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4/07 11:07:28瀏覽588|回應0|推薦1 | |
對初學游者建議 夏日將至,許多人躍躍欲試地想開始學游泳。我游泳已有四十多年,我經常在泳池邊,看到教練們在指導初學者如何游泳,經過多次觀察,總覺得現在有些觀念與家父指導我游泳時候,他所告戒我一些關鍵性的想法扞格不入。而且;現在孩子到學校上游泳課後回來後,也說起學校老師地教學方法,這又與我地想法也大相逕庭。因而;我覺得需要與老師多多溝通一下才是。所以;有一次乘開學的親子日的機會,遇到孩子的體育老師,我特地的將問題提出來討論,希望能與老師交換意見,但是老師似乎不太關心這些問題,結果這次的對話,大家並無具體結論,只是各自表述自己的想法,沒有交集。因此;我特別地將此幾項建議,提供給初學游泳者參考,希其於學習期間能有所幫助。 首先要認知的是:學游泳的目的為何?知道自己所要追求地學習目的,對於在學習期間,就建立起該有的方法與態度配合學習目,如此;才不至於發生難以挽回的意外,釀成不必要的遺憾,或者是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挫折障礙,讓學習裹足不前,打起退堂鼓,畫下不愉快結束的句點。發生這困窘結局,都是未能體悟到學習目的的重要性,後來所引發出不良因果關係,無論如何,都是令人感到扼腕的。 學游泳的目的大致分幾個層次,大部分的人主要目的是為「自救」,也就是因故落水之後,不會因為不諳水性慘遭溺斃身亡,而是能以自身泳技保住生命。其次一部分的人利用游泳當作健身娛樂的運動,尤其台灣四周環海,夏季時間又常,利用游泳技能親近海洋,排遣那炎酷的夏天,享受到另一種夏日時光的美妙。再來是極少數的人對游泳特別有興趣者,可以作為比賽或其他水上活動的競技的項目,展現出自我運動長才。在競賽之後,轉變成為謀生的工具,使得游泳成為職業的技能。可見得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對於游泳的需求是以「自救」與「健身」為主,所以學習時,千萬不要以專業水準的眼光來要求初學者去效法,而是要以安全保險的方式,讓初學者從心裡體悟了解後,養成一種安全的游泳的習慣,這樣才是學游泳的目的不是嗎! 所以在初學游泳時應該建立下面三項基本的禁忌的觀念: 其一:不要以自己可游到的距離來衡量泳技能力: 目前在北市國小施行一種鼓勵方式,當學生游到多少公尺後(好像是25公尺與50公尺),就發給一張證明書,以茲肯定對學游泳的努力。而這種做法就潛藏著非常危險的暗示。當學校核發這證明書時,會讓初學者以為自己已具備有游泳能力,並且可以游到如此長的距離。其實學生能游這樣的距離,並不等於該生會游泳,更不能證明已經達到什麼樣地游泳能力。如果硬要牽強的說,證明出什麼能力話,只能說這位初學者不怕水而已,可以適應水中學習游泳的狀態。可是學生在這只證明書的暗示下,認為自己有游25公尺的能力。所以當他到海、湖或河邊時,就罔顧豎立岸邊的警告危險的告示,只有一股腦的,衝到水中戲水。他認為自己能游25公尺,只要離岸邊不超過25公尺,玩玩水有何危險可言呢?但是慘劇發生,許多溺斃的事件都是發生在離岸數公尺不遠的距離,而且溺水者,都是略諳水性,但是又沒有全然了解水性的人。 一般而言;完全不會游泳的人,他會以小心警慎態度面對游泳活動,決不輕言下水游泳或戲水,所以發生溺斃機率不大。而泳技不錯的人,了解水的險惡,知道如何情況下自我保護,發生滅頂機會也不多。唯獨在半懂非懂的青少年,游泳的技術也是半生不熟,最容易發生溺水致死的意外。現在政府的教育單位發給孩子證書,孩子們有被誤導的疑慮,誘發出危險的行為,最後傷害到自己。讓原本初衷想鼓勵孩子的美意,結果卻是傷害了孩子,那就得不償失了! 其二:不要貿然的援救溺水者除非受過救生訓練: 見義勇為是一種人類最高尚的美德。孟子都說過看到人落井時,伸出援救的手,乃人之善良本性使然,值得歌誦讚美。見到有人落水將要溺斃時候,我們都會有救人的衝動,良心上豈能有容許見死不救念頭呢?問題是:是否詳細考慮過,到底自己有沒有救人的能力呢?義勇的行為,萬萬不能變成暴虎馮河的莽夫行為。在每年的夏天,我門幾乎都目睹到許多血淋淋的實例,救人者與被救者雙雙溺斃的慘劇。 在水中救人是一種專業的技能,並非只依靠泳技佳就能做到,更需要其他知識與技術的配合。所以從事救生的工作需要經過專業地訓練,通過測驗取得執照的人,才有水中救人的能力。否則救人不成,反自身先受到傷害,這就不合乎當初想要救人的初衷,尤其對初學游泳者而言,絕對不要輕言去在水中救人。否則未蒙游泳帶來的樂趣,卻因略曉游泳技能而救人不成,帶來反受其害不良後果。屆時再來哀怨的後悔,那只能去嘆息了。 其三:不要使用鼻子的功能當你在水中游泳時候: 水上的游泳運動與陸地上其他運動,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呼吸方式的迥異。在水中最容易造成的傷害就是肺部進水,所謂溺斃窒息就是此種原因所形成的,因此要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就是將與肺部相關連的呼吸系統,在水中就要停止不用。因此;維持生命的呼吸作用,皆以使用嘴巴為主,不論是在吸氣或呼氣都是一樣,縱然不慎吸到水時,也毋庸擔心,只是喝到一口不乾淨地水而已,不會因此而致命。 但是;目前觀察到有些教游泳的教練,會鼓勵學生用鼻子呼氣(也就是所謂吐氣)。利用鼻子吸氣容易嗆水,導致嚴重後果,前面已提到了,是沒有爭議。若是使用鼻子來呼氣,就可避免同時要利用嘴巴吐氣,接著又用嘴巴來吸氣,這樣一吐一吸,會讓游泳的節奏變的比較慢。而鼻子呼氣,嘴巴吸氣可以縮短一點時間,自然游起來的速度可以快一點。所以喜歡講求速度的游者就比較喜歡此種方式,在水中游泳起來,可表現出速度快感。 問題是對初學者利用此種方式是否恰當,我個人覺得不妥,因為學一種新的運動初期,腦中樞的指令與肢體活動反應,經常發生不協調的矛盾現象,所以在腦中所思考與肢體所表現會有不能同步的結果。此種手腦不協調的現象,只要經過一段時間地練習後,就可以改善,在一般運動中沒有太多安全上的憂慮。若是將游泳的呼吸方式,訓練成只讓鼻子呼氣,不讓鼻子吸氣,有時突然間也會發生不協調的矛盾現象,鼻子會因為呼氣後,仍會習慣性的吸氣起來,因為一呼一吸這是平日的習慣舉動,但是這樣的舉動,再水裡就暗藏著發生危險的運動習慣。或許有時僥倖,鼻子吸氣時沒吸到水,熟料到有一天在海上游泳的時候,鼻子呼氣後,又習慣性地吸氣,此時正好大浪捲起,吸進海水,那悲劇就發生了。 因此;給初學者建議,在水中游泳時要完全停止鼻子的功能,等到泳技精湛後,再訓練鼻子呼氣地方式,屆時就可做到如魚得水般高超技巧那也不遲啊。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