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及早立志,力行不懈:台灣與美國教育分流作法,孰優孰劣?
2008/05/23 01:47:16瀏覽6330|回應33|推薦38

引用文章捨台大唸東海,很好啊!

 

如果我們查查一些相關的統計資料和研究,你會發現,行行出狀元,愈早立志(決定方向),而且堅持不變的人,不論是走那一行,成功的機會都要比一般晚立志(決定方向),或時常變易的人大很多。成功在這裡指一個人能夠安身立命,遂其所志。

我們還可以發現,大部份成功的人,通常很年輕時候就嶄露頭角(三十歲不到),大器晚成的人,其實不多。無論從事什麼行業,一個人如果超過三十五歲還沒有搞出什麼名堂,這一輩子大概只能平平庸庸過一生。例外不是沒有,但是很少。

很多受美國教育影響的人,對台灣教育最不滿的一件事是:國中畢業後分流為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普通高中時又分社會組和自然組,還沒進入大學就先填志願科系。而高中畢業又有分專科和大學的不同。

他們認為這樣子太早把學生定型了,而且容易造成志趣不合的學生。其實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做兩件事:

一是依照社會大眾的需要來設置科系和學校。如果大部份人喜歡讀大學,那就把大學設多一些,如果大部份人喜歡讀電機系,那就增加電機系的名額。

這麼做有可能發生一個問題,就是培養出來的學生人數超過社會的需要,讀了最熱門的電機系,畢了業反而找不到工作。不過這不是我要討論的主題。

二是加入轉換機制,讓中途想改變的學生,有機會和容易的途徑轉換。

這麼做也會產生新的問題,不過也不是我要討論的主題。

我想要說的事,即使及早立志(決定方向)是因為分組分系聯考志願選擇而被動的,如果能夠堅持不變,成功機會還是比較大的。怕的是有些人志趣不合,堅持得很痛苦,到最後還是前功盡棄。

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就是羅大佑。他愛音樂創作,家裡也給他這個機會學習音樂,但同時家裡又要他當醫生,而且把這個看得更重,但那不是他的興趣。羅大佑從小讀書,就已經被決定了方向(立志)要當醫生,結果他果然當上了醫生。可是因為醫生不是他的興趣,他最終還是放棄了。

然而他之所能夠放棄當醫生,那是因為他同時在音樂創作上也有了成就,讓他一樣可以衣食無缺,一般人恐怕是沒辦法的。

反觀美國教育,高中很少分流(城市學區例外),到了大二或大三才決定主修,由於分流得很晚,一直搞不清楚具體方向的結果是,培養出來許多庸庸碌碌的學生。一堆人大學讀了五六七八年讀不畢業,到了四五十歲才來讀研究所或是轉行的人比比皆是,這些人混了一輩子,通常都很晚才有辦法安身立命,那時候又要退休了。

要按美國教育體制來成功的,除非是像電腦類的熱門科系,否則總要讀到研究所才行,最好是專業學校,如法律,醫師,牙醫,商業管理,藥學等一類,即使是所謂的長春藤名校,大學部也只是個好看的文憑而已,沒有什麼用。

在美國想要年輕時就能安身立命,那要有勇氣跳脫教育體系。比較有名氣一點的,像微軟的比爾蓋茨,電腦界的戴爾,Google, Yahoo, YouTube 的創辦人,都是跳脫美國教育體制,不願等待的異類。而類似他們在同一行業或其它行業成功的,在美國比比皆是,只不過比較沒有那麼有名而已。

這麼說來,這種不能及早幫助學生安身立命教育體制,是好的體制嗎?

反觀台灣在過去即早分流的作法,考不上普通高中,那就去讀五專或高職吧,大部份人畢業後都很容易找到工作,如果肯努力,不要亂七八糟,安身立命不會有什麼問題。真的還想讀書,還有專科或科技大學可以走。

如果考不上大學,那就去讀專科吧,畢業後更搶手,薪水也許比大學同科系畢業的少個百分之十,但是你比大學生早一年或二年畢業,等和你同年的大學生畢了業,你的薪水就和他差不多,甚至更好,而你卻已經多賺了一或二年的錢,多了一或二年的資歷。也不錯不是嗎?

