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14 11:23:31瀏覽301|回應0|推薦0 | |
【1023】一夜滂沱雨,朝來樹色深。
昨夜心微落,但那種低,卻沒有下墜的重量,彷彿只是從季節而來的易感,飄飄渺渺。 而心深處羅織有片深邃的祥和感,托著那落靜依著,低的寂感如霧敞開在大片心之林中,幽幽靜靜。 【1024】竟日的雨。車行經新生南路、和平東路,路兩旁的白千層開了滿樹的棉球狀白花,美。 有時,心似乎若有觸動,但很難用言語去有條有理的分析那種感應。不過很奇妙的,當心思繞著某個念頭時,似乎也會吸引那類型的書到眼前。上月25日記了一段, 「但是要相信每個人心的改變會影響周圍的人,就像一滴水穿透湖面,漣漪擴散,振動就發生了。」早上翻著借來的書《念力的祕密》,看到一段,截錄如下, “反覆重播有秩序的意念,似能改變房間的物理現實,讓空間裡的量子虛擬粒子更加「有秩序」然後,就像骨牌效應一樣,空間中的「秩序」會促進實驗的成功。P.148 ” “空間的規範對稱性一旦改變,便代表周遭的零點能量場發生了深邃的改變。在「U(1)-規範對稱性」的狀態,零點能量場的隨機擺動並不會對物理宇宙發生影響。然而,在「SU(2) -規範對稱性」的狀態中,零點能量場卻變得較有秩序,並若干改變物質最細小的成分,最後導致物理現實的構造本身發生深刻改變。P.148 ” 對,那就是我想表示的,我的point是,意念、波、振動、秩序。 再看這月20日記的, 「心從心湖的波瀾表面潛入深深的湖心,在那緊緊依偎一種神性的寧靜感,那裡讓人平和」這段話,這本書也寫中了我想表達的感覺, “戴蒙德又發現,有一種思想可以克服任何負面情緒或情境。他稱之為「歸家之思」(homing thought),因為它讓他回想起年輕歲月在雪梨滑浪的情境:每當有大浪捲來,他和朋友就會潛到水底,以手指將身體穩住在海床的沙土上,靜待大浪過去。「我們由此學會遇到有壓力的情境時,應該沉潛下來,牢牢握住自己的『盤石』,等待壓力過去。」他寫道。” “依戴蒙德的理解,用來穩住自己的「歸家之思」就是一個人的終極憧憬和人生目標。他相信,每個人都有特殊才能或天賦,盡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和天賦不只會帶來快樂,還可以讓人與「絕對」(Absolute)發生連結。…「它能把我們穩固在我們的原有軌道上。」P.188 ” 這本書太有趣了,甚至對“預知能力”都有可以讓人豁然開朗的理解並接受這種推論, “對逆向因果的另一種可能解釋是,時間只是從「現在」向外擴散開去的一片巨大,所以,理論上我們在任一時刻都可取得宇宙的所有資訊。布勞德即猜想,所謂的預知能力,只是未來事件以某種方式回到現在,對心靈所發生的影響。這等於是一種逆時間因果性。所以,預知能力說不定是逆向影響力的見證,而未來的一切決定總會影響著過去。P.200 ” “最後還有一種可能解釋,那就是在我們存在的最基本層次,並沒有連續時間這回事。量子層次的純粹能量並無所謂的時間與空間,只存在於能量釋出的巨大連續擺動中。某個意義下,時間與空間是我們自己創造的。P.200 ” 因為太有趣了,所以一反以前讀書是利用零碎時間閱讀,這本是一鼓作氣翻完,讀完後有一種合一的感覺,彷彿身心因共鳴而處在一種和諧的高振動波裡。 【1025】宅一天 上午進行打掃時,看著窗外被風凌亂的樹叢、聽鳥兒鼓譟…等自然景象,赫曼‧赫塞的一段話就閃入心中, “打從我有能力為自己選擇住所的時候開始,我總能居住得格外美好。