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2/27 06:24:54瀏覽3089|回應2|推薦30 | |
我的小寶迷你豬三歲了。我分配給他一項新工作——吃飯前負責擺餐具。這本來是大寶小小豬的工作,現在既然有弟弟幫忙,我就讓哥哥去負責收拾飯後桌上的髒碗盤。當然這些事我都可以自己做,但我是一個懶惰的壞媽媽,而且最近我讀到一些研究,指出有機會完成「小任務」,可以讓孩子感覺自己是個有用的人,有益他們的身心健康。 依據孩子的年齡,「小任務」可以是讓他們打電話叫外賣、去院子裡除草、或是幫忙安裝新買的數據機。兩小豬孩最近也開始幫爸爸江小豬除草了。江小豬向我抱怨,說他自己做得更快更好,但是我堅持讓小豬孩們「幫忙」。 其實江小豬說得沒錯,讓小小孩分攤家事一開始並不會讓爸爸媽媽更輕鬆:趕時間的早晨,我也常想把迷你豬手上的碗筷叉匙搶過來自己擺,不然等他擺好大家要什麼時候才能吃早餐啊!但一想到心理學家說的「自我效能感」,就是一個人認為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務或克服困難的信念,我也只好深呼吸、耐著性子站在一旁,提醒自已:長遠的報酬值得這一點等待! 專家說,讓孩子克服現實生活中、而非書本上的挑戰,是建立健康自我效能感最好的方法之一。自我效能感的觀念最早由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Albert Bandura在1970年提出,他說讓孩子在很小時候就有獨立機會完成小任務很重要,因為這是最初的「掌控感」體驗。 澳洲墨爾本大學正向心理學教授Lea Waters也說,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健康一個很重要的組成,一個人沒有自我效能感,就不會相信自己能把事情做好,不論是小孩還是大人,沒有自我效能感,就很容易放棄,而且做什麼事都缺乏動力。人類這種生物,愈相信自己有掌控力,就愈強壯。Waters還說,缺乏自我效能感,或者「習得無助感」,與焦慮、憂鬱、缺乏希望緊密相關,另一方面,高自我效能感能帶來滿足感、自信心、成長性思維。 最妙的是,自我效能感不是透過成就一件大事來建立,而是透過一些瑣碎的小事情,例如搭建一個有一點挑戰性的樂高積木,或者完成一個生活任務像是自己收拾書包、照顧寵物等。 Waters建議家長讓孩子做家事,注意他們做得好的地方並指出來。這種有意識的關注並讚美孩子,不但有助孩子成長,也有益親子關係。而且,不知不覺中,爸爸媽媽就多了一個小幫手。我們家的迷你豬經過四個月的練習,現在已經可以迅速正確地擺好全家人的餐具囉!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