至於大學畢業的,學教育辦得好不好是一回事,但相對來說,由於高中就分組,大一就分系,學的東西也比較專門,大學畢業生多少也有一些本事,真正學非所用,像羅大佑那種讀醫學系卻跑去搞音樂的人,其實比例並不多。

然而,在美國這種延緩分流的教育體制下,雖然製造出很高比例到了很晚才能安身立命的人,但是好像抱怨的人並不多。相反的,台灣及早分化的教育體制,雖然讓很高比例的人,能夠儘早安身立命,社會卻顯然抱怨連連。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文化現象。是不是,美國人比較樂天知命?自我要求較低?而台灣人比較不滿現狀,總以為如果當初不是因為受到了什麼限制,自己好應該還可以更好?

補記:

本文的目的雖然是在澄清那些談到教育就一切以美國為依歸的謬誤所在,並為台灣的分流作法,做一個辯護,但是並不表示我完全贊同台灣的及早分流作法。

我雖然支持及早分流的作法,但是我認為應該要加入較大的,有彈性而且是常設的管道,不應該太僵硬。我覺得我就是當初台灣及早分流做法的一個犧牲者。像我想當老師,錯過了當時的師專,變成只剩師大可以去,如果讀了一般大學就沒有常設的正式管道。後來我透過甄試和教育學分班成為老師,但那是剛好那時候缺老師,我剛好遇到機會。甄試和教育學分班都不是常設的。

我讀大二的時候,想說當老師沒希望了,想改讀中文系、園藝系,或是其它與農業改良有關的科系,但是卻發現,除了重新參加大學聯考,無其它路可通,連所謂的「降轉」都不給。有趣的是,我讀的是相對較熱門的科系,反倒提供了讓外系生轉入的機會。我想轉出到相對冷門的科系,反而找不到管道。

在台灣如果想進非本系相關的研究所,絕大部份的科系都要求你要修過專業的課程,才讓你有資格去考。問題是你在大學時,根本無從知道要修那些課程(因為那些只有招生簡章發行的時候才會寫),就算知道,很多大學根本就不給非本系生去修那些課程。

研究所既然以考試取才,既然那些課程也是考試範圍,那麼能考得過就好了,重要的是考生是不是有那些課程的知識,要求一定要有正式修過那個課程才算,豈不太形式主義了嗎?

那些非本科系畢業,沒有正式修過那些課的考生,如果能夠考得和本科系畢業生一樣或是更好,豈不是更值得造就嗎?

美國就幾乎沒有這樣的問題,只要你想要動,幾乎都可以找得到機會和管道。

古人說,守經達變,台灣教育在過去,守經得太嚴重,達變不足,近這些年,有沒有守經我不知道,但顯然又達變得太過分了。過猶不及,都不是好事!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bhuang&aid=1892808
 引用者清單(1)  
2008/07/28 15:30 【時和世泰年豐 花好月圓人壽】 台灣需要講真話的教育專家

 回應文章 頁/共 4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葡萄+紫晶<義式夜難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必須先界定教育目標,才能指出[之所以(未)達成目標]的問題&成果
2008/08/17 18:27
Dr. Composting教育的目的 2008/06/22 05:47

有幸拜讀大作。

淺見以為,要恆量成功與否,必須先設定一個「目標」。

如果教育的目標是進名校,考高分,那麼亞裔顯然的很成功。

如果教育的目標是訓練一個健全平衡的「社會人」,亞裔可以說很失敗。尤其是教育越成功的亞裔,往往越忽略了其他的人生課程。所以不管以亞裔自己的標準來說亞裔不管有多成功,亞裔的「成功」方式很少被其他族裔羨慕或模仿的;因為犧牲的太多了。

隨便說說而以,無論用任何標準,我都不算成功。
葡萄加紫晶於 2008-08-17 18:08 回覆:
抱歉! 許久沒有回顧較早發表的時事評論,因此遲了一個半月才回覆。

深深同意你把教育問題化零為整的全面觀點,必須先界定教育目標,才能指出[之所以(未)達成目標]的問題&成果,好比著重肢體協調美感的體操 vs. 全看速度的田徑賽跑,目標不同,成就指標也隨之不同。

你虛懷若谷,建中名校畢業生,又是堂堂留美環工博士,想必你把[成功]定義得太高了。 http://blog.udn.com/tiffanygracew/1901037?pno=0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8-08-18 12:46 回覆:

我不知道有那一個國家和學校的教育目標是真的在『訓練一個健全平衡的「社會人」,』,也不知道有那一個族裔在這一方面比較成功。

好像,都很失敗的!台灣還有個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說法;在美國,智育是失敗的,德育他們說是父母的責任,群育他們說是學生自己的事,體和美,則是看資源有無做決定。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20-30 歲幫學生找到自己的理想
2008/08/12 10:50
想到一些補充:

最近自修 Personality Psychology.
心理學研究發現, 人的個性到 20-30 歲左右就定型了.

