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批一些不用大腦的教授,兼談奧林匹亞資優生怎麼來的?
2007/07/19 14:18:30瀏覽9194|回應2|推薦15

從這篇報導中看到了一些很奇怪的話,譬如:生物資優生去讀醫學院很浪費,應該去做研究;還有:不應該讓這些能在奧林匹亞競賽得獎的資優生們擔心考大學的事。

讀醫學院很浪費,那麼做研究就不浪費?生物資優生跑去讀醫學院,就是趨附流俗,如果去當學者做研究,才是正路?如果要做研究,難道當醫生就不能做研究了嗎?事實上,許多研究就是醫生做的。如果不喜歡做研究,難道就不能走別的路了嗎?

這種教授講話,一定要語不驚人死不休才行的樣子。莫名其妙得很,把這些資優生當成沒腦袋一樣,人家自己不會想怎麼適合自己嗎?人家沒有父母、親人、朋友、師長給他們出主意嗎?

至於考大學的事,如果不是因為有一個聯考在那裡,會出這麼多用功的學生嗎?沒有這麼多用功的學生,台灣能夠出現這麼多的奧林匹亞資優生嗎?難道資優生都不必用功?天下有這麼好的事?

這種教授講話,不僅要語不驚人死不休,而且還不要用大腦,磞的一下就從嘴吧裡放出來,不管它是香的還是臭的。

最近聽到附一個學區要建一所新的高中,估計學生一千人左右,光校舍建築費就要美元一億元(台幣三十億),台灣能比得上嗎?等等,我好像少講了一個零,不過這不重要啦,一億美元也夠嚇人了。美國學生每年平均的教育經費是美元一萬元(台幣三十萬元),有些學區的學生人均甚至超過三萬美元(台幣一百萬元)。相對的,台灣學生的平均教育支出還不到四千美元(台幣十三萬左右),能和美國比嗎?

但是美國三億人口,所派出來的精英學生中的精英,每次奧林匹亞比賽,硬是打不贏只有二千萬出頭人口的台灣所派出來的學生。你說這是怎麼回事?

就是因為有聯考,所以有明確的課程,所以有一海票用功的學生,所以才會跑出這麼多的資優生來。如果沒有聯考,或是不必參加聯考,那麼資優幹什麼?有幾人還要用功讀書呢?

高一暑假去學跆拳道,認識一個國三剛畢業,「武功」高強的大美女,她國三的時候,就因為全國跆拳道冠軍,而獲得保送資格進入某所高中,你可以想像她國三整年,書本大概不會碰幾下。不是她不用功,而是沒有動機嘛!

你到什麼國家,什麼文化,什麼教育體制,什麼人種的地方都一樣,熱愛學問,手不釋卷的人總是少數,沒有一個強烈的誘因在那裡,那還會有幾個學生在那裡孜孜不倦的「五經勤向窗前讀呢」?說不定稍為用功一點,還會被別的同學譏笑,甚至找打呢!你知道在美國,太聰明和太認真讀書的學生,很可能是被嘲弄的對象嗎?

澄清一下,我不是說台灣的資優生是因為聯考培養出來的,如果聯考盡是像明清時代考八股文,那反而會傷害學子的聰明才智。但是一個公平公正的聯考的存在,確實提供一個非常強大的誘因,讓學子肯好好的坐下來啃幾本書。

==========

奧林匹亞金牌學生 過半數博士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每年國際奧林匹亞競賽,來自不同國家的菁英學子,齊聚競技、交流。(記者潘俊宏/攝影)
台灣參加國際奧林匹亞競賽的得獎選手都去哪了?中央大學統計所講座教授傅承德指出,歷年參與數學競賽選手中,有半數取得博士學位,投身學術研究,顯示奧林匹亞競賽對參賽資優生的生涯的確影響深遠。

台灣從一九九二年開始參與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競賽,根據中研院統計去年所做的後續追蹤,台灣選手八十多人,後來大多投入電機和數學領域,其中電機占三分之二、數學占三之一,另有幾位學生選擇資工、醫學等科系。大學畢業後,大多數出國深造。

生物奧林匹亞競賽部分,台灣參賽才八年,負責帶隊的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楊遠波表示,參賽學生多來自建中、一女中、雄中等,後來這些人九成以上都唸醫學系,八成進台大醫學院,參賽者中年紀最大約醫學系七年級。

楊遠波表示,即使拿到國際生物奧林匹亞金牌,想讀台大醫學系仍要申請,他說:「資質好的學生當醫生是浪費」,如能做研究會很好,不過學生容易受到社會多數價值觀的影響,所以生物金牌得主選擇醫學的占大多數。