有時房子實在簡陋,一點兒也談不上舒適,但是在我窗前總是擁有一大片寬廣開闊、極具特色的風景… ” 對生活有感或自覺的人總會下意識的遷往自然之地吧!最近看的幾本書,作者都有相同的心之所向,除了赫曼‧赫塞,無蝶也認為,“若不是在自然環境下的運動或生活,人根本就無法得到有機的「充電」”,就連Ando在設計住吉長屋時,也不斷思索什麼是住宅的原點, “為什麼我要選擇將毫無表情的清水混凝土朝向街道,且打破現代住宅動線規畫的不成文規定?改建當時,還有自己尚未察覺的層面,費盡心思也無法訴諸言語,我在周遭不斷的批評聲浪下,才慢慢整理出頭緒。 問題是在這裡生活,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這是關係到居住真諦的思想問題。對此,我的答案是:融合在自然中的生活才是住宅的本質。正因為空間有限,所以首要之務是如何在最大限度下體會自然嚴竣與溫柔的變化,於是犧牲了方便這個選項。” 原點就是趨近自然,讓陽光、流動的風照拂吹動我們每一天。這想法除了感性之外還有科學的理性根據,在《念力的祕密》也提到離子愈高的地方愈能提高專注力,離子高的地方有,水流處、明亮陽光處、山中,而城市、工業區,離子濃度就愈低。 【1026】雖然雲層厚,但陽光照著眼前一片光眩。 有時觀察小孩玩耍是很愉快的一件事,他們好像是天生的禪者,很容易進入“臨在”狀態、對當下一切清楚覺知、感官時時刻刻敏銳運作著,但是當小孩長大,自我意識一旦由內茁壯,也關閉了這種聯繫。 【1027】清晨,陽光透過飽含水氣的空氣,讓大地輕覆上一片微弱光的芒。 昨晚看橫山家之味,那平淡卻雋永的味很難即刻一一抽絲述說,不過那滲入內裡的關於家人情感元素在往後歲月裡,可能因夏日浮光、一枝紫薇或翩然黃蝶…而牽惹出那似曾相識的感情或輕愁。 【1028】清晨,淡水藍色的天空,浮現朵朵邊緣鑲著粉菊的白雲。忽爾,陽光從雲後射出數道金芒,煦光灑落大地,一片美好。 沒有失去過健康,體會不出人只要能跑能走能吃能喝就是最大的祝福! 昨日就醫時醫囑,這是長期疲勞積累而出的病癥,宜早睡多休息。殊不知,現代人的生活節奏似乎是停不下來的石磨,週而復始沉沉轉著,多休息變成是種奢侈品。那些道理都懂,但生活瑣事就是架著人往前走,物質可以減法簡單,但有些事是落在情之下,不得不然啊! ※ 夜,再翻看這段,愈思愈美, “拽引(entrainment)是荷蘭數學家克里斯欽‧會根斯創造的物理學名詞,表示兩個擺盪系統形成同步化的現象。1665年,他發現當兩個時鐘靠得很近,鐘擺的擺動就會同步一致。他試過讓兩個時鐘的鐘擺朝相反方向擺動,但他們最後還是同步一致。當兩到波的波峰和波谷起伏時間相同,會被稱為「同相」,反之則稱「反相」。物理學家相信,拽引現象是兩個反相系統交換微少能量的後果,這交換會讓一方慢下來而讓一方加速,最後達到同相。他也與共鳴有關,也就是說,系統在特定頻率下吸收到的能量比平常更多‧任何振動的東西(包括電磁波)有各自最偏好的頻率,稱為「共振頻率」。震動物「聽到」或接收到不同的振動頻率時,會對其他頻率相應不理,只對自己的共振頻率起反應。-《念力的祕密,P.78》 ” 「兩個反相系統交換微少能量的後果,這交換會讓一方慢下來而讓一方加速,最後達到同相。」 這讓我連想,不要擔心一力的微薄,當從自身改變,傳送正向意念,或照顧好自己的靈魂,然後交托出去,振動就從接觸開始。 回頭再看,我寫下了「交托」,交托是個point,生命織網覆天蓋地,牽一髮動全身,或許....或許,交托,是對那浩瀚的不可知的最大合流。 