吧!

新年假期,不知有沒有人注意到,兩類新聞特別多,一是政治人物,一是運動明星。

政治人物新聞多,是台灣新聞媒體的「特殊文化」,過去國民黨威權年代,總統、閣揆的動態總擺在報紙頭版,或電視頭條新聞,民主轉型以後,大家痛斥這是搞政治崇拜。曾幾何時,改朝換代了,政黨輪替了,情況並沒改善多少。總統、閣揆、黨主席,照樣輪流上頭版、進頭條,官大不一定學問大,但他們搶新聞版面的能耐,卻始終是「台灣奇蹟」。這樣的民主,的確,哪裡確實出了問題!

是媒體不爭氣?還是台灣政壇領袖,特別懂得媒體政治箇中三昧,因而能三不五時,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搶鎂光燈焦點?兩者恐怕都有吧。但仔細看看政壇人物的語錄或行徑,說真的,耐看的、有雋永韻味的,還真鳳毛麟角。也就是說,絕大多數是無聊透頂,毫無價值的。浪費這麼多版面、採訪人力去盯梢,不僅糟蹋新聞資源,尤其耗費人民閱聽的精力。

還好,當媒體不爭氣,政治領袖重複演出乏味戲碼之際,台灣近幾年,倒是由於運動明星人才輩出,迫使媒體必須撥出相當篇幅,去追蹤、報導他們的表現,新聞焦點多少出現一些不是「政治掛帥」,亦非「八卦當頭」的新氣象。想想旅美棒球明星王建民、曹錦輝、郭泓志,想想旅日野球好手姜建銘、林恩宇、林英傑、林威助,再想想「超級馬拉松」名將林義傑,以及為我國網壇注入新希望,在澳洲公開賽奪下女雙亞軍的詹詠然、莊佳容,這些運動明星打響了「來自台灣」的名號。他〈她〉們在激烈競爭的體壇毫無僥倖可言,有實力就有發言權,儘管拚戰過程中,或許也要靠一點點運氣,然運氣成分唯有在實力相當、條件差不多的前提下,才有發芽、醞釀的餘地,誠如古話所云:「人必自助而後天助」。這是運動比賽吸引人,運動明星容易感動人的關鍵要素吧。

我們樂見運動賽事的報導,漸漸多於政治新聞。我們更樂見運動明星的動態,比政治天王的作秀,更能爭取到媒體關注。理由無它,運動的力與美,好看,又不會教壞小孩。政治人物的作秀,則多半惡心。

【2007/02/23 聯合晚報】@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bhuang&aid=767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