楊遠波建議,政府若有心發展基礎科學,應修改制度,讓拿到獎牌的學生不需再考試,甚至可以贊助他們出國唸相關學科,這會讓他們想法不同,因為現在的制度,讓得獎學生還要為考大學分心。

台師大化學系教授方泰山從一九九二年起帶高中生參加化學奧林匹亞競賽,他指出,化學奧林匹亞得獎學生很多是留在化學相關領域,也有進入電機系就讀,但也有一半選讀醫學系。

方泰山認為,政府應加強培養優秀人才,得獎後就送到世界頂尖大學深造,讓更多適合的人才進實驗室,避免一窩蜂唸醫科。

台師大資訊教育研究所教授何榮桂也有帶隊參加資訊奧林匹亞競賽十四年經驗,他指出,他帶的得獎中有人博士班快畢業了,「至今全部都沒有轉行」,仍在資訊領域,跟其他科比起來,他說:「十分特殊。」

何榮桂說,奧林匹亞得獎學生要走什麼路,父母支持很重要。曾有一名得獎的學生跨考電機系和醫學系,家長請他勸學生讀醫,他反而勸家長要尊重孩子的興趣和選擇。這名學生後來選擇電機,並到美國拿了博士,沒想到後來的另一半還是台大醫學系畢業,讓何榮桂印象深刻。

==============

台灣奧賽金牌學生 哪去了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台北報導】

美國國際奧林匹亞數學代表隊領隊、也是AMC測驗執行長的鄧巴(記者薛荷玉/攝影)
美國國際奧林匹亞數學代表隊領隊、也是AMC測驗執行長的鄧巴昨天應邀參加資優生研習活動時,疑惑地問道:「美國歷年得到金牌的選手,有許多在史丹福、麻省理工學院教書,台灣的金牌得主在那裡?」

鄧巴上周帶領美國隊六位選手到中國大陸友誼賽,因此順道來台三天,今天又要到越南參加九十多國代表隊同台較勁的奧林匹亞數學競賽。

俄羅斯數學家佩雷爾曼在二○○三年破解世界數學七大難題之一的「龐加萊猜想」,而他正是七○年代的奧林匹亞數學競賽金牌,鄧巴說,「在美國,AMC數學競賽是選拔奧林匹亞代表隊的第一關,每年全美從廿五萬學生當中,選出六位頂尖學生參加奧林匹亞。他前天在政大,向一百多位台灣地區的AMC成績優秀學生演講時,則對台灣學生的「聰明」程度感到十分驚訝。

「一個國二的小女生向我提問,她的問題問得很好、很有程度。」鄧巴的語氣裡滿是讚賞。奧林匹亞數學競賽有近五十年的歷史,台灣參與只是近廿年的事,但成績向來名列前茅,奪金奪銀更是家常便飯,也讓國際注意到台灣有很多數學資賦優異生。

鄧巴說,在美國是由美國科學基金會(NSF)對頂尖的學生訂出培育計畫,「儘管美國政府近年的政策並不獨鍾資優教育,強調要把每一個學生帶上來,但資優教育還是要靠政府的力量推動,才能做得好。」

「台灣不缺資優學生,缺的是培養資優生的教育機制。」擔任鄧巴翻譯的內華達州立大學數學系教授薛昭雄感嘆地說。

鄧巴列出許多八○、九○年代美國的奧林匹亞金牌選手,如今都在數學界嶄露頭角,並在名校教書;「那些歐洲拿到金牌的選手,像哈佛、耶魯等名校也都會提供獎學金去爭取。」培養這些有天分的選手在數學界發光,才是奧林匹亞競賽存在的最重要精神。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bhuang&aid=1100895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難以想像的奇文
2009/08/20 09:53

你真的想過那些"奇怪的話"為何會出自台灣教授的嘴?

我想生物資優生去讀醫學院能造就他一人的衣食無缺,但去做研究的話,成則造就一方甚至全球.浪費與否,要看你為公還是為私而發言--但絕不奇怪.

"不應該讓這些能在奧林匹亞競賽得獎的資優生們擔心考大學的事"會奇怪嗎?那些教授這麼說是希望:不要用其他科目的總和成績,來阻擋數學資優生進"好"大學的機會."--可以討論,怎麼會奇怪?

所以不論是教授或其他專業人士講話,要避免太簡單的敘述,否則很多人會不用大腦,磞的一下就從嘴吧裡放出來,一些味道奇怪的氣體。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9-08-20 21:04 回覆:

莫大小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完全同意
2007/07/20 05:54
聯考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