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5/20 20:00:53瀏覽3088|回應0|推薦24 | |
常常覺得每一個產業看到深處都像藝術,譬如精湛的製茶工藝就是,從最初的茶樹栽種、採收、烘焙等製作過程,環環相扣,每一個細節的用心對應的是最終成品的多元口感與獨特香氣,而其中關鍵的元素,便在於已被歲月認證的傳統正宗手法,以及一絲不苟的專業嚴謹精神,醞釀成一份精緻的茶飲文化,流傳在民間的日常生活之中。 位於南投鹿谷鄉的凍頂茶區,經過歲月流轉,所產烏龍茶幾乎已成為台灣茶的代表,受惠於得天獨厚的氣候特色,早在十九世紀中期,凍頂山就已經遍植烏龍茶,茶樹種類也由原生的「蒔茶」改為「青心烏龍」。1880年,遊山茶坊的先祖陳氏家族開始投入烏龍茶的種植,至今已歷一百多年,足跡遍布全台的高山茶產區,而偏愛南投翠綠風光的陳氏家族,目前由第五代經營,幾年前於竹山的茶廠旁建立「遊山茶訪文化館」,不僅提供寬敞精緻的建築空間,展售全台知名的茶品系列,並規劃免費導覽製茶文物,以及趣味橫生的「茶農生活體驗」、「茶葉烘焙DIY」等活動,想要深入了解台灣茶歷史,細品醇厚茶香,來一趟南投準沒錯。 揮汗背後的茶藝堅持 烏龍茶的作法,最初起源於中國福建,在台灣逐漸臻於完美。儘管一路翻山越嶺,歷經幾代歲月更迭,遊山茶訪的負責人仍以傳承烏龍茶的精湛工藝為志,不肯因現代勞動力缺乏或市場考量而有所妥協,為的便是追求凍頂烏龍茶那「涼喉、釘甘」的極致獨特風味。 跟隨主人來到遊山茶訪的私人茶園,海拔700公尺左右的山區,陽光下的一片翠綠茶葉正長好待採,負責營運的總經理葉小姐說,每年四月谷雨節氣的前後一星期是採茶的最佳時機,所採的茶葉也最正宗。採茶時機的重要性,完全體現在過去茶農曾流傳過的一句話:「三天前採的是黃金,三天後採的是草。」 除了時機決定茶葉品質,採茶手法更為重要,傳統的採法為「立心採」,以手掌虎口為標準的採摘長度,通常會含有一心二葉或一心三葉,並且非常重要的一點是全程都必須保持葉片完整,不能壓、折損到葉片,否則將會降低茶葉的品質與口感。葉小姐強調,茶湯入喉時的回甘,來自芯芽的胺基酸含量,而第二葉與第三葉則提供甜味與香味,所以正確的採摘方式,能使茶的香氣、滋味得以平衡。 一日遊覽茶文化歷史縮影 來到遊山茶訪,除了能在舒適的空間細品歲月、近聞茶香,別忘了同時到茶藝文物展區瀏覽,看到的不僅是烏龍茶,還有時光的演變軌跡,包括早期古色古香的製茶器具,以及烏龍茶的製作過程。自茶園採摘茶菁後,需要經歷步驟包括:「日光萎凋」,藉由日曬讓葉片中的水份自然走水,使茶菁中的「草菁味」消失;第二步為「室內委凋」,讓水分進一步緩慢消失並使茶葉發酵,烏龍茶特有的香氣即來自適當的發酵過程。第三步為「炒菁」,目的在於以高溫停止茶菁發酵,此部份速度的快慢拿捏完全仰賴師傳的經驗。緊接著便是「揉捻」、「團揉」和「烘焙」,其中的力道與次數是關鍵,茶湯顏色的最終呈現與入喉口感,都在於以上這些歷時40小時的製作過程。展場中並設置一台複製的古早「人力揉捻機」與炒菁鍋具,可以親自體驗把玩,既專業又充滿趣味。 茶葉DIY,化身品鑑達人 專為客人規劃的一系列「茶體驗之旅」,更是不可錯過的遊玩重點,包括茶園參觀以及由專家解說國際茶品鑑的標準與方式,還有新鮮感十足的「手做出氣Q茶球」,體驗製茶環節中重要的「團揉」功夫與樂趣,並經由甩、打等方式,達到趣味的「出氣」效果,享受一刻難得的清閒與放鬆,此外還能親自烘焙屬於自己風味的烏龍茶,絕對會是一次難忘的茶文化洗禮。 除了自產自製的凍頂烏龍茶,遊山茶訪也與台灣各地茶農合作,展售多元種類的經典茶品,比如日月潭紅玉紅茶、文山包種茶、杉林溪茶、阿里山高山茶、清香梨山茶等等,宛如一間茶的博物館,從豐富多變的茶飲滋味中,感受各地獨有的風土景緻。 text_陳洛蓁Jean photo_王辰志&Jean *原文刊登於《TravelerLuxe旅人誌》2018/5月號,版權所有,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info】 ◎遊山茶坊文化館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