【1029】 晨曦初現,遠方高廈的明暗分線漸深,光照、暗影立體交錯,山形線起伏切割天地,塊狀綠地散開遠近…,整個自然界的藝術元素是,幾何、線條、點點等圖示,且因光影水氣變化,只要佇立一會兒,眼前的畫幅就在古典、印象、普普、浪漫等風格間轉化。 【1031】美好的秋日 “神蹟並不違反自然,它們只違反我們所知道的自然。 -聖奧古斯丁 ” 因為身體微恙,不能隨興趴趴走,只能窩著。今日拿起買了多時的《當下的力量》翻閱,一翻即入迷,真是美好的書,而且可能剛看完《念力的秘密》,覺得這二本書就好像咖哩要配牛肉一樣,屬性很合,比較麻吉。舉個例看,在《當下的力量》第127頁,講到「無時間狀態」或「萬物萬事都有其本體」在《念力的秘密》裡,那些科學家也用實驗「非線性系統」(第十一章,為昨日禱告)或「量子粒子」(第一章,變動不居的物質)來推論說明時間或物質不是我們所認知的。 《念力的秘密》可用大腦去理解,而《當下的力量》則要去體驗,如果有臨在經驗,這種體驗更靈動。這二本書是很有意思的組合。 【1101】宅一日 “小我的部分外殼會因此出現裂痕,被心智所掩蓋的光芒和平安,將從這些裂縫中透射出來”-《當下的力量》 很喜愛那段話,生活中的凝視花草樹木等自然事物、或感官根植內在的習性,都是一點一點的片刻臨在,雖然是點狀,但因是生命中的深度經驗,可連結到一種深邃靜謐的狀態,心智和本體的辨識逐漸“水落石出”,小我的外殼出現裂痕,本體的平和透射出來,心智的喋喋不休很容易被指認出。然後,隨著有意識的讓點狀頻繁發生,會慢慢熟捻進出兩邊狀態的經驗或讓心智連結本體而生。 這本書要多體驗而“不可說”啊! 【十一月二日】過了霜降後的第一個低溫日 就像灰冷的天一樣,心情闌珊。 原本意欲就空白一天的札記吧!留白也有寂靜的屬性。但面對這季的第一個低溫日,並讀到這句, “今早,立山飄起了雪。” 彷彿打從心裏很自然地就拾起了那語氣,並想從這起頭句後再接著說些什麼,所以啊,就閒話記些什麼了。 白日,有二件說來算是挺虛榮的事,為了平衡有點慘的一個星期,還是寫下來讓虛榮的感覺膨脹扁扁的心情。一是在店裡碰到一位阿媽,她一直用饒有興趣的眼神看著我,然後邊用手比劃邊用台語說,你有錢喔,看你的耳朵、鼻子,長得很好…等,我也用台語回說謝謝、是你不棄嫌…。後來D載我去看病時,途中繞去另一地方,那裏的大姐突然對我說你有沒有注意到我一直看著你,你很有氣質喔。 哎,今天是我的受讚美日耶! 【十一月三日】 今天把厚的衣服拿出來穿了。 隨著冬的蕭索腳步接近,好像一切都將沉寂。但是如果能靜靜諦聽,會感覺到生命是順著時序流轉,轉回內在綿延蘊藏為來年做準備。 於我,到底什麼事,是根植於生命中?並能將這根植俱形散葉在生活中?如同種籽保存在土壤中,就讓這小小的提問蘊藏在冬寂之內,我繼續臨在,將生命施工,做腐質土似的沃化。 ※ 彷彿,“選擇”也會是在某種隱性安排下延續發生。 最近連看了《念力的祕密》和《當下的力量》二本靈性書籍後,覺得這樣的思想餵養,enough了,再來是持續、深刻、擴大那經驗,於是想選個不一樣調性的書來讀,選擇《納棺夫日記》翻看,結果出現在那二本書的“光”也在納棺夫的大悲光裡閃耀啊! 因為青木移動了視角所以領悟到正岡子規說過的: 「原本我始終認為,所謂的領悟,是指不論身在什麼樣的場合裡,都能毫不在意地死去,但我錯了,因為真正的領悟,其實是指不論身處在什麼樣的場合裡,都能毫不在意地活下去。」p.198 有這樣的領悟,意謂著同樣的內光閃耀在三本書的文字中。 【十一月四日。星期三】秋光瀲豔 “今早出門工作時,我抬起頭,仰望著眼前的立山;立山的山頂白雪皚皚,看上去美得不禁讓人感到悲傷。” 