因為一個人的個性與他適合的職業有很大的關係,
教育系統大可以在 20-30 歲之間全力幫學生找到自己最適合的職業.
不必再讓學生浪費時間去摸索.
但在 20 歲之前就把學生強迫定型卻很冒險,
醫學系, 工程系的學生並不一定會朝著"好醫生","好工程師"的方向發展人格.
做得不高興, 容易失去理想與願景,
造成職業道德低落, 向錢看齊的情況.

小弟並不覺得七分能上大學有什麼可怕或失敗,
重要的是這些大學不要全部當研究型大學,
而是有很大比例的技職科系,
要讓學生一出來就找得到實在的工作, 有走在領域前端的競爭力.
只要發現自己的志趣, 不必再管惱人的數學英文(或其他),
七分的同學也有可能一心鑽研, 成為某一行的佼佼者.
但如果一開始就強迫他去唸某系, 那很可能他還是興趣不合,
就繼續缺考, 七分下去了.

現在台灣一窩鋒擠向大學, 只是人比人爭面子的心態.
幾十年家裡沒人唸大學, 這種上幾代的不平怨氣發洩出來的必然現象.
社會將要慢慢發現真材實料的技職學校的優點(其實他們也會有好聽的大學名字).
沒氣象的學校科系缺學生, 就自然會縮水消失了.

至於有一說把七分考生的責任推向高中, 我也不認同.
這些二線學校對零分的學生不必負責.
很多人真的不適合唸書, 他不上課, 不考試, 強迫不來的.
但這些人其實還是有他的興趣, 何不就讓他去大專等級的技職學校進修呢?
我有一個親戚就這樣. 他在台灣的高職完全沒去上課考試,
但是買了張成績單來這邊申請, 進了這邊的技職學院,
在這邊的學院選了一個他喜歡的主修, 成績還非常出色呢!
(當然本地人程度差到令人搖頭也是原因.)

所以說, 台灣可以把 20-30 歲這一段的教育做得更有彈性, 更實際一點,
即使是七分的同學也可以找到人生奮鬥的目標.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大概是競爭不夠激烈
2008/08/12 09:16
對不起, 沒辦法回應在下面, 只好回在上面.

其實我也常常想, 如果我留在台灣會是怎樣的情形.
成就不敢講, 當然早點出道, 薪水多一點, 升得早一點.
早點成家, 傳宗接代等等.

但是人生的路很長, 常常聽長輩回憶, 一開始差幾年的學長學弟,
到了有成就以後再看起來已經不算什麼.
但如果真的走在自己擅長, 有興趣的領域,
就一路事倍功半地上來, 還可以往更高的成就探頂.
人生如果能找到這樣的工作, 也就心滿意足了.

但我也看見了思考者大哥提到的北美 "三/四十有五而志於學" 的現象.
我實驗室裡有位很熟的同事就是這樣, 41 歲還在唸 Ph.D.
他非常聰明, 見多識廣又有智慧,
但他也用了很多的時間才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但我覺得這並不是教育系統彈性過大的結果,
而是這裡的社會風氣本來就鼓勵大家多多去流浪,
Get stupid. Get crazy. 想通了生命再來拼鬥.
大概是他們的競爭沒有人口綢密的亞州激烈,
不然哪有 "美國時間" 讓他們這樣浪費呢?

也難怪他們討厭移民, 說移民把他們的工作都搶走了.
就在他們出去流浪的時候...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一定要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
2008/08/09 05:23
一個人的志向會隨著生活經歷而修正。
有時候突然發生一件事讓自己矛塞頓開,才頓悟自己真正適合的路是什麼。
太早把青年定型,可能釀成一生鬱鬱不得志的悲劇。
好的教育能幫助學生了解自己,進一步發展自己的長處,
也讓他們看看大千世界,夢想自己的各種可能的未來。

小弟個人的經歷可以當作一個參考。

高中和之前家裡希望我讀醫。因為從小數理好過文史,高中進了第三類組。
但種種跡象顯示我不適合當醫生(更喜歡研究動物),但不讀醫總覺得浪費了好成績。
大學聯考放榜,總分夠進陽明醫學系,但聽說陽明醫學系反而沒有成功的出路好。
再說寧為雞首(陽明也不算牛後啦...),就進了台大電機,
弄個第一志願來讀總是爽一點。

