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民主的價值
2008/03/24 10:59:50瀏覽461|回應1|推薦5

台灣民主的價值

 

台灣這幾年接次的總統選舉,過程偶有築築磕磕之處,兩黨競爭手段方法也頗有可議地瑕疵,但總體而言白玉微瑕,結果都能服從多數尊重少數,是足堪以為民主之典範。讓得勝者肩負責任,選輸者雖敗猶榮。因此說;台灣民主的價值是什麼呢?那就是透過民主的選舉程序,建構出台灣主體價值意識,選出自己的國家總統。在世界上一片盛譽中國經濟即將崛起的同時,而台灣民主的價值是在華人地區中上,首先跳躍到另一階段群體社會。換句話說,台灣已經從經濟溫飽的層次生活方式,雖然有許多經濟問題尚待解決,轉進到國家領導定期的更迭,做到制度性政權轉移,雖然憲法上,還有許多扞格不入尚待改善的缺失。將這普世民主價值的精神,融貫於人民日常生活之中。或許在選舉中有搖旗吶喊、針鋒相對的激情,但選舉後都能回歸到理性和平的軌道中。選贏的人面對責任的開始,失敗的人反省檢討,自持以對,準備下回東山再起。這就是台灣這十幾年來最傲人的民主價值觀,這也是我們絕對應該要捍衛而顛撲不破的信念。

 

同時經過這數次的總統選舉,逐漸的建構出台灣主體價值意識,尤其這次選舉最為明顯,因為藍綠兩黨,對台灣的前途都能同意由台灣2400萬人自己來決定的最大公約數。也許藍綠兩黨都有自己對台灣終局的期待,或許是獨立或許是統一,但是雙方政黨也都同意,將決定台灣前途的選擇權交予2400萬人,這樣的共識弭平所謂省籍情節(台灣本來就沒有省籍、族群問題,只是不同歷史記憶裂痕、見「創新的歷史記憶」一文,http://tupei1120.blogspot.com/2008/02/blog-post_20.html),所以讓不是台灣人的馬先生也能當選,顯見台灣人要開創新地台灣人的歷史記憶,拋棄掉舊的歷史包袱。

 

尤其是馬先生,他過去所主張終極統一與台灣前途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的論點,這次選舉都未再提出,反而高舉台灣人自己決定前途論,顯見馬先生也揚棄了他過去想法。所以深獲許多中間與淺綠地選民認同與支持,而讓他高票當選。當然希望國民黨與馬先生如此主張,不要因為是為騙取選票之用而所為的權宜之計。若是只為選舉之便,搪塞下人民之用,日久之後也會被看破手腳,那馬先生現在所得到的美麗光環也一樣會黯然失色的。

 

而今年這兩次選舉比較令遺憾的是,人民還是對「人」的期待,大於對制度的建立。因此選舉的結果,將行政權與立法權都交於同一黨,尤其立法權幾乎是沒有在野黨制衡的力量,會讓執政黨恣意妄為。我門絕對不要相信人會謙卑自我約束權力,如果人會做到對權力的自我約束的話,那美國三權分立,英國國會兩黨的制衡與司法獨立,就不需要了,只要選一位總統或一位皇帝就可以治國。所以台灣的人民還需要再教育,體悟出制度的建立高過於對人的信任,當然這是要花較長的時間,尤其是從失敗的經驗中,去學習認清政治人物的言行。

 

所以國民黨得到權力愈多,其將腐化時間愈快。這不是我的危言聳聽,可以從已經施行好幾百年,西方民主制度的國家中就可以找到這不變鐵律地驗證。比如說荷蘭,雖說是內閣制,但制度的上就保留「多元」價值與「分權」結構的設計,他門的人民都能體驗到「民主」比「效率」更重要,所以選舉的結果,人民絕對不會將權力交付給某一個單一政黨,同時也不會相信政治人物。所以荷蘭有一、二十個小黨,就是這個道理。那瑞士更是高度分權的國家,尤其國內種族複雜,如何兼顧到相互之間的利益,更不是單一政黨或政府就可決定,而是要經「三重博弈」(人民、聯邦、地方)折衝樽俎,得到大多數瑞士人民的利益之後,方能通過執行。但是我們也沒有聽到這些國家競爭力的不佳,因為這些國家的人民教育程度高,對於觀點的差異都是理性的辯證,而非情緒性對抗。所以這就是台灣人民需要再加油的地方,更期待台灣的民主價值,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才好。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upei&aid=1721980

 回應文章

Agoogoo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所以讓『不是台灣人』的馬先生也能當選」
2008/03/24 23:16
這不是又回到了區分的舊框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