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元玄空地理明師盤線秘旨些子法應用「冬至日躔天星宿度」之古記載
2014/08/20 22:47:55瀏覽971|回應0|推薦0

 

中華文化傳承歷史,《易經》之源淵來自於天文星象之仰觀俯察,從夏、商、周,經春秋戰國以至西漢時代,西漢落下閎以來,「天星二十八宿度」的恆星位置的恆星,基本與現代相同,但因為「歲差現象」,二分二至在赤道上的西移,歷代採用的距星不相同。

歷代「冬至太陽的位置變遷」,在銀河的

仰以觀於天文,實相之天星圖如下:

 

 

 

 

堪輿羅盤應與天地准」,若是「三元羅盤地理明師盤線秘旨些子法」之淵源必須使用「天星二十八宿度」來界面定位「中宮立極」,天星西移對應著二十四山的方位,「中宮立極」因為歷代「北極星」的不同,以做為辨識二十四山方位也必然有異常。

就「地理明師盤線秘旨些子法」所言之風水術數,三元玄空已經失去真實的「天星二十八宿度」,無依、無憑而趨於虛偽、非真。

 

春秋戰國,牽牛以摩羯α為距星,宿以人馬座σ為距星,稱古度

漢太初以後,牽牛以摩羯β為距星,宿以人馬座φ為距星,宿以人馬座γ為距星,稱為今度

自漢代開禧曆的「開禧度」,到了元、明、清代以來使用「時憲度」至今也歷經數百年。

 

民國初年拋棄了而採用西曆,現代冬至點的太陽位置也位移到了宿。

(請參考上圖之天星實相)

 

從春秋魯昭公20(公元前522)牽牛之初,到元代至元丁丑年(公元1337)

冬至點由牽牛初漸漸西移,經斗宿到10度約經歷了一千八百多年。

年代   冬至太陽所在位置   資 料 源               

 堯    須女10度約         《宋書律曆志》,何承天依據堯典中星推測。

     女、虛之交      《元史曆志》,授時曆依當時實測中星推測。

魯昭公20年 牽牛0度與1度 《漢書律曆志》,古度1.5度,公元前522年。

周代(戰國初)仲冬日在斗21.2度《呂氏春秋,明堂、禮記月令》,公元前240年。

漢初    在建星 《續漢志律曆》賈逵:古黃帝、夏、殷、周、魯在建星。

西漢太初年 牽牛初 《漢書律曆志》戴法興:古曆冬至在建星,公元前104年。

西漢太初年 建星    《漢書律曆志》。

西漢太初年 21.4度  《續漢書律曆志》史官用太初鄭平術,公元前104年。

西漢太初年 22度   《宋書律曆志》戴法興:後親觀知南斗22度。

西漢    22度無餘分《宋書律曆志》元和所用即與古曆相符也。

東漢元和年 斗211/4 《續漢書律曆志》 公元前85 年(斗18.6度)。 

魏景初元年 斗21度   《晉書侓曆志》 公元237年 (斗16.3度)。

魏景初元年 斗17度   《晉書侓曆志》姜岌用月食法。

魏景初元年 斗17度半  《宋書侓曆志》何承天用月食法測算

晉太始三年 斗16度  《新唐書曆志》 

晉太始九年 斗17度  《晉書律曆志》 公元267年 斗15.9度。

晉太始九年 斗13度  《宋書律曆志》 公元384年(三紀甲子元曆)斗14.2度。

宋元喜二十年 斗13.5度 《宋書律曆志》 公元434 年 斗13.3度。

宋大明六年  斗11度 《宋書律曆志-大明曆》 公元462年 斗12.8度。

梁大同十年 斗12度  《元史曆志》 公元544年 斗11.5度。 

隋開皇十八年 斗12度 《元史曆志》 公元598年 斗10.7度。

隋仁壽四年  斗10度 《新唐書曆志》 公元604年 斗10.2度。

唐開元四年  斗10度 《新唐書曆志》 公元716年 斗 8.8度。

唐開元十二年 斗9.5度 《元史曆志》  公元724年 斗 8.7度。

金天會十一年 斗4.6度《金史曆法》/斗0.6度《元史曆志日躔》公元1133年。

金至元丁丑年 10度 《元史曆志》 公兀1337年 箕9.9度。

 

請參考二十八宿星距度之謎:http://blog.udn.com/tsao144/7387237 

「觀星望斗」:

《易經》以「天文星象」為淵源,不是「河洛易數」:e-mailtsao144@yahoo.com.tw

《易經》是文化五術之淵源,「仰觀天文星象」課程洽詢專線:0933-711699

   臺灣 臺北市星相卜卦堪輿業職業工會 理事會員 曹盛健

   中國內地聯絡人 簡凌飛:手機8615013519911。香港手機:85251351359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sao144&aid=16411688