適時家人辦移民加拿大,小弟跟著修學一年出國見識見識。
在加拿大這邊也申請大學,最後決定晚出國不如早出國,留下來唸加拿大的大學。

因為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麼,就依據台灣放棄的電機系填了工程。
當時選擇皇后大學的工程,主要是因為這裡要到二年級才分系,
有一年的時間決定自己適不適合電機。
結果在大一用多餘時間修了許多不同的課,發現自己很喜歡生物和心理,
而最接近生物的工程是化工,二年級就進了化工。

後來發現工程和我偏重知識與理論的個性不合,
到了高年級幾乎完全有知識,只剩下應用與商業,唸起來無比痛苦。
在大學生涯中我也選了五花八門的課,很喜歡哲學,
但也知道自己絕對不是走經濟、英文文學、德文的料。
最後同時弄到了一個心理學位和生化學位。

工程走不下去了,我進了生化系研究所。
一進來又非常痛苦-原來研究所這麼折磨人!
一天到晚重覆做差不多,失敗率高的實驗,幾乎不需要用腦。
經過辛苦的八年抗戰,最後時來運轉,發了還不錯的文章,等待博士答辯。
好歹這八年間又做了不少副業,種種跡象證明我適合教書。
所以我打定主意,畢業後專門教書。
副業做研究也可以,我的主意多,又喜歡發表(拿來教人),不要自己親手做實驗就行了。

所以我頗感謝這裡充滿彈性的系統,讓我三十而立-志,發現了自己的專長。
以思考者大哥的標準來看我的啟蒙可能晚了一點,
但我家裡沒一個科學人,一切的興趣都是靠自己摸索。
我如果留在台灣唸台大電機,大概只能當個對賺錢沒興趣的二流科技新貴,
或者不太想醫人的三流醫生。

今後如果我有幸當上大學老師,一定要全力幫學生了解自己,找到他們夢想的職業。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8-08-10 12:05 回覆:

到底你當初留在台灣學醫,或讀台大電機,還是像現在一樣,那一樣較好,畢竟前二件事都沒有發生,無法比較,而且也不知道你在不同的境遇中,心性和意志是否改變。不過我大概可以肯定的是,你如果選前面那二個,現在的成就應該會比你現在的大,快樂或不快樂,那我就不敢說了。

台灣以前的高等教育有一個毛病是它較缺乏彈性,想要轉系轉修相當困難,我覺得自己是一個犧牲者。

不過,彈性太大,有時代表的是制度不健全,只好用彈性來彌補。在美加體制,我看到很多四五十歲的研究生,有一部份是來鍍金的,有一部份顯然卻是因為他們的青春被這些彈性所浪費了。年紀一大把才來重新來過。


小點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You missed my point
2008/07/31 22:30
I am not here to say which education system is better. I point out which one I prefer. I am not saying Taiwan still beats kids... hell I wish Americans beat their kids more but the point is, teachers in America have less power over the students versus teachers in Taiwan. That is a problem. Yes Schools can suspend you and kick you out of school but that is the most they can do to delinquent kids. In Taiwan Teachers have more influences over them.
These lack of discipline creates social problems here in society and creates lower level education. That is why American Public Education is at a lower level.  However, I still prefer American Education. I am glad I got it. Because I got taught how to think more openly.
This is not about Taiwan versus America, I post this to correct your incorrect thinking of why American education is not up to par. There is more to it then you think, unless you have experience American Public Education from k-12 I don't think you would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of this problem.

小點兒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用英文寫 不要在意
2008/07/30 23:24
I have been reading through  this blog and its discussion and I find it interesting. I don't know what your creditbility is, but I want to put in my 2 cents.
I am a first generation immigrant from Taiwan. I came here when I was 11 and I am now 24.  The social problems in United States and the education problem in Public Education has an indirect relation. Yes, lack of moral education in school contributes to social problems, but with many rules and restrictions on teachers, there are so much they can do to teach moral education. Disrespect for teachers and school, extends from lack of parenting skills.
For example, when I was a freshman in High School, my french teacher quit because he can't control his own classroom. The student simply will not listen to this teacher or his classroom rules.  It is not like in a Taiwanses Classroom where the teacher can just bring a whip to class and scare the kids.( That is child abuse, and it can get you fired).
Now in New Mexico  specifically, k-12 is mandatory. The students can drop out of high school, but one, it needs parental permission and two it needs school's approval. When the student hit high school, if they chose not  to go to school, and the cops find you on the street, they can arrest you. But that is specifc in New Mexico and we are 52nd state on the list for education.
Also, poor states can produce poor quality of education because the states do not have money to hire teachers. In  big cities like NYC or LA, more social problems contributes to the delinquency of teenagers and the teenager's refusal to learn or go to school due to lack of parental involvement. There are many more influences but I can tell you that from my personal experience, I am so fortunate to have an American Education, I think I would've killed myself in Taiwan.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8-07-31 08:08 回覆:

我和一些美國老師聊過有關台灣學校在學生管理上的一些作法,他們都非常的驚訝台灣學生所擁有的自由和權利,比美國學生大而且多。他們的看法一開始也讓我吃了一驚,因為我正如一般的台灣人一樣,普遍認為美國學生擁有的自由和權利比較大。但再仔細想想,那些美國老師是對的。

在台灣的學校,有班級的學生自治組織,由學生整體直接的參與;美國學校卻只有一個全校性的學生會,而且只是少數人的團體而已。

在台灣,學生有固定的下課時間,由學生自由使用,而且不能輕易剝奪,;美國學生則基本上沒有下課時間,在學校的每一分鐘,都由學校緊緊控制,不少學校連學生上廁所都不能自由前往。

台灣學生經常有人在非上課時間內到學校裡來,美國學生而除非經過特殊安排或有集會,否則根本就不能去學校。

在台灣,如果把學生停學或是處罰他們不准聽課,那被認為是剝奪他們的受教權;在美國,動不動就對學生發出停學令,動不動就把學生趕到教室外面,或送到辦公室去,學生的受教權利受到極大的剝削。

你說台灣老師帶鞭子到教室打學生的事,那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即使是帶著鞭子,也不表示能夠隨便打學生。


葡萄+紫晶<義式夜難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些唸理工的死腦筋 自以為數理好就門門都行
2008/06/06 05:04
也有一位已經在Princeton Univ. 取得航太工博士的老美, 進入美國排名前三的商學院攻讀財務博士, 結果資格考考不過, 鎩羽而歸 .許多唸理工的死腦筋 自以為數理好就門門都行,其實法律才更需要把邏輯思考與實務應用融會貫通

葡萄+紫晶<義式夜難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井底之蛙
2008/06/06 05:03
所以有位重考才考上成大的女留學生,還像版主一樣, 當我面表示自以為比讀人文社會學科的數理要優秀, 真是井底之蛙, 若是數理好的高中生全部跟著潮流走, 不問個人性向 ,不少硬要讀理工的隨俗學子,面對更多數理好學生加入競爭, 志願更要落後許多; 

葡萄+紫晶<義式夜難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別拿台灣或者亞洲國家的重理工價值觀套用到美國學生身上
2008/06/06 04:57

筆者赴美多年取得雙學位 (社會科學&MBA), MBA同學中許多畢業自MIT Stanford 名校理工高材生,多半已經取得數學理工碩士學位, 所以深深目睹美國社會全然迥異於亞洲因科技落後,晚開發而力起直追, 偏重理工學科的心態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的目的
2008/05/28 04:07

我希望作者不會認為我在挑毛病

你對我的認識不夠
我之所以回答你的文章
目的是想在網路上讓網友知道
一綱一本和一綱多本的爭執
實在不重要
在網路的世界上
學生以後一輩子需要在解決問題的時候
應該知道如何到網路上找尋資料和解決方式
這就是美國小學生現在已經在學習的方法

我可以告訴你
我的同事(很多已經過世)和朋友有很多比李遠哲博士還出名的物理
和醫學的諾貝爾獎得主
也有很多是台灣的名人
但是當我在和你討論事情和意見的時候
對你的看法還是非常的尊重
完全是以事論事
不會以老賣老

在你說一些數據以前
我建議你上網上先查一查
(如果你的英文夠好
我實在不知道你的程度
因為網路尚的資料多數是英文寫的)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8-05-28 08:11 回覆:

接觸網上世界一陣子後,我發現在網上是眾生平等的,皇親國戚和販夫走卒,教授和小學生,都一樣大。

所以先生請直言無諱,大家待之以禮以理,沒有什麼不能說,也沒有什麼得罪不得罪。

我不知道美國人均生產力世界第一是怎麼算出來的。我也經常看到有人說紐約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指人口最多),不知道他們把上海和東京放到那裡去了。

我懷疑他們所指的世界是指美國而已,自己關起門來辦個球賽,就說是世界大賽,就像以前中國人也認為自己就是全世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頁/共 4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