這幾日,周身似寂似哀的冬之索然,昨晨乍見這段心之白描,眼神輕醞著字字,讓流蕩在字與字間隙的那種因美而起的悲傷,從白雪皚皚的山頂飄落青木心中、飄動在我眼前。 【十一月五日。星期四】 清晨,看見很有趣的天空景象。一大早,先是納悶為什麼今天山凹處的陰影特別濃暗,秋光生輝山巔、樹頂,自然的明暗清晰分明。出門,車行不久(約6點50分),一輪曉白月亮還斜掛在空中,往市區方向途中(約6點55分),卻見太陽已爬升到光強逼眼的位置。真是有趣,月亮太陽分倚天空兩端。 ※ 當心蕭颯,看到青木寫的那段清澈大眼時,彷彿蕭颯的風也挾帶起徐徐暖意。 青木說,“所謂人心,其實是很單純的東西。” 當他“自我卑屈地過著抑鬱的每一天”時,那“美麗眸子深處所見到的某種事物,為我解決了一切。” “從那天開始,一切都截然不同了。” 當心如冬寂時,也是很希冀能看到那一抹“超越男女關係的某種事物”的清澈眼眸,那一眼是如此的不早也不晚啊! ※ “所謂詩人,是悲傷的存在。 就像這世界有著既非雨也非雪的霙的存在般,既非覺者也非普通人,名為「詩人」的人類,也是存在的。“ 是悲傷的存在吧,青木才會又寫下, “真正的詩人所擁有的溫柔,在現實世界的擾攘不安中,只能以這樣的方式,持續地生存下去…” ※ 阪神大地震後,青木以生死哲思的視點,在書中記下良寬於新瀉三條大地震後,寫給友人的一封信,同時藉此引出自己對坦然接受災難的看法, 「地震真是一場大災難,貧僧和草庵都安然無恙,親友族人們也都沒有人遇難,真是不幸中的大幸。不過,若發生災難時能坦然面對災難,死亡臨頭時也能坦然面對死亡,或許就是戰勝災難最好的辦法。」 這讓我連想到,在阪神地震後,Ando以建築師的視點,思考“我應該為大阪做些什麼?”從那時起他開始植樹,從綠色網絡、櫻之會‧平成的樹廊、海上森林…,逐步形成「地球森林」的意念。 而,村上春樹也為這災難寫下「神的孩子都在跳舞」連作小說。 或許,這些不同職業但因對生命深思而發光的人的連想,是讓我想表達,宇宙真理只有一個,每個人在“一”中都是珍貴的,善惡在“一”中都消弭了,我們只要問,是否活在生命流動的地方?根植對了,就會看到青木說的光,生命自然就會貢獻出自己的潛能吧。 【十一月六日。星期五】巷弄開滿了紫色香蒜花 這幾日的夜色極美,月光充滿了魅惑力。 早晨近七時的天空,月亮太陽各據一方,在金球陽光的耀眼下,曉白月亮顯得特別嬴弱。 ※ 自看到青木寫的, “所謂詩人,是悲傷的存在。” 一種淡淡的悲傷就默默從心裡汨汨流出。 為什麼是悲傷的存在? 「假使詩人們也在其生涯中的某個地方,曾與那不可思議光的微光相遇的話,那麼變成悲傷的存在也是理所當然了。」 【十一月七日。星期六】三十度高溫的立冬 這陣子,因為,深秋那種極力想挽留住什麼的璀璨光線、初冬的蕭颯、青木的詩人般溫柔敏銳筆觸、獨自面對父親蹣跚步伐的焦慮無依、微恙的健康,人,似乎也像窗外的桑樹那樣沉鬱起來! ※ 在《納棺夫日記》書後記裡,高史明 對青木新門感受到的“不可思議之光”,做了一個說明, “因為這種光,乃是同時照射在觀看者與被觀看者身上,甚至也普照在全宇宙之中的一種「光」” 當我們用青木這種透視死亡的深邃眼光來看下面這些截錄段落,也就理解了他說的,成佛與善惡無關、因緣與做惡、少女與鷹、坦然面對災難的精神…,這些,都能在第三處彼此互相注視。 “往生者的面容幾乎都是安詳的神情。雖然不知道往生者在生時有過什麼樣的惡行或善行,但那種事情似乎關係不大。…我開始想,或許成佛與身為善人或惡人與否,其實是無關的。P.93” “親鸞曾在《歎異抄》中對唯圓說,若有因緣,即使在倫理上而言絕對的惡,人類也會去做。