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25 18:56:44瀏覽2025|回應0|推薦0 | |
《易經》通天文的「觀星望斗」,是處於「仰以觀於天文」時,與大自然共嗚的「天人合一」,就是我的珍藏竅訣,仰觀天文都是圖象,而所有文字、術數僅是溝通及瞭解。 改變命運的方法,最簡單的就是做「功德」,無緣做到「功德」,自己就多「讀書」來改變自己的信願。 凡是沒有觸動人類自我心靈感動的內在反省力,即使風水改運後,最終還是會回到原來的一樣狀態。
《易經》文化之源自古天文,曾經當過北極星的,從堯到周朝距今約3,000年以前,當時在北極點內的距星是「帝」星。周代到秦、漢代亦是「帝」星及唐、宋代的四輔抱極「天樞」。
孔子《論語》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星也。」。 北辰在斗內,斗有七星,居其位以運行四方,二十八宿周天經星布列其外。 自歲差之理明,然後知北極星亦動,因天北極之移動而北極星亦古今不同矣。 「易通天文」的作者張謹繪女士基本上是錯拿現代的天文星圖解謮周代的《易經》。 《易經》應用在五術堪輿學理,天星學並記載於羅盤最外圈之天星二十八宿,使用羅盤天池金針之指向北極星就是「開禧度」的「帝」星及「時憲度」的「天樞」星為立極點。 自古相傳「觀星望斗」是堪輿學之最上乘,堪輿界的術士大師都會知曉,也公認了「開禧度」及「時憲度」歷經千百年,因此早就對不準了。 無論是「開禧度」、「時憲度」或則「果老星宗」,「北極星」都與現代不同了,是還在憐惜自我熟習古籍秘訣記載的「天星盤線度」? 取用術數做天星二十八宿度之推步,只要是不懂得「觀星望斗」,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無法印證天星二十八宿及不懂得修正星宮盤線度。 「觀星望斗」是真實經歷而不是理論可言,不會就是不會, 「不學無術」的不會想要說會,那是騙別人,卻騙不了自己。 也就是說「堪與羅盤」最外圈的「天星盤線度」,其應用在「三元玄空地理明師盤線度秘旨及些子法」,怎麼可能讓不懂「觀星望斗」的堪與風水大師做為秘藏的訣竅?這種沒有「仰觀天文」的經歷,不懂又無知的「錯誤與私念」,自行慚愧,也真是太可笑了。
《易經》繫辭曰:「一陰一陽之謂道。」。 若要另行從師學習研究「真理」,是會「欺師、滅祖」?這想法也是太嚴重了,兩種也是完全無關的信念。不然,堪輿界的術士大師一旦為了隱藏自己內在的「錯誤與私念」,使得在名與利下受到「錯誤與私念」偽裝下,這算是「欺世或盜名」,這種最多的是存在於信念的蒙蔽,常見於宗教信仰及傳承過程儀式中要求發誓而產生的懼畏心。 在數年前我遇見,已知道在《易經》五術堪輿學界中,是有人曾與我連繫過,有多位在檯面上的知名風水大師也承認「天星盤線度」有錯誤,那是無法面對受教,「觀星望斗」也就全然不提傳承,所謂秘藏「天星盤線度」是說好聽的,是不願出來招風、損名。 五行術數地理師、命理師想要修練到極點,時常也會受到陰邪的私念掌控、無形中自作受而不自知,想想看,有一得必有一失,五術命理、風水師只為了享受名利之間的人間福報,而沉落在「五行生剋」之道。甚至選擇是「孤」、是「夭」,或是「貧」,總是無法貫通「一陰一陽之謂道」。
學得《易經》之五行術數,所求所為即是求財!求生!求壽! 曾子南大師仙逝後,有傳徒承習「地理明師盤線度秘旨、些子法」及「生基法」, 真能用「生基」的求而求到,就沒必要尋求身心之昇華及印證「真理」了。 所以來自未來的「生基」、盼求未來的財運兌現、壽命安康,所求到的卻都是「慾望」,生基求來的「藥到病除」,其實也就是等於身心有違及自信心念不足。想要相信「生基」法則,這就好像信貸「卡奴」一樣,辦一張信用卡,就可以借貸現金而深信是財神到臨。藉由身心命運轉動「生基法」,是也必然符合了自己所求慾望中的現狀改變,其實這樣生的不是病,而是「反諸求己」的信念不足,相信與不相信,更是在於您自己的信願力及深信的能量,總是與他人無關。 「生基」,採陰取陽之氣運生基法,若是可以用「風水地理的三元玄空地理明師盤線度秘旨及些子法」改來改去,就沒有約束力。 《易經》通天文的「觀星望斗」,其實是在處於那種與大自然共嗚的「天人合一」,這才就是真實法訣。 所有,沒有觸動人類心靈感動的內在反省力,即使改運後,最終還是會回到原來的一樣狀態。
請參考盤線度差距: http://blog.udn.com/tsao144/8816950
「觀星望斗」: 《易經》應以天文星象為淵源,不是「河洛易數」:e-mail:tsao144@yahoo.com.tw 《易經》是文化五術之淵源,「仰以觀於天文」課程洽詢專線:0933-711699 臺灣 臺北市星相卜卦堪輿業職業工會 理事會員 曹盛健 中國內地聯絡人 簡凌飛:手機8615013519911。香港手機:85251351359。 |
|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