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04 21:47:24瀏覽301|回應0|推薦0 | |
【990708】
“…第四十二章:白鯨之白。我對著修恩松木盒大聲朗讀: 是什麼原因讓白化症患者成為特立獨行的反叛分子呢?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引人側目,讓他們被同類所憎恨呢?這是因為他身上的白嗎,是因為他所要承擔的這份蒼白讓他變得如此嗎?白化症患者跟其他人都一樣-他們並沒有本質上的殘缺-然而,光他們這一身白,就足以讓他們顯得險惡醜陋,變成比最醜陋的怪人都還怪異。為什麼會這樣呢?“~p.84 【990710】豔陽高照,又會是忙忙碌碌的一天。 “我感受到諸神在我身邊圍繞-我感受到你的心靈就隱藏在我胸中,我的心靈也進入你胸懷裡,我們同時感受到神的存在。”~p.175 * “每本書都有他們的命運。”~p.213 * 這是一種能夠跟喜歡的人在一起的感覺,一同坐在餐廳座椅上的感覺。想一想蓋斯特跟我之間的共同點,我們都為了完全不適合我們的對象付出了熱情,我們對於自己浪漫的遐想也都毫無警惕。~p.240 * “不過他還是離開了。我有個不好的預感,我覺得他已經從我身上拿走了什麼。我自己喪失了一些原則,喪失了自主的權力。他嘴裡一直嚷著要給我什麼,不過,我卻感覺是他從我身上奪走了什麼。我感覺,雖然他一直承諾要給我什麼,他只不過在提醒我要遵守他給我的規範。”~p.279 * “書本並不是生命的重心,人才是生命的重心。” ~p.340 雜思雜記【990711-熱啊~】 從書架上隨興取下一本書閱讀,這個選擇行為,若稍微注意、若刻意放大某種奧妙是挺有意思的。常常有這樣的感覺,前一本書和後一本書之間彷彿被一條隱形線似有若無地串連著。譬如說,寫著前文藏書時,人生是一本大書,這意念才浮現、記下,然後在拿起來閱讀的書本《生命的穀倉》,就看到這樣的文字敘述,「有什麼東西能比生命的樂章更使生命本身變得豐富呢?」,這樣重疊的文字精神,似乎在潛意識裡形成了某種感應器,在接下來的讀本裡,頻頻呼喚出類似的文字敘述,所以後來在《附上我的愛》,也讀到這樣的句子,「蛀書蟲認為他最愛的是書,但結果是,他熱愛的生命與人類,遠多過於世界上所有的書」或《書中謎》裡的,「書本並不是生命的重心,人才是生命的重心」。然後,好玩的是,前些天也才提到《蘭妮‧萊芬斯坦回憶錄》這本書(那段時間的閱讀書單就繞著希特勒、猶太人這條隱形線續轉),當昨天拿起《白噪音》時,閱讀到第.44頁,那些敘述一映入眼中,就聯想到回憶錄裡的《意志的勝利》那段落,雖然這都是些細細微微的小事,但心裡卻著實喜愛這樣的隱性樂趣。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