P.94” 關於那名在非洲拍下一隻禿鷹佇立在瀕臨死亡小女孩身後的攝影師凱文‧卡特的自殺事件,他說那些批評的大眾是,“ 人們總是愚蠢又悲哀“ 、“往往是在偏離了問題真正根源的情況下,所提出的質問。”並用金子美鈴寫的一首詩「大豐收」,指明“長期以來我們都被束縛在以生者為主的黑暗視野裡”,所以人們無法直視死亡的那種悲哀。 “地震真是一場大災難,貧僧和草庵都安然無恙,親友族人們也都沒有人遇難,真是不幸中的大幸。不過,若發生災難時能坦然面對災難,死亡臨頭時也能坦然面對死亡,或許就是戰勝災難最好的辦法。p.257” “若問那是何種地方,那必得是個超越善惡和生死的第三處,是個生死善惡彼此間都能互相注視的所在。P.95” 不過,雖然是這樣,但也如青木言, “「迷惑於名利太山」,我的心中充滿了亂七八糟的雜念。P.203” 我雖能免疫於名利,但對於成佛與善惡無關、因緣與做惡、坦然面對災難的觀念,我的內在認同但我的腦袋不接受,所以心中也是充滿了亂七八糟的雜念。 【十一月九日。星期一】 清晨,被朝陽的金紅光線喚醒 昨天傍晚,趁那帶著夏暑的悶熱稍緩,把握短暫的美好黃昏,到關渡自然公園走走。 走入自然,開放、交流,是一種很美的體驗。 【十一月十日。星期二】 是靄吧,清晨時遠方山的線條淡淡雅雅的。眾鳥啁啾、微風輕彿,若不是大地錯落拼織屬於秋黃的顏色,會令人產生春天的恍惚。 有時,在黑白過渡時分,一些幽暗的情緒從過往竄出,如煙嬝嬝迷濛著心,雜落出絲絲的焦慮、悔不當初、凝滯不流動…等感覺。那是些令人想轉身的陰影,但走過的路,影纏黏腳邊隨行啊!漸漸,學會不再用雜思牽扯,只轉身用層層溫暖圈住那些,就像用愛包圍著自己般,不言語了,只圈住、抱著,輕輕搖晃。 ※ 有些聲音,是來自頭腦;有些聲音,是浮自內在。 前些天在HBO看了一部電影,因為是沒頭沒尾從中看的一小段,所以不知片名,主要是說二位孤癖的男女孩一起發現了一棟樹屋,在那裡他們用另一視野看到童話般的世界,樹是會行走的巨怪、松鼠是穿盔甲的戰士…等,看著看著,好似受這奇幻世界的影響,一個聲音自內在浮現,這奇幻世界就好像是之前看榮格或坎伯他們說的人類集體潛意識,那裡充滿野性、變形、不可預測、沒有規則、沒有善惡,那個世界就好像是人類的幼兒階段,漸漸的,人類發展出了自我意識,世界也跟著演化出定律、規則和善惡,但隨著自我意識的窄化窒息,世界要過渡到下一階段了,下一個平和世紀正在成形,那裡也是奇幻世界,但回到這世界的人不同了,就好像人要經過追尋時期,經過追尋再回家的人,眼光是溫柔的凝視。玄想出這些後,突然覺得我也可以說童話故事了耶。 【十一月十一日。星期三】 天涼好個秋 清晨,沁涼微風彿面、雞鳴鳥囀、陽光薄現、遠山雲霧交溶。 不遠處雜錯的屋頂,有平頂有傾斜,有磚紅、磚紅框銀邊、鵝黃、藍綠色。而窗框呢,或灰壁白框,或白牆藍框,或鐵窗上加一小巧屋簷;有一戶的窗簷是竹子編製;一戶的階梯是設在屋外,一道深藍轉折白牆;一家窗戶大開,屋內器皿閃爍晨光;而屋頂上或牆邊的盆栽花草競豔…。 這些小小事物,碎碎色彩,將秋天早晨裝點的可愛幽靜。 ※ 夜深,又翻到佛洛斯特的The Road Not Taken 低低吟誦著,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是啊,一切、一切截然不同… The Road Not Taken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 And sorry I could not travel both And be one traveler, long I stood And looked down one as far as I could To where it bent in the undergrowth; Then took the other, as just as fair, And having perhaps the better claim, Because it was grassy and wanted wear; Though as for that the passing there Had worn them really about the same, And both that morning equally lay In leaves no step had trodden black. Oh, I kept the first for another day! Yet knowing how way leads on to way, I doubted if I should ever come back. I shall be telling this with a sigh Somewhere ages and ages hence: Two roads diverged in a wood, and I–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Robert Lee Frost,1874~1963) 【十一月十二日。星期四】 清晨約六時,風稍微有力的彿過樹葉,葉翻白而樹聲瑟瑟。不遠處的農地,田間色彩紛雜,紅色推車、深藍膠桶、淺褐田埂、棕黃農作、藍綠紗網、青綠蔬菜,交織出一片秋景。上班途中,見河口方向的天空清朗,市區內的天空則分成上下二部分,下面是濃濃的灰雲,太陽已在團塊濃雲的上方,而上半部是淡藍色裡飄盪著潔白雲絮。這世界真是美好! ※ 昨晚和D送小小進教室後,循往例,利用這一小時的時間去喝杯咖啡,因為約了J,所以臨時起意到另一家麵包咖啡廳。喝拿鐵時,D問我和前天喝的對街咖啡有什麼不同,細抿一口後說,「嗯,這比較好喝,昨天的配豆如果能再加上非洲豆,帶點濃郁、野性的口感,會更好。」D說,「對街咖啡的機器,no good。」我們一言一語的自在聊著。 其實,生活是不是幸福,就在自己一念間,覺得幸福就是幸福。生命一路走來,因為感受到內在如大海深處般靜定,對海面情緒之風的掌握漸嫻熟,起伏波浪來來去去。 【十一月十三日。星期五】雨 雖說台灣四季不分明,但氣候對植物的影響還是明顯的。一日一夜雨後,少了陽光的光合作用,昨天還是棕黃色的農地,今晨竟像了換新裝般的變成枯棕色。 上班途中,凝望著白沉沉的天空,脫口而出說,好像我爸做的麵疙答。爸爸做的麵疙答,不像外面看到的那麼大顆,是細細碎碎的。小時候,常覺得什麼都不好吃,也就不愛吃,唯獨喜歡吃爸爸做的麵疙答,先將水燒開,然後將已加了水、有點黏稠的麵粉,一邊用手抓灑在沸水中、一邊攪動,最後加上打散的蛋和鹽,就是一碗清爽溶融的麵疙答。 從這再延想出去,好像自己從小對食物或物質的欲望都不高,尤其當年齡漸增後,買了沒有實用性的高價東西後的空虛感和讀到契合的詩的滿足感,那種對比性越發明顯。 ※ 沒來由的,心情又略沉。 放掉頭腦言語、放掉自我意識,讓感覺沉浸在內在、讓感覺隨著身體呼吸。或許,這種時刻,也是一種學習,一種呼喚,呼喚妳熟悉回家的路徑。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